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夢想,何必遠方。那一年,我們埋頭苦讀,只顧風雨兼程;那一刻,我們堅定信念,滿懷希望走進考場;也在那個夏季,我們仿佛才真的打破了枷鎖,闖入了肆意的青春。
別懷疑字里的那一個“我們”曾經是否存在過,也別對自己撒謊。我寫下這些文字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輕敲一下在崖邊假寐的雄鷹,告訴他那樣很危險。到底是選擇在渾噩中墜入深谷,還是小憩夠了,睜開犀利的眼睛,飛越更高的山峰,翱翔更廣的天空。
我曾經書寫我的曾經,懷念過去的過去,但那終究是過去了。回過頭來,現實狠狠地在我身上扎了一刀。上課時,我看見同學們肆無忌憚的進入夢鄉,或手置桌下、頭與桌平,持著網絡時代的高科技作品奮斗著……唯一沒看見前排座位有人坐。宿舍里,同學們衣帶漸寬終不悔,電腦前消得人憔悴。悲哉!借用魯迅先生的語氣——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借口,猶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可說的呢,我懂得有的人之所以平庸的緣由了。
大學之道,在于有大學之人、大學之術,大學是提供學習資源的倉庫。可學之物何其多,可仍有很多人的行為是這樣的:表面上是在求知,也表現得好學生應有的樣子,但內心里卻是覺得自己屬于精英類型,這些東西不學也罷。事實他又恰恰就是他表現得那般無知,這是自欺欺人,剛愎自用,是庸人的思維方式。
古人云,凡事能做到未雨綢繆者,事倍功半也。大一是重要的開頭,此時我們對自己以后的發展方向尚不明確,所以大一的目的是找到自身的興趣所在,在此之前為自己制定一個可行的規劃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問大學做什么以后才不會遺憾,我很明確的回答你:做自己沒做過的,做自己不敢做的!唯一的提醒就是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對未來負責任。所以大學生的姿態應該是獨立思考,獨立生活,勇于拓展創新的,就如開放的大學一般。
作為大學生,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成功的能力應該包括自主學習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信息收集與整理的能力等等,作為大學生,這些絕對不等于學習和考試的能力!或許我更應該講大一學生的姿態,在大學期間,人與人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的,或許大一時看不出什么,只是人家多加了個部門,多做了些兼職的差距,但到了大二、大三,能力差距便會明顯的體現出來。
望同學們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努力總會有回報的,只要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努力做好現在,大學的掌聲只給那些堅持不懈的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