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教育永遠會成為人們的話題。說到教育,每個人都可以馬上成為教育評論家,進行一次控訴和批判。就連里面的教育者也會人云亦云,不斷批判我們的教育。益普生說,“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所屬的社會負責,他也有那一份社會的弊端。”的確,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以此為借口,為自己開脫。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是整個教育的一部分。每個人的沉重構成了她的沉重,每個人的美好造就了她可能的美好。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對這個時代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不是僅僅站在一邊,對教育中的不健康現象指指點點。是的,面對今天的教育困境,我們
現在的教育正在步入一個誤區。高樓大廈和美麗的校園已經成為國家和社會對教育的首要責任。但我們要問,教育應該是一群建筑嗎?如果有一群無腦的教育者和孩子們在如此奢華的校園里喪失了快樂的天性,這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悲的事情。
教育正在失去它最核心的東西,靈魂和精神。當一批批精英人才選擇遠離教育,放棄投身教育的理想,一批批求職者跨過低學歷門檻,進入教師隊伍,就注定了我們的教育會走向低谷,一種不平衡的精神會在我們的校園里游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虛無主義將成為我們教育的主旋律。老師教書是為了生存,學生讀書是為了找工作。所有的虛無凈化了我們的教育。更可怕的是,少數人會把教育當成謀取私利的工具,用骯臟的靈魂一次次褻瀆教育的純粹。教育的美好形象在一次次的玷污中失去了原有的精神和靈魂。
我們曾經把最響亮的口號叫做“知識改變命運”。顯然,今天的他有點名不副實。很多堅守“只念高中”信條的憨厚人,努力工作,努力存錢供孩子讀書。但是當孩子完成了所有階段的學習,所有的結果都超出了他們的控制范圍。他們發現知識只是改變命運的一張門票。真正改變他們命運的是社會潛規則,權力,金錢,人情世故。單純的人面對的是怎樣一個悲劇鏈條。父母付出越多,后輩的心理負擔越重。越是渴望償還,越是發現沒有辦法償還。于是,消極、憤懣、無奈、失望的情緒占據了人們的內心,一股頹廢的思潮正在彌漫我們的教育空間。
有人說:“我真羨慕以前的那些歲月,比如革命歲月,知青歲月,改革開放歲月等等。,但我們現在沒有任何年份。”是的,不管那些年是好是壞,畢竟他有一種精神,一種激蕩年輕人心靈的靈魂,會讓他們熱血沸騰,找準人生目標,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洶涌澎湃的大潮中。但是,沒有歲月的時候,就是現在。沒有思想和靈魂的少年,忘記了什么是理想和追求。他們的眼里充滿了對社會的怨恨和抱怨。他們充滿了金錢和物欲。他們在勞動中的技能一點點喪失,道德底線被突破。教育還留給我們什么?
教師應該是引領時代潮流的精英,是文化群體的領袖,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靈魂。民國的老師和學生,至今被我們懷念。最重要的是,它們沒有被政治摧毀。他們可以有自己的思想、靈魂和立場,不受當時政府和政黨的影響。然而,在今天的行政教育中,權力占據了所有的資源。學校成了每個政府的縮影,把教育變成了官場,這是我們現在教育最大的悲哀。各個學校的領導崗位成了利益博弈的競技場,利益分配的燙手山芋。廣大教師成了這些興趣最狂熱的追求者。教師對教育的熱情不復存在,他們的教育信念變成了獲取利益的欲望,教師職業的神圣性被不斷剝離。最后剩下的就是一個活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