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愛好者與商家的圈子中流傳著不少行業諺語,多數屬于順口溜水平,談不到文采。
其中有的蘊含了民眾在長期接觸和田玉后總結出的經驗值得深思,但也不免因不求甚解或以訛傳訛而產生了一些曲解與謬誤。
“青花出羊脂”,就是這其中的一則。
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就是講帶有石墨而產生的青花和田玉里會經常伴生有羊脂級的白玉。
而在愛好者的觀念中,青花那是新疆所特有的和田玉品種。
羊脂玉,那就是特別特別白的玉石,再跑到市場上轉轉,這一論點也很容易被驗證,店家的柜臺中就有大量的青花原石或成品雕件,其黑色濃重似墨染,其白色更是明亮刺眼,這必然就是傳說中的“青花出羊脂”啦!
到我們這必須得好好琢磨一下,把這五個字掰明白。
第一,內含石墨而產生黑白共生效果的和田玉并非新疆所獨有,在俄羅斯白玉中也有大量的類似情況。此外產于青海境內的“煙青”,從表象上看也與青花十分相似,在購買中值得大家注意分辨。
煙青的黑色部分在透射光下常帶有紫紅色調,這是一大鑒定特征,少數無此特征的煙青其黑色均勻細膩,與基底玉質渾然一體,這與其它兩種青花中黑色的外來侵入感有所不同。
而觀其質地,多玻璃質感,玉質水透,少油潤感。本質上說還是較為典型的青海料。
而俄羅斯青花多底色為刺眼的白色,黑色濃重,有的界限分明,也有些黑白過渡如水墨畫一樣自然,但總體感覺其墨色有時候像外來附加,也有時似后期渲染,與原有白色玉質并非原本同生,但這也只是一種視覺感受。
也有部分俄料青花的底色青灰,這就還要從它的玉質著眼,其有的為顆粒粗大的標準型俄料,也有的肉眼觀察十分細膩,俗話說的“可過燈”,但依然并非新疆料那種毛氈狀結構,更無油潤感可言。
至于新疆青花品相就非常豐富了,黑白分明者有之,如煙似霧者有之,石墨片中閃銀星的也有,似大千潑墨山水的也有。但觀其玉質,必然還是纖維交織的多些,非上述二君所能仿冒。
再說“羊脂”,我們不止一次的言及過,它是一種白色含蓄內斂,并不招搖,玉質細膩柔和,油潤謙和的新疆和田玉精品。這些特征顯然與上述的三種玉石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反觀這句諺語,多數人在深信之下更容易對號入座的購入俄羅斯青花,誰讓人家白得那么醒目呢?更何況商家自己也鮮能將之與它的新疆表親區分開來。如此一來俄料青花就身價倍增,新疆青花混雜其間卻難得高價,讓人好不可惜。
這也只是和田玉商業亂象中的冰山一角,了然者難免悲觀,今天告訴玉友們,這是個機會呀!有不少優質的新疆青花被埋沒了,賣得不貴呀,這個漏擺在那里,就看你有沒有眼力把它挑出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