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故事發生在非洲一個未經開發的地方:卡拉哈里。雖然距離都市只有六百英里,但居民對于現代化事物一無所知。他們過著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沒有紛爭,沒有犯罪,沒有爾虞我詐,沒有海鮮魚翅,生活悠然自在,群居在一起,生活寧靜而安詳。他們以為世界上只有他們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飛機在他們部落上空飛過時,駕駛員扔下了一個空的可口可樂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凱的面前,他以為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因而他十分興奮,把禮物帶回了部落,現代文明第一次沖擊了這個小部落。人們將這個“上帝的禮物”當做勞動工具用來做各種事情,因為是“上帝的禮物”,大家開始搶奪這個勞動工具,姐姐殘忍地拿瓶子敲著弟弟的頭,滿是鮮血,寧靜的生活被現代文明打破了。人們之間開始出現紛爭。
看到這里,我不禁在想,是否文明的每一次發展必然帶來紛爭?我還不敢用“進步”一詞。因為,進步是一個褒義詞,是表示贊許和積極肯定。文明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很難說今天的文明就一定比封建社會,比原始社會好。現代人只是用現代的標準來衡量古今對比,厚今薄古。與布希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影片中的現代人都在忙碌,人不忍屈服于自然,反而要自然適應人類,他們建立都市,發明各種交通工具,機器,為設法節省體力而絞盡腦汁,越想法改進生活環境,反而使生活變得更復雜。兒童必須花十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學校里學習如何在這復雜危險的環境下生存。這些文明人必須時刻想著如何去適應自己創造的環境,花費大量精力,為家庭、工作奔波。而在卡拉哈里,日子隨便你打發,高興的話天天都是星期天。
不同的現代文明之間之所以沖突不斷,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原本很簡單,是我們把它想的復雜了。幸福生活原本很簡單,像布希族人一樣,渴了就去覓水,餓了就去獵殺動物,吃飽就行,絕不庫存;閑了,大家就圍著篝火講故事。他們熟悉自然,熟悉土地上的每一個腳印,那些腳印代表不同的信息。借由這些從小鍛煉的生存本領,布希族人生活的自由自在。驕傲物質的現代人不知道珍惜我們現今被文明糟蹋的海洋和天地,肆意的向大地索取,污染和破壞了一個地球還不夠,還將自己骯臟的手伸向了茫茫宇宙。人類無盡的欲望,何處才是盡頭?
打開了欲望這個潘多拉魔盒,也就打開了人類文明血腥前行的歷史畫卷。畫卷里處處都是在血與火的對抗,處處都彰顯著“利益”、與“欲望”,二者形影不離。100多年前,恩格斯寫過一篇經典文章《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他指出國家和階級、私有制一樣,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產生的。摩爾根指出,自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財富的增長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廣泛,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對它進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這種財富對人民說來已經變成了一種無法控制的力量。人類的智慧在自己的創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影片很好的闡釋了恩格斯和摩爾根的觀點。在影片中,處于原始社會的布希族沒有財富觀念,沒有利益沖突。因為上帝的禮物——一個玻璃瓶子——因為都想據為己有而引發紛爭。
本來是一部喜劇片,卻處處流露出導演對現代文明的反思。魯迅先生曾說喜劇就是把丑陋的東西剝光了給人看。影片中,與世隔絕的原始布希族人在現代文明前表現的如此滑稽可笑:現代人的天賦人權,法律,犯罪,房子,汽車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議,其生活如《桃花源記》里描述的情形一樣,“無論魏晉,不知有漢”,簡直是世外桃源。恰恰是看似笨拙可笑的布希族人讓現代人思考:人類文明究竟應該向何處去?不同文明之間該如何共存?
