提起解放鞋,人們的心中總會涌起一縷綿綿不絕的溫暖和眷戀。解放鞋,曾經長期作為中國人民**制式軍鞋的俗稱。擁有一雙解放鞋,曾經是國人最時尚和驕傲的一種打扮。
上世紀50年代初,隨著中國橡膠工業的起步,中國人民**從穿布鞋轉變為穿解放鞋。解放鞋也就成為我軍的主力鞋,這一穿,就是50多年,直至2004年被99式作訓鞋替代。50多年來,解放鞋在部隊作戰、訓練、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成為民間最為普及、最為流行的一種大眾鞋。
解放鞋,設計得體大方,晴雨兩用,軍綠色的薄帆布鞋面,橡膠底,鞋里鋪一層厚厚的海綿,穿著既合腳,又輕便舒適。解放鞋分低幫、高幫兩個款式,其尺寸按大小分為1號、2號、3號、4號、5號……
解放鞋最獨特的設計要數鞋面上的兩根鞋帶,訓練的時候緊一緊鞋帶,那鞋就仿佛與腳板融為一體,配合默契。小憩的時候,松一松鞋帶,休閑的感覺立馬上來。雨天一路泥濘,靠著解放鞋那一層結實的膠底,路途再遠也能拒污泥于鞋外。同時還有一大好處就是便于清洗,只需用毛刷沾上清水將膠面的泥沙抹盡,鞋面就會變得整潔大方,全然沒有白球鞋清洗后還需涂白粉等一系列麻煩。
擁有一雙中意的解放鞋,是我兒時的夢想,但由于家境貧困,一直未能如愿。記憶中,第一次穿解放鞋是在1962年初。那年我從技校畢業,被分配到某軍事院校從事焊接技術教學工作。走上工作崗位剛兩個月,就匆匆備完課,趕到學校設在一家機械廠的教學基地任教去了。記得臨出發前,換上了部隊院校配發的的一雙3號解放鞋。望著腳上這雙嶄新的解放鞋,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兒時的夢想終于實現。3號鞋雖稍微有些擠腳,但2號鞋又嫌大,不跟腳,于是我索性不穿襪子,光著腳板穿這雙3號鞋,還挺舒適的。從此,解放鞋便伴隨我整整8年的教學生涯。
后來部隊院校西遷,我調到地方
工作,不久走上了企業
黨委領導崗位,
仍對解放鞋
情有獨鐘。那時,我常在辦公室里備一雙解放鞋,在去車間班組調查研究或生產勞動、與職工開展談心活動、家訪慰問、防汛抗災、檢查安全生產、參加民兵軍訓工作,或是到外地出差時,我都會穿上解放鞋。廠里組織職工開展勞動競賽以及拔河、象棋等文體活動比賽,其獎品有時也會發放解放鞋。
在那個物資匱乏商品短缺的年代,解放鞋由于價格便宜實惠,一般工薪家庭能承受得起。從城市到鄉村,從工廠到學校,無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腳上,最為常見的,就是一雙解放鞋。解放鞋,給人的是一種精神和力量、一種澎湃和激情。
不過解放鞋雖好,缺陷也不少。主要是鞋面易褪色,只消幾回清洗,嶄新的軍綠色就會泛黃,繼而發白,軍鞋的味道就會淡化許多。再有就是膠底的耐磨性不強,尤其是膠底紋磨光之后,到雨天便滑得很,走路需格外小心。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缺點就是鞋子捂腳不透氣,公共場所可不能隨意脫下鞋凉快凉快,否則臭腳氣味會熏昏你的腦袋。
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效果凸顯,物質豐富多彩了。市面上鞋的花色品種逐漸多了起來。解放鞋也由昔日的“主角”變成了“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