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九月初,濟南市市中區泉海學校小學部又迎來了一群“泉小海”,他們背著小書包,歡歡樂樂地踏上了小學生活的旅程。學校十分重視新生的成長,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在旅途中“乘風破浪”,盡快適應新環境,完成幼小過渡,泉海學校小學部精心設計了“恰同學”一年級系列適應性課程活動。
花開需要園丁的呵護,花笑更要雨露滋養。為了讓孩子能夠實現在幼兒園到小學生活的順利過渡,學校遵循“零起點”教學要求,結合兒童年齡特點和學科特點,開學后第一周以幼小銜接的適應課程為主,精心設計了入學適應課程,包括“律動校園”、“悅動師生”、“矩動習慣”、“慧動學科”、“靈動班級”五大類課程。通過多種渠道、多種途徑,多種手段,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老師們還精心設計了新生入學護照,在新生報到時發給大家。護照采用九宮格爭得獎章的趣味形式,其中既有對學生的歡迎,也有入學的溫馨提示;既有對學生每天習慣培養的跟進,也有基于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還有每個月習慣和學習的跟進評價。護照中還設計了家校互動分享,給家長朋友們提供了最有用的25個教育法則,更有助于家校攜手,共同助力孩子進步。
語文學習很精彩
在語文學科方面,老師們從“我上學了”這一主題入手,為孩子們準備了《大衛上學去》《小阿力的大學校》等繪本,幫著孩子們認識學校、學習學校生活規則。接著以“我的好朋友”為主題,讓同學們有身份認同、完成角色的順利轉變。“我要這樣做”“我愛學習”“我愛我家”這三個主題緊密相連,讓同學們從適應性課程中學會正確讀書、執筆姿勢、舉手、傳本子等活動。在5天的適應性課程結束后,孩子們已經適應了小學的生活,從那個稚嫩的幼兒園小寶貝成功轉變成了有規則意識的合格的小學生。
數學學科進行了基礎性課程的整合和活動性課程的開發。同學們通過整理自己的物品,學會了分類整理;通過參觀校園,學會了數一數校園內的物品;同學們自己制作數字卡片,初步了解了數字。
圖片
同學們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初步了解了數學知識,還拉近了師生關系。同學們更是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建立起了良好的秩序和學習習慣。通過悅動尋寶課“數一數校園物品”,師生走出教室,走進校園,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
動手制作數字卡片,讓孩子們在有趣、好玩的活動中,認識了數字和數字表示的數量,在不知不覺中收獲了知識和快樂。
音樂欣賞有魅力
結合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征與音樂學科特點,音樂老師們通過“悅動尋寶課”、“國歌學唱”等一系列活動,增加了音樂課的體驗性和趣味性,讓學生與老師間拉近了距離,也體驗了音樂課的快樂。尋寶課中,師生一同到校園中尋找“音樂寶藏”,了解認識了各種樂器和音樂符號。成就感滿滿的一年級泉小海們對音樂充滿了喜愛與期待。學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以有趣的音樂方式調節了課堂情緒,達到了師生間的互相認識與情感的交流。
體育鍛煉學規矩
對一年級的學生而言,養成一套新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對其今后適應校園生活十分重要,要把習慣常掛嘴邊。因為孩子的年齡小,記憶力相對較弱,學生不能一次性記住全部的習慣,這就需要教師耐心地、不斷地重復這些日常的點滴細節。
需要做到
1.讓學生熟悉校園了解校園中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讓學生養成隨時隨地注意安全的好習慣。
2.了解課堂常規,知道上課要遵守紀律,專心聽講,認真練習,不隨便講話。讓孩子們為自己是小學生感到自豪,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有能力學習和做事。
美術創作顯靈氣
一年級的孩子是人生的起點,滿載著對學習的向往和期待,學生對美術課堂也充滿了好奇,針對美術學科的入學適應性課程的躍動尋寶,我們在布置走廊文化的過程中也張貼了相關圖片,帶著孩子們一起欣賞走廊文化、認識美術工具。
而且,孩子們不光用眼睛看,還要用靈巧的小手去表現這兩天在校園里的所見所感,熟悉的事物在孩子們的筆下充滿了童真童趣,有的孩子還設計了自己的個性簽名!
藝術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孩子們將看到的、感受到的能夠主動地用小手創造出來,無形當中積淀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期待一年級學生今后更優秀的美術作品。
經過一周的校園學習和生活,一年級的“泉小海”們在學校安排的豐富多彩的入學新生培訓中逐漸緩解了開學初的緊張與焦慮,每位學生的入學護照都被老師們蓋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印章,孩子們在快樂的校園中與老師攜手共進,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