在影片的結尾,凱扔掉了上帝的禮物——瓶子,扔掉了這個引發部落沖突的“不詳之物”。然而,他還能恢復到以往的“世外桃源”式的平靜生活中嗎?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屏幕上大片的空白留給現代人去遐想,去思索……
【第2篇】
這次重游云臺山 收獲頗豐,不但欣賞到好景致,還在旅游車上看到一部好片子,很想與大家分享。看這部電影時,既讓我開懷大笑的同時也陷入了反思中,感悟現代生活中人的本性,我認為這確實是一部不錯的影片。
故事是講述三個發生在不同地區的故事。一個發生在原始部落區,一個發生在野外,一個發生在現代化的城市里。
影片一開始就是介紹一個原始族人的生活,他們的生活很簡單,自給自足,而且很團結,每天都過著平凡、平靜、并且和諧快樂的生活。這里的主人公是凱,在平靜的生活中突然有一天,凱撿到了一個瓶子,那個瓶子對于現代城市里的人來說只不過是一件垃圾,但是,對凱他們來說卻如獲至寶。他們認為是上帝給給他們最好的工具。那個瓶子對他們每一個人有很非常有用。然而,也是因為這個瓶子,讓族人產生了私欲,所以,他們開始因為它而爭吵、打架。原本和睦的一個部落,變得暴動自私,族人們都認為那個是個不祥之物。于是,他決定要走到世界的盡頭,把那個瓶子仍掉,還給上帝。
緊接著是另一個片段,講述一個恐怖分子組織到政府辦公樓殺了一批政府人員后逃之夭夭。警察們緊追他們之后逮捕他們……
還有一個情節就是史帝先生在貧窮山區工作,這天,他要去接一位從城市來的女教師湯小姐。但是,因為史帝先生的內向,使得自史帝先生見到這位湯小姐開始,就狀況連連,因此湯小姐對他印象不佳……
這三個故事一開始看起來并沒有關聯,但到了影片的后面就可以看到它們的緊緊相連。
首先是凱為了走到世界的盡頭而離開了原始部落,漸漸地走到了史帝先生工作的山區。從小以狩獵為生的凱看到山區里人們飼養的羊便捕殺它們,但其實他并沒有惡意。而山區里看羊的人卻都誤會了他,并將他關進牢房,后來他才被放出來。然后來到史帝先生和湯小姐工作的地方,跟史帝在一起。接著恐怖分子在警察的追擊下逃到山區,并挾持了當時正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湯小姐和孩子作為人質。凱以他那驚人的視力看到了遠處正被恐怖分子們挾持著的湯小姐和孩子們,告訴了史帝,于是史帝和他的同事決定要去救湯小姐和孩子。湯小姐和孩子們最后被解救了,所有人都平安無事,而且她對史帝先生的誤會也化解了。最后凱走到一個懸崖邊上,他以為那就是世界的盡頭,所以他將那個“不祥之物”拋下深淵,便離開了,朝著那個屬于他的家園而去……
三個故事最根本的關聯點在哪里呢?表面上看是在影片將近結尾處三個故事中的人們意外的“會合”。往深層去看,我覺得影片要展示的是讓人們重新去審視現代文明發展至今對人類自身的影響。
在影片中我們既看到了原始族人的淳樸、善良,深刻體會片中的原始族人,在捕殺動物時對它說:「對不起,我是不得已的,謝謝你讓我得以為生。」時的境界,也看到了“文明”所帶來的權力的爭斗、戰爭,人與人之間的敵對……作為“現代文明”中的我們該如何反思?
原始部族中,人的淳樸、善良,人與人之間其樂融融,是一種近乎理想的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我們也看到影片中凱因與外界的人無法溝通,帶來的諸多“麻煩”。我們就需要思考,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應該如何既保持自身的本性和優良品質傳統,又能融入到日新月異的世界中。一方面,不可否認,文明的步伐需要繼續向前邁進;另一方面,現代文明不能成為埋葬人類自身的銳利武器,所以在人類越來越現代化的同時,更要保持我們的本性。
《上帝也瘋狂》的情節很簡單,但它展現的精神世界確很豐富。我們總認為我們的現代文明是很偉大的,但同時也忽略了很多精神方面的東西。這部影片很值得我們反思。 影片中的景物很美,正如淳樸的布希族人,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關愛,樂于助人。而這種品質也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影片很好的表現了這一點。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看作是現代優秀文明中的兩個代表。這一切都很好的體現了布希族人的團結友愛、樂于助人的優良品質。希望大家在看完這部影片后,也能很好的自我反省,真正的體會其中的意義,更好的把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