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大學的時候,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看的兩部紀錄片就是《幼兒園》和《小人國》。初看時,只是徒有感慨,但不知如何找一個出口來表達,那時的我們沒有教育實踐來支撐所學的教育觀念,只是在心里給自己設定一個標準:我要努力成為一個像大李那樣的老師,讓孩子也在巴學園那樣的環境里成長。
偶然看到閆老師的系列博客--《小人國的故事》,記錄孩子生活中的點滴成長,加上感悟反思,積累經驗。于是把《小人國》又找出來看了一遍,《小人國》是一部關于兒童的生活戲劇——發生在真實兒童里的真實故事,它為我們呈現了一個陌生又真實的兒童世界,其中的許多鏡頭都讓我感覺似曾相識。通過再次觀看學一習一,談談我自己的一點不夠成熟的體會。
一、教師扮演的角色
現在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仍然是教師們把自己置于絕對權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動的領導者、表演者;而幼兒則處于絕對服從的地位,在教育活動中只能當聽眾、觀眾,一切都要耳提面命。當然我也一樣,總是希望孩子能完全的聽從我的安排,按照我說的做,一旦發現孩子沒有聽我的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阻止了再說。雖說了解我們應該以孩子為中心,教師應處于引導的地位,但是做起來的時候這一切就會拋到腦后了。但是,在巴學園里我看到了孩子和老師之間的親密關系,他們超出了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讓我看到了好朋友之間的心與心的一交一流。調皮、霸道的孩子對于我自己來說是最頭疼的,對于這類型的孩子我還 真沒那么多的耐一性一去對待,但是看到大李老師對池亦洋不厭其煩的進行教導,不斷地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已經造成的后果,而不是籠統地對他的行為進行指責。
我們只是他們生活的一個參與者,對于他們的活動我們要充當的是合作者,不是干預者。他們犯錯了,我們應該是讓他們自己了解自己行為對錯與否的引導者。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情感聯系會影響到教師對幼兒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因此,我們應該確立好自己的角色,把握好自己與幼兒的關系,把自己看作幼兒良好的合作者與協作者,用一愛一去感染幼兒,讓幼兒感到教師是他們中的成員而不是約束限制他們的成一人。我們應該時刻調整自己的情緒,始終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去對待幼兒,為他們創設自主的活動環境。細心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盡量照顧到每一個幼兒,要多與幼兒一交一談,一起玩,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建立寬松平等的師幼關系。
二、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在巴學園的校車上有這么一句標語“孩子是腳,教育是鞋”。這句話其實在我理解就是:不管你用多么美好的教育觀念,如果孩子們不適應你所使用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一句空話,甚至是阻礙他們發展的廢話,對于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問題孩子將問題拋給我們,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將這樣的一個球再次傳到他們那去,就要考慮“力度的大小”,不能傷著他們,這就要求我們有靈活的教育智慧和一顆充滿一愛一的心。
通過觀看此部影片,我學到了很多,電一影中的許多片段,零零碎碎卻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腦子里。我知道,以我現在的教育經歷可能并不能游刃有余的表達我想要表達的感想,相信經過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下一次再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又會有不同的收獲。
【第2篇】
看這個片子讓人覺得特別一溫一馨和感動,那好似因為孩子的執著,純真,更還 有老師們的一愛一。做到有一愛一心也許不難,但是面對淘氣的孩子,不光要有一愛一心,更要耐心與信心。如果你給與他的僅僅是一愛一心,那就成了縱容和溺一愛一,這樣的一愛一是不會澆灌出好的花朵的。大李老師就是一個充滿了一愛一心的同時還 充滿耐心與信心的老師。
她是一個叫巴學園的幼兒園的老師,她總是那么和藹。她教孩子要爭取自己的權利,教孩子禮貌待人,教孩子不以強凌弱….也許有人說這個很簡單,可是如果碰到像池亦洋那么淘氣頑皮的孩子,你會怎么辦了,我當時在想,如果換作我,我會怎么做呢?打一頓嗎?罵一頓嗎?不讓他在這個幼兒園里待了?面對那么多家長的強烈建議,她很淡定的說,池亦洋給所有男孩子樹立了榜樣,教他們堅強。所以她是不會讓那個池亦洋轉走的,她相信這個孩子。
池亦洋可以說是調皮孩子的一個代表,他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還 打人,說臟話,動不動就說:混蛋,我要掐死你。我以為他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很危險,想得遠一點或許和他的家庭有關?可是每當他犯了錯,大李老師都耐心的跟他講道理:你這樣是不對的,你沒有權利拿別人的東西。你沒有權利傷害別人的身一體。你應該向人家道歉……
按照我現在的想法,我覺得調皮的孩子最后應該是很有出息的。剛開始的時候,池亦洋好像根本聽不進去,他依舊我行我素。慢慢的,大家都不跟他玩了,他的群體里只剩下了他一個,孤孤單單。我想他應該也會在心里反思吧。一天有兩個小男孩起爭執,他跑過去把他們拉開,并問他們是誰先動的手,按照判斷他讓錯的一方給另一方道歉,并且要詢問人家愿不原諒他,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樣。這就是小孩的模仿遷移能力。看到這一點我很感動:大李老師的心到底沒有白費。
所以,只要不放棄,孩子的本一性一總是善良的,何必說什么壞不壞,好不好之類的話呢?在一個人社會化的過程中,父母孩子都是孩子的啟蒙的老師,多給孩子一點信心與鼓勵,不要動不動就打,動不動就罵。而且每個孩子從心里都是希望父母老師關注自己的,不要漠視他的這種需要,也不要給孩子戴上好孩子,壞孩子之類的帽子,讓他們快樂的成長,教他們友一愛一,和善,幫助,一團一結,誠實,勇敢……多點耐心,他們會很好很好的長大。
第二個我想說一說那兩個孩子,辰辰和南德。每天早上好像辰辰都是最早一個到幼兒園的,每天辰辰都在門口等南德,和他一起進去。而南德總是來的很遲,而且每次都好像不在意的樣子。辰辰好像只有在和南德在一起的時候才會開心的笑。這就是兩小無猜,呵呵….很美好。讓人驚訝的是,辰辰很執著,每天每天都在等,好像那已成為她必做的功課,這種執著也讓人感動!
