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芭蕾舞《天鵝湖》流暢舒展,典雅大方。《天鵝湖》第二幕:雙人舞細膩地表達了白天鵝奧杰塔從恐懼、提防逐漸到對王子的放心和信任,進而迸發愛情,以至熱戀的過程,奧杰塔的獨舞突出了她的悲劇色彩,她的舞姿越是優美柔弱,就越是凸現出她的孤獨和動人。
朦朧月色下,藍色天鵝湖。一群高雅的白天鵝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動,上岸之后,一個個慢慢變成了美麗少女……絕美的舞姿,凄婉的旋律,來自天鵝湖故鄉的純正古典芭蕾的夢幻之美,把觀眾帶入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可愛的奧杰塔公主被邪惡的魔王羅特巴爾特用魔法變成了白天鵝。齊格弗里德王子追逐著天鵝來到湖邊。他愛上奧杰塔并發誓對她忠誠。魔王帶著裝扮成天鵝女王的女兒奧吉莉亞來到城堡。王子以為是奧杰塔。在邪惡的奧吉莉亞的欺騙下,王子向奧吉莉亞發誓對她永恒的愛情。痛苦的奧杰塔回到湖邊。王子緊追并請求她的寬恕。魔王再次出現。奧杰塔覺得不可忍受,傷心至極,便跳進了湖中。王子隨后也跳進了湖中。邪惡的咒語破解了。魔王羅特巴爾特被王子和奧杰塔之間忠誠的愛情力量摧毀了。新的一天黎明又開始了,王子和奧杰塔飛出湖面,在永恒的愛中團聚。
這優美的音樂與動人的舞蹈中,凄美的舞劇卻無法忘記。這時,我們才明白為什么《天鵝湖》可以如此著名。《天鵝湖》的神韻及優美在烏團芭蕾藝術家們的表演中,張掖的觀眾已深切地感受到了。舞之精魂,永久地留在了首次觀看正宗歐洲芭蕾的觀眾心中;天之驕鵝,在張掖藝術史和文化史上留下了永恒的身影!,王子的純真無邪朝氣蓬勃的性格和形象在形體的變形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巫師馮·羅特巴爾幽靈一般的身影,冷峻、冷漠、冷酷的心理通過極富有個性的舞蹈和身段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奧吉麗雅的熱情奔放,在人們面前的驕傲,在王子面前的驕情,在巫師面前的驕橫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奧杰塔的圣潔與純真,善良與美麗在優美的舞蹈和優雅的造型中,在翩翩起舞中,栩栩如生。全劇的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四人舞、彈舞身段優雅,功力深厚,造型豐富,“凌空越”、“燕式跳”、“鶴立式”、“迎風展翅”、“射雁大跳”、“360度旋轉”都做的很到位,展示出整體藝術素養和非凡的表現力。全劇的服裝色彩斑斕,古典與現代融合得十分和諧。道具的設計和制做精巧逼真,極富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征。
在沒有觀看之前,同學們對芭蕾舞所表現的美只限于女性——特別是在古典芭蕾當中,其主要角色大都是有女舞者來擔當,男舞者的工作往往只是擺一些動作來配合、支持女舞者的表演。然而在觀看天鵝湖后,同學們才知道原來芭蕾也可以展示和強調男性的陽剛力量美,兩個男主角的表演舒展大方,舞韻極濃。我覺得《天鵝湖》非常成功。
【第2篇】
一月四日晚,與好友相邀到青島大劇院觀看了芭蕾舞劇《天鵝湖》。680一張的票是我們咬牙買下的,這次可下了血本,我們決定一定要美美的享受一把,享受這場饕餮盛宴。
晚飯后,打車來到劇院。一下車就被劇院的宏偉給震撼了!外觀造型獨特,燈光絢麗。我們迫不及待的進入劇場找到座位坐下,一切都很棒!里面的服務人員服務態度極好,語言發音標準,面帶標準的職業微笑,且男的帥,女的靚。唯一不足,空氣里彌漫著裝修的味道。
我們感慨著,青島終于有了這種大劇院了,今后我們可以經常過來欣賞,再也不用羨慕在上海、北京工作的朋友們了。
鐘聲敲響了,舞劇開始了!
