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拳容易走步難。
2、大戲小戲一個唱法。
3、枯坐損身,運動長勁。
4、石打的鎖——沒眼
5、【走漏風聲】見露風聲。
6、馬食槽不許驢插嘴一獨吞
7、狂犬吠日——空汪汪
8、雨后山洪——沖勁大
9、六月的天——說變就變
10、孤雁出群——總在前頭
11、稿紙寫到頭——沒格了
12、蒼蠅下蛆——專鉆空子
13、裁衣不用剪刀——胡扯
14、黃連樹下唱小曲一一苦中取樂
15、仨錢買頭老叫驢——賤貨
16、床底下練武——施展不開
17、老鷹叼大象——自不量力
18、老鼠爬燈臺——好上難下
19、鐘表里的擺——左右不定
20、雀兒的肚子——心眼兒小
21、光底鞋走冰道——滑得厲害
22、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23、饞鬼搶生肉——貪多嚼不爛
24、小河汊里的魚——翻不起大浪
25、【見人下菜碟兒】見看人下萊碟兒。
26、有軌電車走上人行道——沒轍啦
27、玉米秸里的蟲兒——鉆(專)心
28、竹林里的筍子——嘴尖皮厚腹中空
29、鴨子下凍田——插不上嘴;難插嘴
30、【一絲沒了兩氣】(慣)指人將要斷氣。
31、畫上的大蝦——看著眼饞,到不了嘴里
32、【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見不如意事常八九。
33、【斬草除根,萌芽不發】見剪草除根,萌芽不發。
34、【割頭不過碗大個疤】見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35、【吃江水,說海話】(慣)指人愛吹牛皮,說大話。
36、【走一步,看一步】(慣)指做事情心中無數,邊干邊作打算。
37、【泥里來水里去】(慣)形容辛苦勞累。 也作泥里滾,草里爬。
38、【巴掌心里長胡須——老手】(歇)指在某方面富有經驗的人。
39、【山字摞山字——請出】見兩個山字落在一塊兒——請出。
40、【病不瞞醫】(諺)指病人對醫生不隱瞞真實病情,以便醫生對癥下藥。
41、【屎殼郎跟著屁轟轟】(慣)斥責人跟著壞人瞎起哄。 也作屎殼螂跟著屁嗡嗡。
42、【開小差】(慣)原指軍人擅自離開部隊。比喻思想不集中或未經同意擅離崗位。
43、【攤底牌】(慣)底牌:撲克牌游戲中最后亮出的牌。比喻說出內情,亮明底細。
44、【敲邊鼓】(慣)1比喻從旁幫腔助勢。2比喻有話不直說,拐彎抹角。 也作打邊鼓。
45、【柴無一根,米無一粒】(慣)沒有一點兒柴草和糧食。形容生活貧困得柴米不繼。
46、【好戲還在后頭】(慣)指事情還沒有完結,熱鬧的場面和激烈的爭斗還在后面。 也作鬧戲還在后頭。
47、有一天,媽媽要給姥姥捎東西,姥姥不讓捎。姥姥說:東西越捎越少,話越捎越多。(山東·濟南)
48、【有理不送禮,送禮必短理】(諺)指凡事占理的,就不會給當事人送財物禮品;送財物禮品,必定是缺理的。
49、【慧眼識英雄】有眼光,能識別人才。臺灣瓊瑤《窗外》: 不過他教書確實有一手,我們校長也算慧眼識英雄。
50、【離了你地球照樣轉】釋義:意謂沒有你也行。例句:不要以為離了你地球就不轉了,大學里漂亮的女學生有的是!
51、【一口氣吹成】企圖不費力而把事情做成。西戎《一個年 輕人》:你的胎毛才脫了幾天?缺水打井,一口氣能吹成?
