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老人院》,不是飛過老人家的房子,而是人性的冷漠和老人們不想變老、想要自由、繼續快樂的心。愿所有可愛的老人在晚年都受到良好的對待!
飛越老人院700字觀后感 1
說實話,要不是別人掏錢集體觀影,我想我也不是那個會自己掏錢走進電影院看這部《飛越老人院》的觀眾。許久以來,看的都是那些進口的大片和那些明星效應噱頭打得響的電影,因為跟風因為談資因為小小的虛榮心。看完覺得不錯的就寫上百八十字的影評,覺得不是很理想的就緘口不言,總是在各種挑剔中穿梭游走。看完《飛越老人院》心里有些堵得慌,為現在的自己更為未來的自己。
故事內容很簡單甚至是單調,沒有大牌偶像明星,沒有超級英雄拯救地球,沒有流芳百世的絕世愛情,沒有熱血大義的口號,沒有血腥槍戰的戰爭場面。有的只是一群年齡加起來上千歲的被子女送進老人院的。老人們,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夢想,帶著自己排演的節目電視臺參加比賽的小故事。可是就在這短短的100多分鐘里,在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與渴望。老人們不想在“老人院”被管制的生活,希望帶著自己的節目參加比賽,更加渴望著跟孩子們的溝通交流。
電影里爺爺講給孫子的那個關于麻雀的故事最讓人感動,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它也是現實寫照。生活中我們總是可以對陌生人寬容,卻常常傷害身邊最親近的人,忽略他們的感受,甚至想遠遠逃離他們,殊不知他們才是這世上最愛我們的人。
我們這些還算年輕的80后們靠自己的努力在都市打拼,總覺得自己沒有太多錢,沒有過硬的后臺,一心想攀爬的更高些,再高些。只為那養眼的風景和舒適的生活,可是時間卻拋棄了我們,等我們回頭的時候,他們早已兩鬢斑白,甚至已經遠。想想老祖宗留下的那句“子欲養而親不待”,心中后悔莫及卻已無力挽回。
他們需要的不是豪華的大房子和昂貴的禮物,他們真正需要的是見證你的幸福和你那顆不 趁著現在還有機會,多給父母一些關心和愛吧,因為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老。
觀《飛越老人院》有感 2
今天是《飛越老人院》上映的第一天,明知道在好萊塢大片面前,這樣的國產電影只
電影院里面一共只有六位觀眾,觀影過程中都非常安靜舒服,但空調寒風凜冽地肆掠著我,不過電影時而歡快,時而寧靜,用笑聲和淚水把整個電影院哄得熱騰騰般的溫暖。
話說起電影的老年人題材,算是我近年來經常碰到的電影焦點之一,也許這個話題已經去到了我們當代不得不正視的時候了。
去年在“先鋒光芒”影展上面看到的《老那》,電影中的一對頑固老情人以新潮甜蜜的方式經營著彼此的夕陽戀,以堅強樂觀的自治自救方式吶喊出他們無懼老去的勇氣精神,很令人在笑聲中沉思的電影。
少不了今年最火爆的文藝片《桃姐》,則是通過輕描淡寫著一位老傭人的終老歲月,縮影出原生態的老人院生活,讓人百感交集,讓人鼻酸淚流,當然也讓人感受著一份樸質的人文關懷。
前幾天還看了一個短片《片刻暖和》,電影看似講述年輕姑娘和年邁老人之間的生活矛盾,實則通過描寫彼此內心的空缺與孤寂來反襯出矛盾兩人給予對方的。才是真正的溫暖關懷。從電影的側面,也能夠看到一位思想保守固執但渴望帶著尊嚴老去的老奶奶,她在無能無助中安詳地死去了。
今天看到的《飛越老人院》雖然表達著一個同樣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卻用最青春爛漫、最動感歡樂的方式向現實社會發出嘹亮的吶喊。這群生活在老人院里面的“高齡團體”天天面臨著讓人心酸心寒的生老病死,不過他們積極樂觀、頑強勇敢,捍衛著殘存的點點尊嚴,自娛自樂向著夢想起航。
觀《飛越老人院》有感 3
在電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張楊新片《飛越老人院》后,擦擦濕潤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遠方年邁的爺爺奶奶打個電話。電話鈴一響,聽出孫子的聲音后,電話那頭開心、燦爛的笑聲讓我心酸:對老人來說,需要的只是那么一點點關愛。
繼上一部作品《無人駕駛》關注都市男女情與欲的糾結關系之后,張楊在這部新片里直指中國社會目前可以說是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問題,體現了導演出道以來一以貫之的敏銳視角和人文情懷。影片自始至終貫穿于一股溫情的力量,與《殺生》和《黃金大劫案》相比,文藝氣質更為濃烈;而在這種文藝氣質的背后,是對快要走到盡頭的生命的本能憐憫以及對老人們揮之不去的孤獨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體情節我就不一一細說了,談談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幾個地方:
1、恰逢節假日,小朋友和企業家們來探望關山老人院的老人們。導演特意給了小朋友滿嘴的口紅和企業家送出的鮮紅色的鈔票兩個明顯的特寫,暗示出這種所謂的關愛只是一種社會化的例行公事,是社會體制的一部分;老人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這種每逢節假日作秀和運動式的探望,而是長久的陪伴和關愛。
