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胡宗憲傳》原文及翻譯(優秀8篇)》由精心整編,希望在【海瑞傳】的寫作上帶給您相應的幫助與啟發。
《明史胡宗憲傳》原文及翻譯 1
胡宗憲,字汝貞,績溪人。嘉靖十七年進士。歷知益都、余姚二縣。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時歙人汪直據五島煽諸倭入寇,而徐海、陳東、麻葉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擾郡邑。時柘林諸倭移屯陶宅,勢稍殺。會蘇、松巡撫曹邦輔殲倭滸墅,文華欲攘功不得,大恨,遂進剿陶宅殘寇。宗憲與共將銳卒四千營磚橋約邦輔夾擊倭殊死戰宗憲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東諸州縣殺文武吏甚眾。宗憲乃與文華定招撫計。文華還朝,盛毀總督楊宜,而薦宗憲,遂以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憲令客蔣洲、陳可愿諭日本國王,遇汪直養子滶于五島,邀使見直。宗憲與直同鄉里,欲招致之,釋直母妻于金華獄,資給甚厚。洲等諭宗憲指。直心動,又知母妻無恙,大喜曰:“俞大猷絕我歸路,故至此。若貸罪許市,吾亦欲歸耳。但日本國王已死,各島不相攝,須次第諭之。”因留洲而遣滶等護可愿歸。宗憲厚遇滶,令立功。滶大喜,以徐海入犯來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薩摩二島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萬余人攻乍浦,陳東、麻葉與俱。宗憲壁塘棲,與巡撫阮鶚相掎角。會海趨皂林,鶚遣游擊宗禮擊海于崇德三里橋,三戰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鶚改撫福建,即命宗憲兼浙江巡撫事。至明年春,新倭復大至,嚴旨責宗憲。宗憲懼得罪,上疏陳戰功,謂賊可指日滅。所司論其欺誕。帝怒,盡奪諸將大猷等職,切讓宗憲,令克期平賊。時趙文華已得罪死,宗憲失內援,見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會得白鹿于舟山,獻之。帝大悅,行告廟禮,厚賚銀幣。
(節選自《明史》,有刪改)
翻譯:
胡宗憲,字汝貞,績溪人。嘉靖十七年考中進士。歷任益都、余姚知縣。被提拔為御史,巡查宣化、大同。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查御史,當時歙縣人汪直占據五島煽動倭寇入侵,而徐海、陳東、麻葉等人巢居柘林、乍浦、川沙洼等地。每天在騷擾郡縣。當時柘林中眾多倭寇轉移屯據陶宅,勢力逐漸衰弱。恰逢蘇州、松江巡撫曹邦輔在滸墅殲滅倭寇,趙文華想竊取功勞,沒有成功,非常生氣,于是進攻、剿滅陶宅的殘敵。胡宗憲和他一同進攻,帶領精銳士兵四千人,駐扎在磚橋,約定曹邦輔一起夾擊,倭寇殊死抵抗,胡宗憲的士兵死了一千多,同時倭寇侵犯浙江東部諸多州縣,殺死很多文武官吏。胡宗憲于是和趙文華制定安撫計策。趙文華回朝,極力詆毀總督楊宜,并且推薦胡宗憲,胡宗憲于是被任命為兵部右侍郎替代楊宜。當初,胡宗憲讓幕僚蔣洲、陳可愿告訴日本國王,在五島遇見汪直的養子汪滶,汪滶邀請使者去見汪直。胡宗憲和汪直是同鄉,想收羅他,從金華監獄里釋放了汪直的母親和妻子,資助很豐厚。蔣洲等人向汪直宣告了胡宗憲的想法,汪直內心動搖。又知道母親和妻子安然無恙。非常高興地說:“俞大猷斷了我的歸路。所以才到這地步。如果免除罪過準許海上貿易,我也想歸順,只是日本國王已死,各島不能相互統攝,必須一個一個地宣告?!庇谑橇粝率Y洲而派汪滶等人護送陳可愿回去。胡宗憲優待汪滶,讓他立功。汪滶非常高興,把徐海入侵的消息告訴了胡宗憲。不久,徐海果真帶領大隅、薩摩二島的倭寇分頭搶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己帶領一萬多人進攻乍浦,陳東、麻葉同他一起進攻,胡宗憲堅守塘棲,和巡撫阮鶚形成夾擊之勢。正碰上徐海急奔皂林,阮鶚派游擊將軍宗禮在崇德三里橋攻擊徐海,三戰三勝。嘉靖三十六年正月,阮鶚改任福建巡撫,就認命胡宗憲兼任浙江巡撫。到第二年春天,新來的倭寇大量增加,皇帝嚴厲責備胡宗憲。胡宗憲懼怕皇帝治罪,上奏陳述陳述戰功,說敵寇能夠在短時期殲滅。主管官吏判他欺騙罪,皇帝憤怒,全部撤銷俞大猷等將領的職務,嚴厲責備胡宗憲,讓他限期平定倭寇。當時趙文華已經犯罪死去,胡宗憲在朝中沒有了內援,看見倭寇的禍患不停,想討好皇上,恰逢從舟山得到白鹿,獻給皇上。皇上很高興,施行告廟禮,饋贈給他許多銀幣。