52、【鑼鼓聽聲,說話聽音】(諺)指聽話要善于聆聽話的弦外之音。 也作鑼鼓聽聲,聽話辨音。 鑼鼓聽音,說話聽聲。
53、【龜通海底】(諺)指龜潛入水中,可以直通到海底。比喻出入衙門的有錢人,可以打通關節,買通官府,上下鉆營。
54、【堵著耳朵搖鈴鐺】(慣)堵著耳朵搖鈴鐺,自己聽不見,以為別人也聽不見。比喻自欺欺人。 也作捂著耳朵捅鈴鐺。
55、【金錢有價,情義無價】情義重于金錢。池莉《來來往往》: 按說金錢有價情義無價,這個道理賀漢儒是很明白的呀。
56、小凡媽指著數學只考了70分的小凡說:你呀,就是屬核桃的,非得天天砸砸不可,要不,就不出仁兒。(河北·張家口)
57、【貓兒見了魚鮮飯】(慣)貓兒喜歡吃魚,見魚就要吃。比喻見了所愛的人或物,一心想得到、占有。 也作貓兒聞到魚腥味。
58、【偷雞貓兒性不改】(諺)比喻品質惡劣的人,走到哪里都會顯露出惡劣的本性來。 也作偷食貓兒性不改。 偷嘴貓兒打不改。
59、期中考試妹妹得了全班第一,爺爺提醒她說:走路怕腳軟,學習怕驕傲。你可不能原地踏步,要向前走啊!(河南·濟源)
60、一天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風,我拿著門后的扁擔去頂門。媽媽瞅了我一眼說:扁擔頂不得門,石頭打不得人。(湖北·英山)
61、我放學回家后,媽媽讓我去寫作業。爸爸說:是蟈蟈也得歇歇鞍,是老虎也得打個盹兒。媽媽說:累不著!(河南·平頂山)
62、【兩物相形,好丑愈見】(諺)人或物,只要兩兩放到一起比較,好的丑的,自會看得很分明。指比較是識別人與事物的最好辦法。
63、【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慣)指雖然沒有成績,卻也付出了辛苦,多少做了些工作。 也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
64、【蘇杭不到枉為人】(諺)蘇杭:蘇州和杭州。不到蘇州和杭州游覽一回,就算白活了一世。指蘇杭景物優美,甲于天下,不可不去游覽。
65、我的學習成績落下來了,爸爸狠狠地批評我說:你過著‘槽里吃食,圈里搔癢’的日子,學習再不好,還對得起誰?(江蘇·金湖)
66、當包工頭的爸爸一下子承包了兩座大樓,媽媽問:你有把握嗎?爸爸蠻有信心地說:我如果沒有金剛鉆,哪敢攬這瓷器活?(山東·單縣)
67、我一起床就追著媽媽,為一些小事嘴里一直說個不停。媽媽生氣地說:好了好了,話多不值錢,湯多不入鹽。少說兩句吧!(河南·許昌)
68、【炒下豆子眾人吃,打爛炒鍋一人賠】(慣)比喻好事人人有份,禍事一人承擔。 也作炒豆大伙吃,炸鍋一人擔。 炒豆大伙吃,炸鍋一個人的事。
69、【爛套子也能塞窟窿】(諺)爛套子:使用過多年的舊棉絮。指爛套子再陳舊無用,還可以拿來堵塞窟窿。比喻人能力再差,也總有用得上的地方。
70、【大海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釋義:形容海上氣候變化無常。例句:漁諺說:大海孩兒臉,一天變三變,不久,大風突然停了,但海濤一時停不下來。
71、【好漢就怕病來磨】(諺)即便是身強體壯的英雄好漢,也抵抗不過疾病的折磨。指疾病對人的生命極具殺傷力。 也作英雄只怕病來磨。 硬漢子怕病磨。
72、【打蛇先打頭,擒賊先擒王】釋義:比喻打擊壞人或敵人要先打擊為首的。例句:常言說:打蛇先打頭,擒賊先擒王。只要將山大王拿住,一切就好辦了!
73、【得罪了土地爺,養不活小肥豬】(諺)民間傳說,土地爺專管家畜家禽。指要是惹惱了土地爺,就養不活小豬。比喻要辦成事,必須處好有關方面的人事關系。
74、【長添燈草滿添油】做好充分準備。圖書:如果她們得知 夏天縮短,秋天提前到來這一長期預報,就會在男人意料不 的時候,已經像長添燈草滿添油一樣,早做準備了。
75、【五十五,出山虎】人到五十五歲,最為成熟,能有所作為。 或說: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戴厚英《人啊人》:再說你 還年輕。俗話說,五十五,出山虎,正當壯年啊!