2、當老葛兒子來給老葛退回20萬塊錢時,說了一句這20多年你欠我們多少債。此時,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發,朝老葛兒子扔去瓶子,并大聲喊道:只有你們欠我的債,哪有我們欠你的債。這句臺詞無非是表明,中國父母,至少老高這一代人,養兒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傳統的養兒防老,因此父子之間并不簡單是一種生命的延續關系,而是父輩對子輩有著養育之恩,這種恩情債要靠子女對年老的父親贍養來還清。短短一句話,中國傳統宗法制的倫理思想盡顯。
3、與美國那部著名的《飛越瘋人院》相比,這部電影對老人院的飛越表面上看起來同樣是對社會體制的反抗,但實際上,瘋人院一片強調的是個人的自由、獨立意志大于一切,而這部電影里的反抗最終的結果,卻仍然回到了傳統的社會運行秩序和社會倫理,因為老人們之所以要飛越,不是為了空洞的個人自由,只是為了能再見遠在日本的女兒一面,盡享天倫之樂。瘋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個體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則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見中西方社會倫理和歷史變遷不同帶來的價值觀差異。
4、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們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時,路邊出現的大片向日葵、奔騰的駿馬和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在這樣一部嚴肅題材的電影里,出現這樣的場景,既是對老人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贊譽,也是張楊導演一直以來的'浪漫主義情懷的最好表現。
5、在老人們開始表演節目時,響起的音樂是動畫片《西游記》里的插曲。用這樣的音樂作為背景伴奏,一來可能是暗示老人們生命快要走到盡頭,即將有可能駕鶴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記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極樂世界,這也代表了導演對這些可愛的老人們的良好祝愿。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檔朱太太喪失了記憶,把老周當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來,兩人似乎有假戲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們談論時,有一位老人贊嘆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該記得的都忘記了,把不該忘記的全記在心里,這句話或許是老人們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為如果老太太不失憶的話,或許她還沉浸在晚年喪偶的痛楚里,而無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樂。觀《飛躍老人院》有感
飛越老人院800字觀后感 4
《飛越老人院》整部電影沒有所謂當紅明星做票房號召,卻都是一群老戲骨,老藝術家。通過他們所刻畫,表演出來的孤獨,沒有安全感卻又拼勁全力開心活著的老人,可說是賺取了我大把大把的眼淚。
電影從葛老頭進入老人院的所見所聞說起。他們或因兒女不孝,或因被嫌棄沒錢,或因與子女有矛盾,或因無兒無女,不得不踏進老人院的大門,從此過上了每天看著老人院的那片天,等待死亡來臨的日子。
“我這輩子怎么混成這個樣子了?老了,老了,我連一張屬于自己的床都沒有啊!”這不光是葛老頭的心聲,更是所有住進老人院老人的心聲!對于年老,以及年老帶來的身體變化和不便,他們無力改變什么。「最美不過夕陽紅」,可這抹夕陽并不溫馨,也不從容,而是殘酷與唏噓,令人不寒而栗。
老了,老了,卻如同我們一般,依舊向往快樂,向往自由,依舊有著夢想。電影里的周老頭,就想看看大海,看看海邊的日出。反觀我們自己呢?在追求自己理想與夢想的同時,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過父母的心愿?
電影中,老人院的老人想要從所在的城市去天津參加一個比賽,院方需要征求家屬同意才行。老人是多么向往外面的世界!卻被自己的孩子們以“老人們現在已經沒有能力照顧自己了,出現危險,誰負責”這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給拒絕。“在老人院待著多好,凈給我瞎折騰”一位家屬如是說!家屬們心安理得的把老人們往老人院一扔,然后做個“甩手掌柜”。誰負責?還是誰都不想負責?