[《明史胡宗憲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海瑞傳原文及翻譯 2
海瑞,字汝賢,瓊山人。舉鄉試,署南平教諭。御史詣學宮,屬吏咸伏謁,瑞獨長揖,曰:“臺謁當以屬禮,此堂,師長教士地,不當屈?!边w淳安知縣。布袍脫粟,令老仆藝蔬自給。總督胡宗憲嘗語人曰:“昨聞海 ”宗憲子過淳安,怒驛吏,倒懸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過毋供張。今其行裝盛,必非胡公子?!卑l橐金數千,納之庫,馳告宗憲,宗憲無以罪。
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廷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后,無敢言時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獨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曰:“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嘗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
帝崩,穆宗立,歷兩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屬吏憚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勢家朱丹其門,聞瑞至,黝之。素疾大戶兼并,力摧豪強,貧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奪還之。
萬歷初,張居正當國,亦不樂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視,瑞設雞黍相對食,居舍蕭然,御史嘆息去。居正憚瑞峭直,中外交薦,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擬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職。明年正月,召為南京右僉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帝屢欲召用瑞,執政陰沮之,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瑞亦屢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瑞無子。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贈太子太保,謚忠介。瑞生? (節選自《明史·海瑞傳》)
明史海瑞傳原文及翻譯 3
海瑞,字汝賢,瓊山人。鄉試中舉。(海瑞)代理南平縣教諭,御史來到縣學學舍,屬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見,唯獨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說:“(按規定)在御史臺謁見御史,應當用屬官的禮節,(可)這個廳堂是師長教誨生員的地方,不應該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縣知縣,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讓家中老仆種菜自給??偠胶趹椩浉嬖V別人說:“昨天我聽說??h ”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怨恨驛吏,把他倒吊起來。(有人報告海瑞,)海瑞說:“從前胡公巡察所轄各地,下令經過的地方不要招待。現在看此人的行裝非常奢華,一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開(他的)行囊,有數千兩銀子,收繳到國庫里,派人騎快馬把這件事報告給胡宗憲,胡宗憲無法加罪海瑞。
