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精神成長與專業發展,離不開高品位閱讀的滋養。這個暑假,平安中心小學積極營造濃郁的書香文化,繼續開展教師讀書活動。一卷在手,書香滿懷,教師們在靜謐的閱讀時光中享受字里行間的美好,共赴一場與書為伴的精神旅行。
——前言
讀一本好書就是一場修行,更是一次提升自我的契機。暑假期間,我拜讀了江洪春老師的《論小學語文教學》。這是江老師在小學課程觀課以及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先進教學理論成果。本書認為,確立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是鉆研教材的結晶,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舉足輕重。作者指出,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首要且最為重要的任務,不容忽視。老師們的教學應該是向著教學目標出發、著力、落腳的,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有所得,有所獲,教學的最終追求是教對、教會、教好,即“贏在終點”。增強目標意識,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讓學生走最近的距離到達學習的目的地。
江老師探索語文教學的腳步一直未停,他曾指導多名小學語文教師獲全國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江老師的探索不僅僅在實踐層面,更重要的是在理論層面。他在《漫談“文意兼得"》一文中寫道“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既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內涵,體會其思想感情,要引導學生去領悟語言表達的特點、作用、效果,并使其相互作用,相互促進,讓學生能夠從課文的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的有機統一中,感受到語言的力量、語文的魅力。”這是閱讀教學的關鍵問題。閱讀教學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江老師明確提出“自悟自得”,“自悟自得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閱讀教學追求的一種境界。它旨在讓學生經歷一個自主發現、自動探究、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閱讀教學中的體現。”這些思想對當今閱讀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書中一篇文章《課堂教學十六“急”》,用調侃的方式描述了當前語文課的一些錯誤做法。如江老師看到“把語文課上出濃濃的思品味、常識味,什么味都有,就是沒有語文味”;江老師為語文教學不得法而著急;看到“為趕時間、走教案,為完成教案服務”“依靠外力催淚,過度煽情,追求所謂舞臺效果,就是不讓學生潛心讀文,切身體驗”“把教學當作顯擺教師的口才,用教師的強勢壓倒學生”等現象,他為語文課不注重學生發展漸漸走向異化而著急;看到“把《掌聲》講成身殘志堅,把《老人與海鷗》講成保護動物、環境”,他為語文教師素養不高而著急。這些著急和困惑的背后是他對當前語文教學能否健康發展的憂慮。他用這“十六‘急”’,為當前的語文教學發展提出了警示,發人深省。當然,我更敬佩著急之后靜下心來扎實做事的江老師。江老師深知,光著急不行,老師們也想把課講好,但缺的是認識,少的是方法,語文教學狀況的改變需要做大量的基礎工作,這些工作越具體越好。江老師指出:“教什么?在什么起點上教?教到什么程度?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這五個問題要清清楚楚,這樣才能回到閱讀教學的原點上來。”那么,如何才能正確地解讀文本,閱讀課如何做到文意兼得,如何能夠讓學生自悟自得,江老師結合課例給我們細細道來。
這本書中沒有長篇大論,有的是簡短的提示,更多的是他結合教學方法和策略選定了十余篇精彩的課堂教學案例。這些案例都經過精心編寫,非常適合教師們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閱讀。捧著這本書展卷翻閱,我感到的是老一輩的語文教學工作者對事業的癡迷和責任,以及扎扎實實、認真做事的態度。
學習江老師的觀點,可以引發我們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刻思考。在今后工作中,我們要靜下心來鉆研教材,吃透教材,還要時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