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這個時代需要仰望星空的人,也需要腳踏實地的人。——溫xx
你可曾在一個墨藍色的夜晚引頸守望,期待一顆明亮的星;你可曾在漆黑的深夜里踽踽獨行,東方的啟明星播撒清眸,為你指引方向;你可曾躺在高高的學垛上,指點著天空中閃爍的星,談論著未來,還說著夢想,滿臉的笑容輕輕蕩漾。
為了夢想,為了群星,我們甘于守望,也曾經彷徨。為了那些閃爍如群星的夢,我們懂得了如何噙著眼淚微笑。
雙腿浸泡在水田里,草帽下的面孔仿佛一個次慈眉善目的老農,他檢視著田里的稻子,好像看著膝下的兒女,眼神里充滿了幸福,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了一個讓中國人都吃飽飯的夢想,他扎根水田,潛心研究,面對眾人的非議,面對科研的瓶頸,面對前人無一成功的課題,他幾乎以一己之力撥開云霧,追逐理想。
輪廓鮮明的面孔,炯炯有神的目光,他好像一直在眺望遠方,他好像一直壯志在胸,于是當初長城下的一次盟誓變成了一次次嘗試,變成了一次次的跌倒,終于變成了一次次成功的喜悅。阿里巴巴的咒語讓夢想芝麻開門,淘寶網的成功讓馬云掘到人生中重要的一桶金,如今的他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千千萬萬和他一樣的有志青年實現夢想。作為一個夢想家馬云一直在路上。
孫中山對三峽的夢想,方志敏對未來社會的夢想,錢偉長對中國科學的夢想,余秋雨對中華文化的夢想,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巨人,他們的夢想鑄造了全新的世界,全新的中國。還記得五月天的歌詞“不知不覺不情不愿來到巷子口,我沒有哭也沒有笑因為這是夢”;還記得寂靜的教室里,哪些曾經稚嫩的肩膀背著理想在奮斗;還記得溫總理在復旦的校園里擲地有聲地說:“這個時代需要仰望星空的人,也需要腳踏實地的人。”
仰望星空,繁星爛漫,夢在遠方,路在腳下。
【第2篇】
《開學第一課》是圍繞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展開的一個節目,也是一個提醒我們不忘國恥的警鈴。看完了這個節目我深有所悟,遂記下心中的感受與想法。
第一堂課講的是愛國。首先,是聶耳的好朋友金焰夫人秦怡奶奶,講述國歌的故事,回憶那段歲月里中國的無奈。我一直搞不清楚的是那句:“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也在這兒得到了解釋,那時我才知道,原來它的背后也有一段悲痛的歷史。到最后,秦奶奶還對我們語重心長的說:“國歌的產生不是編出來的,而是在戰斗中創作出來的”。左權是抗日戰爭中的重要人物,他的女兒左太北奶奶,在快兩歲時他就因殿后被鬼子的**炸死了,他因國而犧牲,卻永遠無法再看到自己的女兒了,他用了一己之力來保衛祖國,這就是愛國的精神!
第二課的主題是勇敢。王二小是眾人皆知的一個勇敢少年,而在平山縣南滾龍溝村,就有一個與王二小同精神的少年---閆福華。史林山爺爺是閆福華的小伙伴,他為我們帶來了閆福華勇敢面對鬼子的故事:那日,鬼子來掃蕩,閆福華和史林山爺爺在放哨,發現敵人后,閆福華讓史林山爺爺去告訴村里人,自己留下。鬼子讓閆福華帶路,閆福華將鬼子們帶到了懸崖,保住一個鬼子的腿就要滾下山崖,但那時力氣小,鬼子的刺刀順勢從他的后背刺出胸膛,而史林山爺爺就從不遠的山上,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伙伴就這樣死去,但閆福華的行動沒有白費,懸崖上有他們的隊伍埋伏,鬼子只溜了幾個,其余的都死了。閆福華的勇敢救了整個村子里老百姓的命;更是把生的機會留給了自己的伙伴,把死留給了自己,這樣的精神是在同齡人中非常寶貴的,我們中國若是沒有這些擁有寶貴品德的人,小米加步槍絕對沒有一絲勝利的希望!
團結是第三課的要點。主持人和孫九宏爺爺給我們講了飛虎隊的故事,聽完了故事后,我不禁憤怒的說:“為什么我們死了一百四五十個中國人,就只為了救美國的五個飛行員?!”媽媽對我意味深長的說:“那是因為我們中國講究團結,懂得感恩。”想通后,我竟然覺得驕傲,我驕傲中國是個以德服人的民族!
第四節課是自強。王伯惠爺爺他說了自己年級時自強的經歷,他還告誡我們:只有每個年輕人都懂得自強,國家才能強盛,才有和平生活,而上陣打仗則是要把學到的知識用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
看了開學第一課,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牢記歷史,將國恥牢牢地烙在腦海中,要謹記: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強國,決不讓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