當時世宗在位時日已久,不再上朝聽政,深居皇宮西苑,專心一意齋戒祀神。朝中大臣,自從楊最、楊爵因上疏勸諫而獲罪后,沒有誰再敢議論時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唯獨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下,回頭對身邊的宦官說:“趕緊把他抓起來,別讓他跑了?!被鹿冱S錦在一旁說:“此人一向有癡名。聽說他上疏時,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難免一死,就買了一口棺材,訣別妻子兒女,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是打發走了沒有留一個,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笔雷诨实鄢聊徽Z。過了一會兒,皇帝又拿出奏章來看,(就這樣)一天之中看了兩三次,被感動而嘆息?;噬显浾f:“此人可與比干相比,只是我不是紂王罷了?!?/p>
世宗駕崩后,穆宗繼位。(海瑞)歷任兩京左右通政。于隆慶三年夏天,以右僉都御使的身份,作應天十府的巡撫。屬下官吏害怕他的威勢,那些有貪污劣跡的。官吏大多自動離職。權勢之家把大門漆成了紅色,聽說海瑞來了,趕緊把門涂黑。(海瑞)一向痛恨那些豪門大戶兼并農民土地,極力打擊豪強,被富家侵吞的貧民的田地,一概奪回,歸還貧民。
明神宗萬歷初年,張居正主持國政,也不喜歡海瑞,派巡按御史去查訪他。御史到山中探視,海瑞安排雞和黍米飯(招待他),兩人相對而食,海瑞的居舍凄清冷落,御史嘆息離去。張居正忌憚海瑞嚴峻剛直,(盡管)朝里朝外都有人推薦海瑞,但張居正終于沒有召用他。萬歷十二年冬,張居正死了以后,吏部打算任用海瑞為左通政?;实巯騺砜粗睾H鸬拿?,就授予他先前的官職。第二年正月,征召他擔任南京右僉都御史,在上任的路上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這年)海瑞已經七十二歲了?;实蹖掖蜗胍儆煤H穑?都遭到)當政大臣的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為南京右都御史。海瑞屢次上疏請求退休,(但皇帝都)以好言挽留,不準辭職。萬歷十五年,海瑞死在任上。
海瑞沒有兒子,靈柩經過江面時,民眾穿戴白衣冠夾岸相送,灑酒祭奠揮淚送別的隊伍綿延百里不斷。朝廷賜予太子太保的官爵,追謚“忠介”。海瑞平時做學問,以剛為主,因此自號“剛峰”,天下人稱他為“剛峰先生”
《明史·王英傳》原文及翻譯 4
《明史·王英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王英,字時彥,金谿人。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讀書文淵閣。帝察其慎密,令與王直書機密文字。與修《太祖實錄》,授翰林院修撰,進侍讀。
二十年扈從北征。師旋,過李陵城。帝聞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視。既至,不識碑所。而城北門有石出土尺馀。發之,乃元時李陵臺驛令謝某德政碑也。碑陰刻達魯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異日且以為己地,啟爭端。”命再往擊碎之。沉諸河,還奏。帝喜其詳審,曰:“爾是二十八人中讀書者,朕且用爾?!币騿栆员狈ナ隆S⒃唬骸疤焱H征,彼必遠遁,愿勿窮追?!钡坌υ唬骸靶悴胖^朕黷武邪?”因曰:“軍中動靜,有聞即入奏?!鼻抑I中官勿阻。立功官軍有過,命勿與糧,相聚泣。以英奏,復給予。仁宗即位,累進右春坊大學士,乞省親歸。