幕布漸漸拉開,舞蹈演員展現在觀眾的眼前。他們精致的服裝、造型,就像是一個個美麗的芭比娃娃!我專注的欣賞著……
《天鵝湖》是舉世聞名的芭蕾舞劇之一,是著名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作品。老柴創作的舞劇音樂有著真實的情感、強烈的樂觀主義精神和豐富的藝術內涵。他將委婉柔和、細膩優美的曲調以及豪邁奔放、粗獷直率的音樂色彩運用到舞劇中來,為舞劇添色增輝。我覺得舞劇的可貴之處,就是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音樂為舞蹈增加內涵,舞蹈為音樂增添動感。可遺憾的是舞劇的伴奏音樂竟然播放的cD!我暈……為什么這么大的投資,會沒有交響樂隊的樂池!這讓我想起我們學校的體育館,那大HouSe舞臺不好用也就罷了,一個耗資千萬的體育館竟然沒有游泳池!
于是我只能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芭蕾舞演員優美的舞姿上,我羨慕她們的舞蹈動作是如此的輕盈、舒展。
在所有演員中以下幾位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扮演宮廷小丑演員的所有跳躍、回旋以及自轉的過程中,背部始終要保持挺直的形態,精確地控制臂、腿、手、腳的動作,使觀眾看上去毫無體重可言,表演也非常幽默詼諧。然而,那只“白天鵝”是在太瘦,公主的高貴固然難以表現出來,連少女特有的那種內斂與羞澀也完全失掉了,倒是很有幾分像是那個陰險有干枯的“格格巫”的意思。至于那個“王子”,他的表演讓我一直替他捏著把汗,落地不穩、能從他的表演中感受到他有著豐富的表演經驗,但是舞劇演員是需要體力的。他讓我感覺他的下半身一直在向下墜。
【第3篇】
今天有幸觀看了由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劇團演出的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劇《天鵝湖》,附庸了一回風雅。
很早就知道《天鵝湖》,但一直不知道講述的是怎么樣的一個故事,皇家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們昨天就用完美的舞蹈為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王子外出打獵,邂逅了被妖法所咒變成天鵝的公主,但公主只能在夜晚才能恢復人形,除非遇到真愛。王子對公主一見鐘情,并許諾在第二天他的成年儀式上宣布向公主求婚,以此來破解詛咒。但這一切被黑暗之神所偷窺到,于是他安排自己的女兒黑天鵝第二天變成公主的模樣,使王子在第二天表錯愛,窗戶外的白天鵝傷心欲絕而去,王子發現后追趕出去,并與黑暗之神搏斗并最終戰勝了黑暗之神。王子最終找到了公主,然而無限的真情和無盡的懊悔均無法改變背約的后果,符咒再也不能破解,王子和公主就要天各一方。公主變成了天鵝漂流在湖面上。悲憤的王子和公主擁抱在一起,以不能愛毋寧死的信念,雙雙跳進湖水泛濫的狂濤。剎時間奇跡出現了,正義戰勝了邪惡,堅貞的愛情戰勝了萬惡的妖魔,魔法破滅、魔窟坍塌、湖水退潮,天鵝公主獲得再生。
很簡單的愛情故事,如“青蛙王子”般唯美,卻表達了作者對純潔愛情的向往。藝術家們用感人至深的舞蹈,表現出了一幕幕悲歡離合,盡管一開始沒看懂,盡管觀眾的掌聲很多時候都鼓的不是時候,但卻阻擋不了感動在人群之間播散:真正的藝術是無國界的,也不分尊卑的。
很珍惜這次近距離接觸藝術大師的機會,觸摸著這些經典,連靈魂也覺得顫抖。
【第4篇】
