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三毛說:“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有夢想可追,是幸福的,因為心會跟著夢想一直在路上,即使是苦難,也是沿途最亮麗的風景。
媽媽常會陪著我看電影,她說:“你總能從電影里看到自己,然后便慢慢地跟著影片里的人物一起長大。”從小,夢想就是個遙遠的名字,就像太空與星際間的距離一樣。昨晚,在淚花與抽搐聲中,我第一次感覺到夢想原來可以這么真實,這么有力度。房間里媽媽眼含熱淚地看著電影《百鳥朝鳳》,連中途的廣告也不缺席,唯恐錯過了那些逐夢的細節。故事很簡單,但逐夢的細節卻感人肺腑。
故事圍繞嗩吶展開,吳天明為了父親未完成的夢想,歷經千辛萬苦去拜師學藝,并憑著德行和刻苦,接過了焦三爺的衣缽。焦三爺的祖祖輩輩都是吹嗩吶的高手,是一群能將嗩吶“吹到骨頭縫里”的藝匠。為了將吹嗩吶的夢想延續下去,焦三爺嘔心瀝血。當游家班的人紛紛去省城打工時,他怒火中燒,幫天明四處尋回弟子;在村長葬禮上,他帶病為天明撐場子,并在吹《百鳥朝鳳》時,吐血倒地,起身后,又勁頭十足地為天明擂鼓伴奏;查出肺癌后,他忍痛賣了自家的牛,讓天明去置辦新的嗩吶等樂器;臨死時,申遺的縣領導來訪。焦三爺用一生在堅持并追逐著自己的夢想。
所幸的是,嗩吶的夢想還在,逐夢的腳步從未停歇,天明在焦三爺的墓前深情地吹著《百鳥朝鳳》,嗩吶聲聲,響徹街坊巷陌,它在很多人的心里活著。
媽媽看后,感慨了許久。她說,江西的兩位舅公公也是吹嗩吶的,不過他們純屬于喜愛,為了這夢想,他們在家里不斷地練習,練到一定火候了,就有人請他們去吹喜宴和白事。后來這種傳統的技藝大家不稀罕了,舅公公就外出打工了。然而,嗩吶的夢想總會時不時地冒出來……現在,兩位舅公公又開始玩起嗩吶來了,媽媽說,家鄉搞新農村建設,組織了一支鄉村樂隊,讓舅公公的嗩吶在各鄉鎮間巡回演出……此時,我仿佛聽見了夢想撥節的聲響。
夢想是蝴蝶的翅膀,有了它才有了翩翩起舞的舞姿。心懷夢想,就算細若微塵,也會有讓人驚艷的崛起。朋友,如果你的夢想在藍天,那就向上飛;如果你的夢想在遠方,那就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