人越老,對子女越是依賴,這種依賴不僅體現在行動上,也在心理上。我們為了生活而忙碌的時候,父母 正如我媽媽,每次打電話,都會試問我什么時候回家,說她想我了。而我的回答永遠是那么自私,殘忍。
小時候的我們,? 現在,我們能否耐心傾聽父母的嘮叨,心平氣和與因年紀大而容易健忘的父母交流?慚愧的是,我沒能做到。我總是嫌父母嘮叨,總是將其歸為甜蜜的“負擔”!
觀《飛越老人院》有感 5
這不是一個關于老人被遺棄放逐、被剝奪自由、失去尊嚴的故事,即便在電影里面我們看著住在老人院里面的老人們都有著一個個讓人心酸的被遺棄經歷,即便電影反映出圍在四面高墻里面的老人們等待著自己生老病死的無奈狀況,即便電影用了最真實的鏡頭記錄了老人們因身體機能失調而被迫出現的尷尬情景。但張楊導演還是在《飛越老人院》當中大膽創新地另辟高見,
在駛向夢想的路上,他們刺激飆車,他們齊心推車,一路上互相照應,互相鼓勵,歡呼著與草原上的馬兒馳騁,享受著河畔上的陽光野餐,用青春爛漫的激情向世界展現自己永不老去的心靈,為夢一搏,深深地感染著夢想路上的旁觀者。
雖然老人們觸摸到夢想的時候,有人還是病倒離去了。但很可喜,我們看到的并不是無盡的悲傷痛楚和怨恨批判,反而是那些能夠讓他欣慰一笑的正能量——出色的表演、蔚藍的大海、冉冉的日出,還有一群共同追夢的老友記。
電影故事精彩,推動流暢,動靜完美結合,既有輕松活躍的的歡笑時光,也有平緩沉寂的動情時刻,既有真切自然的寫實鏡頭,也有絢麗夢幻的浪漫情愫,電影都能夠柔韌有余地穿梭于其間,做到張弛有度,掌控到位。當然,電影的精彩完全不能忘記一群曾經燦爛輝煌的爺爺奶奶級演員們,在多年后的今天仍能夠摩擦出耀眼的火花,交出令人叫絕、令人敬佩的無懈可擊表演水平。
還記得那個夜晚、那杯烈酒、那個舞蹈嗎?雖然在茫茫草原上只有這個孤獨的。蒙古包,但火光下的人們心里都有著一個歌舞昇平的夜晚,這里沒有了困擾的高墻、沒有了繁冗的束縛、沒有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老去年華,這個晚上他們帶著永不老去的心靈到達了一個離星空、離大海、離夢想都很近很近的地方——在這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如此的靠近。
觀《飛越老人院》有感 6
飛越老人院電影開始后,溫馨的畫面和老戲骨們自然的表演讓我知道名字只是一個噱頭,人 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議,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體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參加超級變變變的節目,當他們設計的節目博得了大家的笑聲,他們更加堅定了要到節目現場去參加表演的信心。商量過后,他們的想法雖然遭到了家屬和院長的反對,老金和其余老人們仍舊決定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于是大家齊心協力買了一輛大巴,逃脫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轄,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歡呼,活出了他們想要的激情,脫韁的野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讓我想到了這群老人們真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輕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們也應該比年輕時更熱愛生活。
這部電影里的老人們是一個大家眼中的弱勢群體,可是他們雖然在生理上不如從前,心理上卻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熱愛自由和生活,他們有自己的煩惱,雖然被忙碌的孩子們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們心系子女渴望溫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們的矛盾。
電影里很多細節的刻畫都讓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來。讓我們這些在喧囂之間忽略家人的孩子們重新審視自己,主動去呵護和父母之間無比珍貴的感情。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個情節是老葛跟自己的孫子說的那個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淚。老金在參加超級變變變的。舞臺上被采訪的時候說之所以參加節目是為了在日本的女兒能在電視上看到自己,我聽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聲。沒能在海邊看到日出的老金終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為他準備的節目,堅強有愛的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邊日出,譜寫了不老的生命樂章。
其實老人們想要的很簡單,有時候只要我們一句溫暖的話,尊重他們的眼神,不嫌棄他們的態度。只要我們換位思考,只要我們靜下心來細細體味,這一切都是來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頭發斑白或遠離人世才后悔莫及。讓這部電影給我們一個反思的空間,也給我們敲響警鐘,重視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