第三個我想說一下坤錫,他是個剛滿兩歲的小男孩,對什么都充滿好奇。起初對垃圾桶的容量感興趣,就把足球啊,其他小朋友的鞋啊什么的都放到里邊去了。老師們沒有阻止,只是在晚上有把東西拿出來。后來他興趣轉變,跑到屋里到處亂翻,還 把棋子灑了一地,大李老師也沒有阻止,相反還 和他一起玩,最后又和坤錫一起收拾好棋子。這門做恰恰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符合孩子這個年齡段的特點。
其實有好多印象深刻的畫面就不一一說了,作為一個老師的李躍,她是成功的,孩子能進到她的幼兒園真的是一種幸福。孩子這朵花,不只是要給他施肥,澆水,還 要在他長歪了的時候扶他一把,讓他昂揚向上。老師確實就是那園丁,呵護花兒健康長大。
【第3篇】
看這個片子讓人覺得特別一溫一馨和感動,那好似因為孩子的執著,純真,更還 有老師們的一愛一。做到有一愛一心也許不難,但是面對淘氣的孩子,不光要有一愛一心,更要耐心與信心。如果你給與他的僅僅是一愛一心,那就成了縱容和溺一愛一,這樣的一愛一是不會澆灌出好的花朵的。大李老師就是一個充滿了一愛一心的同時還 充滿耐心與信心的老師。
她是一個叫巴學園的幼兒園的老師,她總是那么和藹。她教孩子要爭取自己的權利,教孩子禮貌待人,教孩子不以強凌弱….也許有人說這個很簡單,可是如果碰到像池亦洋那么淘氣頑皮的孩子,你會怎么辦了,我當時在想,如果換作我,我會怎么做呢?打一頓嗎?罵一頓嗎?不讓他在這個幼兒園里待了?面對那么多家長的強烈建議,她很淡定的說,池亦洋給所有男孩子樹立了榜樣,教他們堅強。所以她是不會讓那個池亦洋轉走的,她相信這個孩子。
池亦洋可以說是調皮孩子的一個代表,他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還 打人,說臟話,動不動就說:混蛋,我要掐死你。我以為他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很危險,想得遠一點或許和他的家庭有關?可是每當他犯了錯,大李老師都耐心的跟他講道理:你這樣是不對的,你沒有權利拿別人的東西。你沒有權利傷害別人的身一體。你應該向人家道歉……
按照我現在的想法,我覺得調皮的孩子最后應該是很有出息的。剛開始的時候,池亦洋好像根本聽不進去,他依舊我行我素。慢慢的,大家都不跟他玩了,他的群體里只剩下了他一個,孤孤單單。我想他應該也會在心里反思吧。一天有兩個小男孩起爭執,他跑過去把他們拉開,并問他們是誰先動的手,按照判斷他讓錯的一方給另一方道歉,并且要詢問人家愿不原諒他,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樣。這就是小孩的模仿遷移能力。看到這一點我很感動:大李老師的心到底沒有白費。
所以,只要不放棄,孩子的本一性一總是善良的,何必說什么壞不壞,好不好之類的話呢?在一個人社會化的過程中,父母孩子都是孩子的啟蒙的老師,多給孩子一點信心與鼓勵,不要動不動就打,動不動就罵。而且每個孩子從心里都是希望父母老師關注自己的,不要漠視他的這種需要,也不要給孩子戴上好孩子,壞孩子之類的帽子,讓他們快樂的成長,教他們友一愛一,和善,幫助,一團一結,誠實,勇敢……多點耐心,他們會很好很好的長大。
第二個我想說一說那兩個孩子,辰辰和南德。每天早上好像辰辰都是最早一個到幼兒園的,每天辰辰都在門口等南德,和他一起進去。而南德總是來的很遲,而且每次都好像不在意的樣子。辰辰好像只有在和南德在一起的時候才會開心的笑。這就是兩小無猜,呵呵….很美好。讓人驚訝的是,辰辰很執著,每天每天都在等,好像那已成為她必做的功課,這種執著也讓人感動!
第三個我想說一下坤錫,他是個剛滿兩歲的小男孩,對什么都充滿好奇。起初對垃圾桶的容量感興趣,就把足球啊,其他小朋友的鞋啊什么的都放到里邊去了。老師們沒有阻止,只是在晚上有把東西拿出來。后來他興趣轉變,跑到屋里到處亂翻,還 把棋子灑了一地,大李老師也沒有阻止,相反還 和他一起玩,最后又和坤錫一起收拾好棋子。這門做恰恰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符合孩子這個年齡段的特點。
其實有好多印象深刻的畫面就不一一說了,作為一個老師的李躍,她是成功的,孩子能進到她的幼兒園真的是一種幸福。孩子這朵花,不只是要給他施肥,澆水,還 要在他長歪了的時候扶他一把,讓他昂揚向上。老師確實就是那園丁,呵護花兒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