當樂隊指揮來到我們眼前,揮舞起他的魔棒時,一股樂曲從樂隊里流淌了出來。天鵝的序曲注進了我的心中,一種感動令眼眶濕潤了。當深紫色的天鵝絨大幕緩緩拉開時,一幅華麗的幾個世紀前的宮廷場景展現在眼前。沒有選擇現代的leD技術做背景,仍沿用著當年的技術,宛如回到沙皇的年代。我在想像著,在沒有電燈照明的時代,劇場里那枝形的水晶燈上,要燃起多少蠟燭呢?男主角王子和他的朋友小丑的表演十分精彩,王子的貴族氣質高雅而紳士,他朋友的表演詼諧又不失皇家氣派。舞蹈的力度和表現力張弛有度、游刃有余。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樂不斷變幻著主題,帶領人們進入故事情節和藝術領地。
當樂隊最左側的豎琴響起,第二幕拉開時,一幅天鵝湖畔美倫美幻的場景出現在舞臺上。一群美麗的白天鵝在月光下起舞。雙簧管奏出白天鵝的悲愴的主題,我們心中的主角登臺了,她優美的舞姿令所有的人如癡如醉,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筆觸,表現了詩一般的意境,刻劃了主人公優美純潔的性格和忠貞不渝的愛情。她用芭蕾舞獨特而細膩的獨舞和雙人舞,讓人們感受到她與王子從恐懼、提防逐漸到對王子的放心和信任,進而迸發愛情,以至熱戀的過程,奧杰塔的獨舞突出了她的悲劇色彩,她的舞姿越是優美柔弱,就越是凸現出她的孤獨和動人。她的雙臂,真的如同天鵝的雙翅,矯弱的扇動,如泣如訴,在新圣女公墓內,前蘇聯的功勛芭蕾舞演員烏蘭諾娃的墓碑上,正是定格著這一典型的舞姿。
當小號響起,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小天鵝曲子奏響了。那歡快活躍的樂曲,輕松活潑,節奏干凈利落,描繪出了小天鵝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質樸動人而又富于田園般的詩意。四只小天鵝整齊一致的舞姿,包含"擊腳跳"和"輕步行進"的動作,以及頭部的轉動,維妙維肖地表現了小天鵝的形象。令人百看不厭的是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等。雙人舞當然是全劇中的重頭戲了。剛才聽到的雙簧管主題,改由長笛獨奏這段慢舞,是白天鵝在王子的支持和同伴們的拱衛下表演的。
《天鵝湖》第三幕著名的黑天鵝獨舞變奏中,黑天鵝要一口氣做32個被稱作“揮鞭轉”的單足立地旋轉。這一絕技由意大利芭蕾演員獨創的,在圣彼得堡版演出中出現。舞者以細膩的感覺、輕盈的舞姿、堅韌的耐力和完美的技巧,詮釋了白天鵝和黑天鵝完全不同的心靈世界,這一絕技至今保留在《天鵝湖》中,成為衡量芭蕾演員和舞團實力的試金石。我們當然也欣賞到了這一絕技。
要說的是,因為是現場伴奏,每當舞蹈演員登場,樂隊指揮看到他們準備好,即揮棒開始樂曲的演奏。每段精彩的樂章與舞段結束后,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演員們謝幕,而不只是在最后謝幕。指揮也不時的向第一小提琴手致謝。
最后當然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好美的故事,好美的音樂,故事有了音樂,變得更扣人心弦;音樂有了故事,變得更耐人想象。作為一部永恒的經典,即使一百年,一千年以后人們也不會忘記柴科夫斯基,這部作品給人們帶來的心靈震撼是無法忘卻的。我們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冬宮皇家劇場里享用的藝術盛宴也是令人終生難忘的。
美麗的天鵝永遠翔舞在心中,俄羅斯音樂家們柴可夫斯基優美壯麗的交響詩會永遠回響在我的腦海中,就像彼德大帝雄渾壯美的冬宮永遠屹立在涅瓦河畔一樣。
