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次下班走到家樓下,我特意停住腳步,拿出手機觀看家里的實時監(jiān)控,然后對著位于五樓的臥室窗戶高喊一聲:“貝貝!”
每一次,貝貝都會有所回應。原本安靜呆著的它立刻開始喵喵叫,或蹲在原地但四處張望著喵,或飛奔到門口喵個不停,直到我跑上樓洗完手開始摸它才安靜下來。
讓我看看是誰在叫我|Giphy
2019年的一項研究證實了我和很多鏟屎官的想法——貓可以聽懂自己的名字。平時貓聽到鏟屎官喊自己的名字,卻裝作一副聽而不聞的樣子,其實只是不想搭理人而已。
不過,貓對名字的感知能力不僅于此。今年有研究發(fā)現,在多貓家庭中,貓還能認出自己同伴的名字。
家里貓 VS. 貓咖貓
齋藤慈子(Atsuko Saito)是一位資深鏟屎官,有一只黑貓警長——今年15歲高齡。此外,她還是日本上智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研究貓的認知行為以及貓與人類的關系,上述兩個研究她都參與了。
這次的研究分為兩個實驗。實驗一總共有48只貓參與,其中29只貓來自幾個不同的貓咖,19只來自多貓家庭——由于實驗設置需要,每家至少需要有三只貓。
我們這種大戶人家才能參賽|Pixabay
參與實驗的貓首先會聽到一段錄音,是鏟屎官喊4遍貓A的名字,貓A是與實驗貓同住或在同個貓咖打工的貓。聽完錄音后,貓緊接著會看到一張照片,照片中的貓要么是剛才錄音中所喊的貓A,要么是剛才沒被喊名字但也共同生活的貓B。
實驗結果顯示,如果看到的貓臉和聽到的貓名不一致,貓咖貓不會表現出困惑,但家貓觀察屏幕的時間卻會延長。研究人員認為,家貓的表現出了違反預期效應(expectancy violation effect)。也就是說,當聽到同伴A的名字隨后卻看到同伴B的臉時,貓可能期望落空,感到一絲困惑。
貓:你是不是認錯貓了,我看你笨笨的|Pixabay
第二個實驗的流程與實驗一相同,但這回錄音里喊出的是家庭中其他人類成員的名字,錄音后出現的圖片也是人臉。或許是因為這次錄音中說話的不是自己熟悉的鏟屎官,家貓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違反預期效應。不過,研究也發(fā)現,當家庭成員越多、貓與人生活越久,貓對于人名人臉不一致的困惑就越顯著。
這些都意味著,你平時的一舉一動,貓主子可能都在一旁暗中觀察。
耳濡目染+暗中觀察
參加實驗的貓沒有接受過特殊訓練,因此實驗并非一帆風順。在認臉環(huán)節(jié)中,有些貓完全不看電腦屏幕,還有一只貓聽完錄音就跑了,躲在高處遠離實驗……這些情況的數據最終都只能被剔除。
研究者認為,認出同伴名字的能力涉及到社會化學習(social learning),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互動學習了某些行為。比起貓咖里的貓,家貓更常聽到鏟屎官叫其它貓的名字,也能夠更頻繁地觀察家里其它貓聽到名字時的反應。
你倆的動作是不是復制粘貼互相學習?|Cloud
除了耳濡目染,多貓家庭喂食的場景也給了貓更強的動機去記住其它貓的名字。例如,當聽到鏟屎官喊自己名字的時候,自己可能會得到食物;而當鏟屎官喊其它貓的名字時,則意味著這次只能看現場吃播。
在實驗二里,貓沒能明顯地認出其他人類成員的稱呼,可能就是因為人類與貓不存在競爭關系。但當人更多且人貓共同生活得更久時,貓有更多的社會化學習機會,也就更善于認名。
該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實驗并沒有分析貓貓共同生活的時間,也沒有控制貓的年齡、感情等因素。這些因素都不好控制,有些多貓家庭中的貓難以共處,只能被關在不同的房間里,它們同居的時間計算起來比較麻煩。
畢竟多貓家庭可能很難不打架|Giphy
雖然研究者給出了可能的原因和動機,但家貓如何學會辨別其它貓的名字和長相,當中的機制仍是未解之謎,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貓會不會越來越“狗”?
目前關于伴侶寵物認知行為的研究大多是關于狗的,相比之下,貓相關的研究還很少。狗作為人類的“萬年交”,很容易get到主人給自己起的名字和各種昵稱,也很習慣聽到陌生人的聲音。
“你把貓帶到實驗室,它們整個僵住。”認知心理學家詹妮佛·馮克(Jennifer Vonk)說道。
貓貓更容易對陌生人和陌生環(huán)境應激|Pixabay
齋藤慈子認為,貓的社會演化仍在進行中。
2019年,她和團隊研究發(fā)現,貓聽到自己的名字時都會作出反應,不管聲音是來自是鏟屎官還是陌生人——當然,聽到鏟屎官的呼喚時,貓的反應更明顯。這可能是因為貓已經把自己的貓名和獎勵(例如食物和撫摸)聯(lián)系起來。
今年10月份剛發(fā)表的一項研究也表明,貓能夠區(qū)分自家鏟屎官與陌生人的聲音。而當鏟屎官使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對別人講話的語氣與對貓咪講話的語氣,貓聽到后者的錄音時會有更加強烈的反應。
叫我干嘛呀|Pixabay
近些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yǎng)貓,貓和人類共處的時間越來越多(尤其是疫情期間),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它們可能會更加擅長理解人類的聲音或其它提示。當然,理解之后會不會理睬人,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爸說貓不好,我媽回復說:“貓不需要有禮貌,它只需要展示美貌。”
高冷的貓主子雖然經常不理人,但同樣也會依戀人,就像嬰兒和小狗那樣。換句話說,我們不僅僅是貓的照顧者,也是貓期盼、信任和依靠的生活伴侶。
近些年,貓成為了越來越受歡迎的寵物,不是因為人們需要貓來捕鼠,而是因為它們是提供情感支持的伴侶動物。而現在,或許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這樣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