76、【沒了頭的蒼蠅,亂撞一氣】釋義:比喻失去主宰,行為不能控制。例句:他們老人家越要以他們的眼睛當作我的眼睛,我就越想不用眼睛,而像沒了頭的蒼蠅似的,亂撞一氣。
77、【先進山門是我大】(諺)LLi門:佛寺大門。指出家當和尚,誰先進山門的,誰的資格就老。借指在同一個單位里,總是按先來后到排位次。 也作先進山門為大。 先入寺門為大。
78、【**爾族姑娘,辮子多】**爾族少女發型多辮。借指把 柄多,容易被人抓住。《短暫的春秋》:你們辮子也確實有 一點,比我強一點。我說過我是**爾族的姑娘,辮子多。
79、【葫蘆黃瓜要上架,窮人不聽富人話】釋義:比喻各有各的打算,不聽別人擺布。例句:人常說,葫蘆黃瓜要上架,窮人不聽富人話。現在**開到了陜西,李寶泰是在心里發慌。
80、【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諺)麟角:麒麟的角,極為稀罕。指從學的人一哄而起,多得像牛毛;而真正學成的人卻像麒麟頭上的角一樣,極為罕見。 也作學如牛毛,成如麟角。
81、在家里,二哥一會兒說單位里這個人脾氣不好,一會兒又說那個人工作效率低。奶奶聽了指著他說:別人的屎臭,自己的屁香,你有眼睛看別人,就沒拿鏡子照自己?(四川·金堂)
82、【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釋義:求別人很不容易。例句:回去,是的,現在就是路費問題了。怎么張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她跟誰提頭呢?表姑?表姑父?根本不行。
83、【眾人是圣人】圣人,古稱賢明的帝王或思想家。此處借 指德才極高的人。謂集體的智慧多,辦法高明。柳青《種谷 記》:眾人商酌,我五十多的個老漢有什么好的意見?眾人 是圣人嘛。
84、【挨打不說痛,挨罵不知羞】形容人窩囊,受欺侮而不能反 抗。西戎《兩澗之間》:他老婆罵他沒出息,說他是挨了打 不說痛,挨了罵不知羞,其實她對呂煥玉的評判,并沒有抓 住本質。
85、【入田觀稼,從小看大】(諺)想知道農作物的收成,到田里看看莊稼的長勢就可推斷出來;想知道一個人將來的成就,從他小時候的行為表現上就可推斷出來。指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有預兆。
86、【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釋義:比喻禍害如不根除,必留后患。例句:常言說得好,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殺了他一家,恨不得把我們吞在腹內,方才快活,豈肯安心與陳四哥做夫妻?
87、【寧分數斗,莫增一口】(諺)寧可分出幾斗糧食送人,也不愿平添一口人吃飯。指增添人口吃飯,是極大的經濟負擔。 也作寧出一斗,莫進一口。 寧贈一斗,莫增一口。 寧出一斗,莫增一口。
88、【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謂做事要有把握,不能冒險。 清代《三俠五義》:咱們與其涉險,莫若繞遠。俗語說得好: 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小弟意欲從五峰嶺的山后上去, 大約再無妨礙。
89、【打家雀喂小貓,積一家損一家】釋義:積:指積德,迷信的人為了求福而做好事。比喻有利于這方卻害了另一方。例句:斗爭地主時,他反對兒子出面,也認命;說那是打家雀喂小貓,積一家損一家。
90、【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謂抽時間作準備。成語: 未雨綢繆。梁斌《紅旗譜》:這放機關槍,對咱窮人本來沒 有好處,可是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將來咱用著 這機關槍了,拿起來就能放。
91、【山雨欲來風滿樓】釋義:山雨到來之前,滿樓都是呼嘯的大風。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一派緊張情勢。這是許渾《咸陽城東樓》詩句。例句: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好像**解放石家莊的戰斗馬上就要打響了。
92、【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學習理工知識,掌握技術, 不怕失去工作。言外之意:學文科不如學理工科。王蒙《風 息浪止》:她知道她身上有比數學更要緊的東西。學好數 理化,到哪兒都不怕?她不迷信這個。
9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諺)少壯:年少力強。徒:徒然,白白地。指人在年少力強時不知努力進取,到得年老無為時就悔恨不及了。勸少年要及時努力語。 也作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94、【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與水相反,人總是追求進步, 向往幸福。類似的:人往高處走,鳥往高枝飛/水往下流,魚 往上游。浩然《山水情》:是呀,是呀,人總是往高處走,水 總是往低處流嘛。我也盼著給閨女攀高枝兒,有個出頭之 日。
95、【藕種到蔗園里去了】釋義:比喻問題搞兩岔了,鬧了誤會。例句:雨官說:我們也是這樣猜。不然他不會連夜和你們一起來挑。十絕哥說:你們猜什么呢?挑走的第二天就查倉,總是挑到倉庫里去的。十絕哥故意哈哈大笑起來:你把藕種到蔗園里去了。
96、這一段時間村里人都忙著種麥,我們家的地犁得晚了,爹很著急。我說:慢慢來嘛,慌什么?爹說:常言道: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霜降到立冬,種麥不敢松。現在霜降已經過了,還敢消停嗎?早種一日是麥,晚種一日是草。你小孩子家懂個啥?(河南·鄧州)
97、【不敢越雷池一步】釋義:雷池:古代雷水的別稱,在今安徽省望江。指不敢越過雷池多走一步。比喻不敢超過一定的界限或范圍。例句:我們決不能死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必須按照中國今天的具體情況辦事哪!有的人認為:只有圣經上寫了的才是對的,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只能叫作:蒙昧,無知!