【第5篇】
白天鵝的角色塑造是《天鵝湖》的靈魂和真正的中心,黑天鵝與王子的雙人舞以及黑天鵝的那段獨舞是芭蕾舞界公認的難度最高、最具挑戰性的舞蹈。但是,真正能勝任白天鵝這個角色的,卻不僅僅是高超的芭蕾技術僅夠的,這種善于表演《白天鵝雙人舞》的抒情明星,永遠高居榜首,而那種只能完成《黑天鵝雙人舞》的技巧明星,則只能屈居第二,即使其32個“揮鞭轉”引來雷鳴般的掌聲也不能提高其審美品位。如若我只是欣賞了美版的《天鵝湖》,那我幾乎無法理解此中深意,甚而會堅信黑天鵝才是最高的芭蕾境界。
美國人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獨立、自信與堅強更是美國女性普遍的個人價值觀,所以在表現黑天鵝為自我爭取愛、爭取地位而魅惑王子、挑逗王子的情節上,俄版很難與之比擬,甚而美版黑天鵝的形象比白天鵝角色塑造者更突出、更豐滿。美版的白天鵝因著美國人無法認同的價值觀而顯得單薄、無力,使得白天鵝更像一個人生戰場上的失敗者。
我無法評議西方崇尚個人奮斗的哲學理念與拜占庭式的古老人生哲學哪個更具藝術價值,但俄版的《天鵝湖》在藝術的感染力和沖擊力上確是其他民族難以超越的。對于俄國的哲學,至今都很難界定她是傾向東方的還是西方的,俄國“置身于東方和西方這世界的兩個主要部分之間,一側偎依著中國,另一側則靠著德國,本該在自身之中結合其精神世界的兩大品質:想象和理智。然而,天意沒有賜予我們這樣的角色,人類的普遍規律并不適用于我們,我們沒有給世界以任何東西,沒有教給他任何東西;我們沒有給人類思想的整體帶去任何一個思想,……”(摘自俄國思想家彼得·恰達耶夫所著《哲學書簡》)但是,我們一旦涉及到藝術問題,俄羅斯就作為兩個世紀的絕對超級大國形象活躍在我們面前,即便是20世紀一元化限制、冷戰對峙、全俄性社會動蕩和大眾傳媒沖擊等,也沒能弱化俄國藝術的魅力;俄羅斯芭蕾藝術,與俄國音樂、蘇聯時代的電影、以及世界三大話劇體系之一的斯坦尼斯拉夫體系一樣,都將會如同古希臘藝術那樣不可復制、不可企及……作為世界性的俄羅斯芭蕾,其藝術水準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一支世界著名芭蕾舞團,若有幸進入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和莫斯科大劇院演出,那就是一份世所公認的榮耀。
從我作為觀賞者的視角而言,俄版白天鵝的頭頂似乎一直環繞著圣靈的光環,她一登場,就如天使顯現,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的眼神與魂魄,她有一種超越形式、國界與性別的巨大魅力,讓任何一個觀者愿為呵護她、憐愛她而生或死。我難以剖析此中奧秘,雖然,我知道這其中一定包含著藝術家的人格魅力、藝術修養以及對劇本隱含的人文關懷的深刻感悟力,但是,能把這一切糅合成一個整體、又幾近完美地展現出來,那需要何等的內在能量與藝術功力呀!這一切,實在是種感性的認知經驗,我無意用淺薄的理性分析去破壞她的神圣與神秘。
《天鵝湖》落幕已有許久,但我卻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生為女人,我該是那只美國獨具現實意義的的黑天鵝,還是俄羅斯神化式的、能憑借至善至真的驚天魅力感化所有罪惡的白天鵝?這如同莎士比亞的經典名句一樣,讓人驚嘆:To Be oR noT To Be, Ti'S A QueSTion !
我在現實與夢幻之間徜徉,尋找那個轉瞬即逝的、升華我生命的交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