宣宗立,還朝。是時海內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與諸學士談論文藝,賞花賦詩,禮接優渥。嘗謂英曰:“洪武中,學士有宋濂、吳沉、朱善、劉三吾,永樂初,則解縉、胡廣。汝勉之,毋俾前人獨專其美?!毙尢?、仁宗《實錄》成,遷少詹事,賜麒麟帶。母喪,特與葬祭,遣中官護歸。尋起復。正統元年命侍經筵,總裁《宣宗實錄》,進禮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鎮。時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許。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獄。英上疏待罪。宥不問。明年進南京禮部尚書,俾就閑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賜祭葬,謚文安。
英端凝持重,歷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屢為會試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銘志碑記者不絕。性直諒,好規人過,三楊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選自《明史·列傳第四十》)
譯文:
王英,字時彥,金谿人。永樂二年(1404),中進士,選為庶吉士,入文淵閣讀書?;噬峡疾焖J真細致謹慎,令他與王直抄寫機密文字。他參與修撰《太祖實錄》,被授予翰林院修撰,進升侍讀。
二十年(1422),他隨從皇上北征。部隊回來時,經過李陵城?;噬下犝f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在哪里,而城北門有塊石頭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來,發現是元朝時李陵臺驛令謝某的德政碑,碑上陰刻(陰刻為凹形狀。凹陷下去的字是陰字,凸出來的字是陽字。刻圖章如果是刻凹陷下去的字,這就是陰刻)有達魯花赤等名氏。王英回來把情況詳細地上奏皇上。皇上說:“碑上有蒙古名,將來會說是他們的土地,引起爭端。”便命王英再去把碑擊碎。王英還把它沉入河中,回來匯報?;噬虾芨吲d他這么細心,說:“你是二十八人中讀書的人,朕將任用你。”便問他北伐的事。王英說:“皇帝親征,他們一定遠逃,希望不要窮追?!被噬闲Φ溃骸澳闶钦f朕黷武嗎?”便對他說道:“軍中有什么動靜,聽到了你即入奏?!边€傳諭宦官不要阻攔。立有功勞的'官軍有過失,皇上命令不給他們糧食,他們相聚而泣。因王英上奏后,才又給予他們。仁宗即位后,王英累升為右春坊大學士,請求省親歸家。
宣宗即位后,王英回朝。這時海內平安,天子雅好文章,常常與學士們談論文藝,賞花賦詩,對他們的禮遇非常優厚。皇上曾對王英說:“洪武年間,學士有宋濂、吳沉、朱善、劉三吾,永樂初年,則有解縉、胡廣。你要自勉,不要讓前人獨專其美?!碧诤腿首凇秾嶄洝沸蕹珊?,王英被進升為少詹事,被賜給麒麟帶。母親去世時,皇上特給予祭葬,遣宦官護送歸鄉。不久命他回來任職。正統元年(1436),命他侍奉經筵,總裁《宣宗實錄》,進升為禮部侍郎。八年命他處理禮部事務。浙江百姓染上瘟病,皇上派他到南鎮祝祭。當時久旱,王英到后,下起大雨,百姓歡呼稱為侍郎雨。他七十歲時,一再請求退休,皇上不許。十二年,王英的兒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獄,王英上疏待罪,皇上寬恕不問。第二年升他為南京禮部尚書,使他能有閑逸。過了兩年,他去世,終年七十五歲。賜給祭葬,謚號文安。
王英端莊穩重,歷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擔任會試考官,朝廷制度多出于其手,四方來向他求銘文碑記的不斷。他個性誠信正直,也好規勸別人的過失,三楊都不喜歡他,所以他不能掌大權。王裕后來積功升官為四川按察使。
胡宗憲簡介 5
胡宗憲(?—1565年),字汝貞,徽州績溪(今屬安徽績溪)人,明朝名將。