98、【冷在三九】意思是說冬天最冷的天在三九。那么,什么是三九,它是怎么來的呢?我國古代將夏至后的81天和冬至后的81天各分為9個段落,每一個段落為9天,并按次序定名為頭九(即一九)、二三九……九九。不過,夏九九在民間沒有流行起來,大家只知道夏有三伏而不知道夏還有九九。通常所謂九九或數九天,是指冬九九而言。冬天最冷的時候在三九和四九,大約為陽歷一月中下旬,陰歷多在臘月上旬。這時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故農諺有熱在中伏,冷在三九的說法,還有臘七臘八,出門凍煞的說法。九九與氣候密切相關,有九九歌唱道:一二九不出手,三四九冰上走。五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見,冬天的大冷天,確實在三九。
99、【推出午門斬首】在戲劇舞臺上,朝廷斷案或朝議時有大臣觸犯龍顏,常聽到皇上推出午門斬首的臺詞。那么,真的是在午門前處決人犯嗎? 午門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的正門,是很莊嚴神圣的地方,許多重要的禮儀都在這是舉行。明清兩代處斬過不少將軍、大臣、親王等人,而歷史記載,明代是被斬于市曹。清代晚期辛酉政變處斬輔政八大臣中的肅順等人,戊戌變法處斬譚嗣同等六君子,是在北京外城菜市口執行的。在當時封建的觀念下,**被認為是兇事,在一般情況下,皇帝是不會讓這種不吉利的**之地靠近自己的宮室的。所以,自古以來,處斬人的地方不僅不在皇宮大內的門口,而且一般都要在都城之外。所以,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是錯誤的。那這戲詞就一點根據也沒有嗎?不過,在明代,如果官員因奏事或進諫觸犯了皇帝,往往會被拿出午門外施以廷杖,廷杖就是當廷杖責。廷杖之下,被打致死是常有的事。據明史記載:正德十四年,以諫止南巡,廷杖舒芬、黃鞏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嘉靖三年,群臣爭大禮,廷杖豐熙等百三十四人,死者十六人。總之在明朝一代先后在南京及北京的午門外,廷杖大臣達五百多人次,死者眾多。這大概就是推出午門斬首說法的流言吧。戲劇有藝術夸張的成分,看戲需要分析,分清虛構或真實。
100、【將軍肚】將軍肚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肚子,也有叫啤酒肚的。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將軍肚越來越多。在過去很多人以將軍肚為榮,認為有氣派。其實,將軍肚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所以現在時興減肥。將軍不一定都是大肚子,那么,為什么把大肚子稱為將軍肚而不稱作宰相肚呢?這和清末一位著名的將領有關,他就是湘軍統帥之一的左宗棠。左宗棠身材魁梧,喜歡開玩笑,詼諧幽默,他曾指著自己的大肚子說:將軍不負腹,腹亦不負將軍。將軍肚因此廣泛流傳開來。左宗棠尤其喜歡拿自己的大肚子開玩笑。左宗棠領兵駐甘肅時,炎夏的一天,他躺在榻上,撫摸著自己的大肚子,問身邊的侍從:你知道這大肚子里裝的是什么嗎?侍從回答說:都是燕窩魚翅。左宗棠聽后,笑斥道:你說的是什么話?侍從又說道:那裝的是甲魚、火腿了。左宗棠聽后大笑:你不知道這里面裝的是絕大侖嗎?侍從不解,卻又不敢直言左帥,出來對人說:什么樣的金輪,將軍能吞到肚子里,何況還是絕大的。人們聽了被逗得捧腹大笑。還有一次,左宗棠向左右說:你知道我肚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嗎?有人說是滿腹經綸,有人說是甲兵百萬,也有人說是包羅萬象。左公聽后搖頭說都不對。忽然一小校站起來大聲說:大帥的肚子里沒有裝東西,都是屎。 此語一出,驚壞了四座,人們都為這個膽大包天的小校捏了一把汗,不料左公不但沒有處罰這個小校,還帶著喜色地說:這話還差不多。像這樣的故事在左帥身上發生過不止一次,每次都是以溫和幽默的方式處理,可見左帥為人之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