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初任知縣,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當時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縣,嚴嵩黨羽、工部侍郎趙文華奉派督察沿海軍務。趙文華依仗嚴嵩權勢,恣意橫行,打擊不肯阿附自己的總督浙江、福建、南畿軍務的張經和浙江巡撫李天寵。將張經等的王江涇大捷之功歸于宗憲,又陷害李天寵,擢胡宗憲為右僉都御史,代天寵御倭之任。后文華又排斥新任總督楊宜,以胡宗憲為兵部右侍郎代楊宜任總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盜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寵信,晉兵部尚書。
胡宗憲在主持東南御倭戰爭期間,發揮了一定作用。他推薦戚繼光任參將,并允其招募新軍,使戚家軍成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撫兼行及反間計,先后誘捕通倭海盜首領王直、徐海、陳東等。但他屢次虛報戰功,為減輕浙江壓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縱其寇掠福建,并嫁禍于俞大猷等,使他們蒙冤下獄。
史載宗憲“多權術,喜功名。因文華結嚴嵩父子”,“威權震東南”。后又累獻祥瑞,討好明世宗。嚴嵩敗后,言官劾其為嚴黨,革職逮問,明世宗特令釋放閑住。后發現其與嚴嵩子嚴世蕃勾結的信件,而下獄,病死獄中。著有《籌海圖編》。
《明史戚繼光傳》原文及翻譯 6
《明史戚繼光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戚繼光,字元敬,世登州衛指揮僉事。父景通,歷官都指揮,署大寧都司,入為神機坐營,有操行。繼光幼倜儻負奇氣。家貧,好讀書,通經史大義。嘉靖中嗣職,用薦擢署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改僉逝江都司,充參將,分部寧、紹、臺三郡。三十六年,倭犯樂清、瑞安、臨海,繼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尋會俞大猷兵,圍汪直余黨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辦賊。已而倭遁,他倭復焚掠臺州。給事中羅嘉賓等劾繼光無功且通番。方按問,旋以平汪直功復官,改守臺、金、嚴三郡。繼光至浙時,見衛所軍不習戰,而金華、義烏俗稱剽悍,請召募三千人,教以擊刺法,長短兵迭用,由是繼光一軍特精。又以南方多藪澤,不利馳逐,乃因地形制陣法,審步伐便利,一切戰艦、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捌菁臆姟泵勌煜?。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頭。繼光急趨寧海,扼桃渚,敗之龍山,追至雁門嶺。賊遁去,乘虛襲臺州。繼光手殲其魁,蹙余賊瓜陵江盡死。而圻頭倭復趨臺州,繼光邀擊之仙居,道無脫者,先后九戰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無算??偙俦R鏜、參將牛天錫又破賊寧波、溫州。浙東平,繼光進秩三等。閩、廣賊流入江西。總督胡宗憲檄繼光援。擊破之上坊巢,賊奔建寧。繼光還逝江。明年,倭大舉犯福建。自溫州來者,合福寧、連江諸倭攻陷壽寧、政和、寧德。自廣東南澳來者,合福清、長樂諸倭攻陷玄鐘所,延及龍巖、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時寧德已屢陷。距城十里有橫嶼,四面皆水路險隘,賊結大營其中。官軍不敢擊,相守逾年。其新至者營牛田,而酋長營興化,東南互為聲援。閩中連告急,京憲復檄繼光剿之。先擊橫嶼賊。人持草一束,填壕進,大破其巢,斬首二千六百。乘勝至福清,搗敗牛田賊,覆其巢,余賊走興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賊柵。連克六十營,斬首千數百級。平明入城,興化人始知,牛酒勞不絕。繼光乃旋師。(節選自《明史戚繼光傳》)
譯文:
戚繼光,字元敬,家中歷代擔任登州衛指揮僉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揮使,代理大寧都指揮使司事,召入京師任神機營坐營,品行很好。戚繼光少年時便很灑脫,氣度不凡。家窮,喜愛讀書,通曉經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襲世職,由于推薦被提拔為代理都指揮僉事,在山東防御倭寇。改僉浙江都司銜,擔任參將,分管寧、紹、臺三郡。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樂清、瑞安、臨海,戚繼光未能及時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久,與俞大猷的軍隊會合,在岑港包圍了汪直的余黨。但很久都不能將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責令)戴罪懲辦敵人。不久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臺州焚燒搶掠。給事中羅嘉賓等上奏(朝廷)彈劾戚繼光無功,而且勾通外國。正在調查審問此事,不久就憑借平定汪直的功勞恢復了原職,改守臺金、嚴三郡。戚繼光到浙江時,見防區的軍隊不習慣戰斗,而金華、義烏民俗素有剽悍之稱,于是請準招募三千人,教他們攻擊、刺殺的方法,長短兵器輪番使用,從此戚繼光這支部隊特別精銳。又因為南方沼澤地很多,不利于騎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陣法,考慮步行作戰的方便,所有戰艦、火藥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換?!捌菁臆姟瘪Y名天下。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搶掠桃渚、圻頭。戚繼光急忙趕到寧海,據守桃渚,在龍山把他們打敗,追到雁門嶺。倭寇逃脫后,趁機襲擊臺州。戚繼光親手消滅了他們的魁首,把其余的賊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而圻頭的倭寇又再跑向臺州,戚繼光在仙居攔擊,在路上的倭寇沒有能逃脫的。。戚繼光先后九次作戰都大獲全勝,俘虜、斬首的有一千多人,燒死溺死的無數??偙俦R鏜、參將牛天錫又在寧波、溫州打敗了敵人。浙東被平定,戚繼光提升了三級俸祿。福建、廣東的匪徒流入了江西。總督胡宗憲行文使戚繼光援助。搗毀了在上坊的賊窩,賊跑到建寧。戚繼光回到浙江。第二年,倭寇大舉進犯福建。從溫州來的,會合了福寧、連江各股倭寇攻陷了壽寧、政和、寧德。從廣東南澳來的,會合了福清、長樂各股倭寇攻陷了玄鐘所,蔓延至龍巖、松溪、大田、古田、莆田。這時寧德已經屢次失陷。離城十里有個名叫橫嶼的地方,四面都是狹窄險要的水路,賊寇的大本營就設在里面。官軍不敢攻打它,雙方對峙了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駐扎在牛田,而酋長則駐扎在興化,東南兩面互相支援。福建接連告急,胡宗憲再次行文責令戚繼光剿滅他們。戚繼光首先進攻橫嶼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溝前進,搗毀了賊巢,斬首二千六百。乘勝攻至福清,打敗了牛田的倭寇,搗毀了賊巢,其余的賊跑到興化。戚繼光急忙追趕,晚上四更時分抵達賊寇營寨。接連攻克了六十個營寨,斬首一千多。天亮(軍隊)進城。興化人才知道(喜訊),送牛送酒前來慰勞的人絡繹不絕。(戰事結束)戚繼光便把軍隊撤回(原來的駐地)。
《明史·王憲傳》原文及翻譯 7
《明史·王憲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王憲,字維綱,東平人。弘治三年進士。歷知阜平、滑二縣。正德初,擢大理寺丞。遷右僉都御史。清理甘肅屯田。進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以應州御寇功,蔭錦衣。遷戶部右侍郎,改撫陜西。入為兵部右侍郎。近畿盜起,偕太監張忠、都督朱泰捕之。武宗南征,命率戶、兵、工三部郎各一人督理軍儲。駕旋,以中旨代王瓊為兵部尚書。
世宗即位,為給事中史道劾罷。嘉靖四年,廷推鄧璋及憲為三邊總制,言官持不可,帝竟用憲。部將王宰、史經連敗寇,璽書褒諭。吉囊數萬騎渡河從石臼墩深入,憲督總兵官鄭卿、杭雄、趙瑛等分據要害擊之,都指揮卜云斷其歸路??苤燎嘌驇X,大敗去。五日四捷,斬首三百余級,獲馬駝器仗無算。帝大喜,加憲太子太保。中官織花絨于陜,憲請罷之。又因九廟成,請釋還議禮得罪者,頗為士大夫所稱。張璁、桂萼欲用王瓊為總制,乃改憲南京兵部尚書。已,入為左都御史。朔州告急,廷推憲總督宣、大。憲不肯行,曰:“我甫入中臺,何見驅亟也?”給事中夏言、趙廷瑞劾憲托疾避難,復罷歸。
未幾,帝追念憲,召為兵部尚書。小王子入寇,條上平戎及諸邊防御事宜。又請立京營分伍操練法,諸將不得藉內府供事,規避營操。帝皆嘉納。舊制,軍功論敘,有生擒、斬首、當先、殿后、奇功、頭功諸等,其后濫冒日多。憲定軍功襲替格,自永樂至正德,酌其輕重大小之差,臚析以上。詔著之《會典》為成式。尋兼督團營。西番諸國來貢,稱王號者百余人。憲與禮臣夏言等請如成化、弘治間例,答敕止國王一人,仍限貢期、人數。議乃定。
大同兵變,憲初言首亂當誅,余宜散遣。而大學士張孚敬與總督劉源清力主用兵,憲乃不敢堅前議。源清攻城不能下,北寇又內侵,請別遣大臣御北寇,己得專攻城。憲亦議從其奏,論者多尤憲。會帝悟大同重鎮,不宜破壞,乃寢其事,亂亦旋定。源清竟得罪去。居數年,憲引年歸,卒。贈少保,謚康毅。
譯文:
王憲,字維綱,東平縣人。弘治三年考中進士。歷任阜平、滑縣知縣。正德初年,提升為大理寺丞。升任右僉都御史。清理甘肅屯田。進升右副都御史,遼東巡察安撫,因在應州抗御敵寇有功,蔭襲錦衣。升任戶部右侍郎,改任陜西巡撫。進京擔任兵部右侍郎。京郊盜寇四起,與太監張忠、都督朱泰一起捕捉他們。武宗南征,命他率領戶、兵、工三部郎官各一人督率管理糧秣等軍需物資。皇帝回京,以皇帝詔諭任命他代替王瓊擔任兵部尚書。
世宗即位,被給事中史道彈劾而被罷官。嘉靖四年,朝廷推薦鄧璋和王憲做三邊總制,言官認為不行,皇帝最終任用了王憲。部下將領王宰、史經接連擊敗敵寇,皇帝下詔書褒贊。吉囊幾萬騎兵渡過黃河從石臼墩深入明朝國境,王憲督率總兵官鄭卿、杭雄、趙瑛等分別占據要害地方打擊他們,都指揮卜云截斷敵寇歸路。敵寇到青羊嶺,大敗而離開。五天四勝,殺敵三百多人,獲馬駱駝武器無數?;实鄞笙玻臃馔鯌棡樘犹?。
宦官在陜西織造花絨,王憲請求停止。又借九廟建成,請求寬恕召回爭論大禮獲罪的人,頗為士大夫所稱道。張璁、桂萼想任用王瓊為總制,于是改任王憲為南京兵部尚書。不久,入京擔任左都御史。朔州告急,朝廷議定推薦王憲總管督率宣府、大同。王憲不肯前往,說:“我剛進入中臺,為什么被驅趕得這么急迫呢?”給事中夏言、趙廷瑞彈劾王憲托病避難,再次被罷免回鄉。
不久,皇帝回憶思念王憲,召回任兵部尚書。蒙古小王子進犯,王憲分條上書陳述蕩平敵寇及各地邊境防御的事項。又請求設立京營分伍操練法,各位將領不能借在內府供職,設法躲避操練?;实鄱假澷p而采納了。以前的。制度,論列軍功,有活擒、斬首、領先、殿后、奇功、頭功幾等,其后胡亂冒充日漸增多。王憲訂立了按軍功襲蔭官職的辦法,自永樂至正德,斟酌其輕重大小的差異,羅列評析呈上。詔令把它寫入《會典》成為固定制度。不久兼督團營。西番各國來進貢,稱王號的有一百多人。王憲與禮臣夏言等請求按照成化、弘治年間的慣例,皇帝答復敕書只限國王一人,仍然限定進貢日期、人數。商議就確定了。
大同發生兵變,王憲最初說亂賊之首應當殺,其余的應遣散。而大學士張孚敬與總督劉源清極力主張用兵,王憲就不敢堅持以前的主張。劉源清攻城攻不下,北方敵寇又向內侵犯,劉源清請求另派大臣抵御北方敵寇,使自己能夠專心攻城。王憲也主張依從他的奏疏,議論者多責怪王憲。恰值皇帝醒悟大同是重鎮,不宜破壞,于是擱置其事,叛亂不久也平定了。劉源清最終獲罪革職。過了幾年,王憲因年老辭官回鄉,去世。追贈少保,謐號康毅。
《明史胡宗憲傳》原文及翻譯 8
《明史胡宗憲傳》原文及翻譯
胡宗憲,字汝貞,績溪人。嘉靖十七年進士。歷知益都、余姚二縣。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時歙人汪直據五島煽諸倭入寇,而徐海、陳東、麻葉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擾郡邑。時柘林諸倭移屯陶宅,勢稍殺。會蘇、松巡撫曹邦輔殲倭滸墅,文華欲攘功不得,大恨,遂進剿陶宅殘寇。宗憲與共將銳卒四千營磚橋約邦輔夾擊倭殊死戰宗憲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東諸州縣殺文武吏甚眾。宗憲乃與文華定招撫計。文華還朝,盛毀總督楊宜,而薦宗憲,遂以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憲令客蔣洲、陳可愿諭日本國王,遇汪直養子E于五島,邀使見直。宗憲與直同鄉里,欲招致之,釋直母妻于金華獄,資給甚厚。洲等諭宗憲指。直心動,又知母妻無恙,大喜曰:“俞大猷絕我歸路,故至此。若貸罪許市,吾亦欲歸耳。但日本國王已死,各島不相攝,須次第諭之?!币蛄糁薅睧等護可愿歸。宗憲厚遇E,令立功。E大喜,以徐海入犯來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薩摩二島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萬余人攻乍浦,陳東、麻葉與俱。宗憲壁塘棲,與巡撫阮鶚相掎角。會海趨皂林,鶚遣游擊宗禮擊海于崇德三里橋,三戰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鶚改撫福建,即命宗憲兼浙江巡撫事。至明年春,新倭復大至,嚴旨責宗憲。宗憲懼得罪,上疏陳戰功,謂賊可指日滅。所司論其欺誕。帝怒,盡奪諸將大猷等職,切讓宗憲,令克期平賊。時趙文華已得罪死,宗憲失內援,見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會得白鹿于舟山,獻之。帝大悅,行告廟禮,厚賚銀幣。
(節選自《明史》,有刪改)
翻譯:
胡宗憲,字汝貞,績溪人。嘉靖十七年考中進士。歷任益都、余姚知縣。被提拔為御史,巡查宣化、大同。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查御史,當時歙縣人汪直占據五島煽動倭寇入侵,而徐海、陳東、麻葉等人巢居柘林、乍浦、川沙洼等地。每天在騷擾郡縣。當時柘林中眾多倭寇轉移屯據陶宅,勢力逐漸衰弱。恰逢蘇州、松江巡撫曹邦輔在滸墅殲滅倭寇,趙文華想竊取功勞,沒有成功,非常生氣,于是進攻、剿滅陶宅的殘敵。胡宗憲和他一同進攻,帶領精銳士兵四千人,駐扎在磚橋,約定曹邦輔一起夾擊,倭寇殊死抵抗,胡宗憲的士兵死了一千多,同時倭寇侵犯浙江東部諸多州縣,殺死很多文武官吏。胡宗憲于是和趙文華制定安撫計策。趙文華回朝,極力詆毀總督楊宜,并且推薦胡宗憲,胡宗憲于是被任命為兵部右侍郎替代楊宜。當初,胡宗憲讓幕僚蔣洲、陳可愿告訴日本國王,在五島遇見汪直的養子汪E,汪E邀請使者去見汪直。胡宗憲和汪直是同鄉,想收羅他,從金華監獄里釋放了汪直的母親和妻子,資助很豐厚。蔣洲等人向汪直宣告了胡宗憲的想法,汪直內心動搖。又知道母親和妻子安然無恙。非常高興地說:“俞大猷斷了我的歸路。所以才到這地步。如果免除罪過準許海上貿易,我也想歸順,只是日本國王已死,各島不能相互統攝,必須一個一個地宣告。”于是留下蔣洲而派汪E等人護送陳可愿回去。胡宗憲優待汪E,讓他立功。汪E非常高興,把徐海入侵的消息告訴了胡宗憲。不久,徐海果真帶領大隅、薩摩二島的`倭寇分頭搶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己帶領一萬多人進攻乍浦,陳東、麻葉同他一起進攻,胡宗憲堅守塘棲,和巡撫阮鶚形成夾擊之勢。正碰上徐海急奔皂林,阮鶚派游擊將軍宗禮在崇德三里橋攻擊徐海,三戰三勝。嘉靖三十六年正月,阮鶚改任福建巡撫,就認命胡宗憲兼任浙江巡撫。到第二年春天,新來的倭寇大量增加,皇帝嚴厲責備胡宗憲。胡宗憲懼怕皇帝治罪,上奏陳述陳述戰功,說敵寇能夠在短時期殲滅。主管官吏判他欺騙罪,皇帝憤怒,全部撤銷俞大猷等將領的職務,嚴厲責備胡宗憲,讓他限期平定倭寇。當時趙文華已經犯罪死去,胡宗憲在朝中沒有了內援,看見倭寇的禍患不停,想討好皇上,恰逢從舟山得到白鹿,獻給皇上。皇上很高興,施行告廟禮,饋贈給他許多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