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史玉柱下半場驚天逆轉
史玉柱的創業史可以分為上下兩個半場――1997年之前的巨人和1997年之后的巨人。1997年之前是天不怕地不怕,高呼口號“要做中國的IBM”,橫沖直撞,最后慘敗。留下一棟荒草肆虐的爛尾樓,外加幾億元巨債。
死過一次后,才知道死亡的滋味。這10年,史玉柱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賣腦白金,投資銀行股,進軍網絡游戲,在一片廢墟上,轉眼煉就了超過500億元的財富。
史玉柱為何能在下半場“驚天逆轉”?
是的,他的確掌握了一套獨創的看家秘笈,為自己打造了幾樣縱橫江湖的“頂級裝備”。
中場休息的感悟
盡管不算新鮮,但還是有必要交代一下史玉柱1997年以前的簡歷。
史玉柱,1962年出生在安徽北部的懷遠縣城。1980年,史玉柱以全縣總分第一,數學119分(滿分120分)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后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時年24歲。由于工作出類拔萃,被作為第三梯隊,送往深圳大學進修。
可是,讀完研究生之后,史玉柱決心辭職創業。當他登上飛機飛往深圳的時候,身上全部的家當就是東挪西借的4000元錢,以及他耗費9個月心血開發出來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統。
1989年8月2日,他利用報紙《計算機世界》先打廣告后收錢的時間差,用全部的4000元做了一個8400元的廣告:“M-6401,歷史性的突破”。13天后,史玉柱即獲15820元;一個月后,4000元廣告已換來10萬元回報;4個月后,新的廣告投入又為他賺回100萬。
這一年,史玉柱產生了創辦公司的念頭,他想:“IBM是國際公認的藍色巨人,我辦的公司也要成為中國的IBM,不如就用‘巨人’這個詞來命名公司?!?br />
1991年7月,“巨人”實施戰略轉移,總部由深圳遷往珠海,“珠海巨人新技術公司”迅速升格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公司”,下設8個分公司。這一年,M-6403桌面印刷系統共賣出2.8萬套,盈利3500萬元。到1993年7月,“巨人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已經發展到38個,是僅次于“四通公司”的全國第二大民辦高科技企業,擁有M-6405漢卡、中文筆記本電腦、手寫電腦等5個拳頭產品。
1994年初,巨人大廈動土。這座最初計劃建18層的大廈,在眾人熱捧和領導鼓勵中被不斷加高,從18層到38層、54層、64層,最后升為70層,號稱當時中國第一高樓,投資也從2億增加到12億。史玉柱基本上以集資和賣樓花的方式籌款,集資超過1億元。
同樣是1994年,史玉柱發現,計算機發展日新月異,漢卡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繼續從事軟件,扛不過猖獗的盜版,于是把一部分注意力轉向了保健品,腦黃金項目開始起步。
1995年,巨人發動“三大戰役”,把12種保健品、10種藥品、10幾款軟件一起推向市場,投放廣告1個億。史玉柱被《福布斯》列為大陸富豪第8位。
1996年巨人大廈資金告急,史玉柱決定將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資金調往巨人大廈,保健品業務因資金“抽血”過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極而衰。巨人集團危機四伏。腦黃金的銷售額達到過5.6億元,但爛賬有3億多。
1997年初巨人大廈未按期完工,各方債主紛紛上門,巨人現金流徹底斷裂,媒體“地毯式”報道巨人財務危機。不久,只完成了相當于三層樓高的首層大堂的巨人大廈停工,直到現在。隨著“巨人倒下”,負債2.5億的史玉柱黯然離開廣東,“北上”隱姓埋名了。
……
“那時候就是窮,債主逼債,官司纏身,賬號全被查封了。”
“窮到什么地步?剛給高管配的手機全都收回變賣,整個公司里只有我一人有手機用,大家很長時間都沒有領過一分錢工資。”
10年后的2007年8月,史玉柱在上海桂林公館面對記者舊事重提,回憶事業最低谷時的感受。
痛定思痛,史玉柱陷入苦苦的思索:我究竟錯在哪里?他怕自己想不徹底,把報紙上罵他的文章一篇篇接著讀,越罵得狠越要讀,看看別人對他失敗的“診斷”,還專門組織“內部批斗會”,讓身邊的人一起向他開火。
在各種猛藥的“外敷內服”下,史玉柱終于輸了個坦然,輸了個明白。這個背著2.5億元巨債的“中國首負”,在1997年完成了一生中最重大的轉變。這個轉變進而成了他再度崛起,成就更大事業的“老本”。
“這10年來,我一直都在吃老本。如果老本吃光了,我肯定又危險了。”
那么,史玉柱的“老本”是什么?
就是史玉柱為自己制定的三項“鐵律”;
一,必須時時刻刻保持危機意識,每時每刻提防公司明天會突然垮掉,隨時防備最壞的結果;二,不得盲目冒進,草率進行多元化經營;三,讓企業永遠保持充沛的現金流。
在此之外,史玉柱還有一個最大的收獲,那就是懂得了研究消費者。
在這方面,史玉柱最有切膚之痛。
“1995年2月10日,我下達‘三大戰役’的‘總動員令’,廣告攻勢是我親自主持的,第一個星期就在全國砸了5000萬廣告費,把整個中國都轟動了,我們在各大城市報紙上的廣告不是整版,是垮版(即兩個整版連在一起),風光無限。”
“可后來一評估,知名度和關注度都有,但廣告效果是零,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消費者需要什么?!痹谑酚裰磥?,這正是他走下坡路的起點。
“自從‘三大戰役’失敗后,我就養成一個習慣,誰消費我的產品,我就把要他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
――正是這種能耐,讓史玉柱奇跡般地起死回生。
“送禮就送腦白金”
幸運的是,受到重創的史玉柱,除了缺錢外,似乎什么都不缺――公司二十多人的管理團隊,在最困難的時候依然不離不棄,沒有一個人離開。而且史玉柱手上已經有兩個項目可供選擇,一個是保健品腦白金,另外一個是他賴以起家的軟件。
史玉柱算了一筆賬,軟件雖然利潤很高,但市場相對有限,如果要還清2億元,估計要10年,保健品不僅市場大而且剛起步,做腦白金最多5年。
1998年,山窮水盡的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0萬元,開始運作腦白金。
手中只有區區50萬元,已容不得史玉柱再像以往那樣高舉高打,大鳴大放,最終,他把江陰作為東山再起的根據地。江陰是江蘇省的一個縣級市,地處蘇南,購買力強,離上海、南京都很近。在江陰啟動,投入的廣告成本不會超過10萬元,而10萬元在上海不夠做一個版的廣告費用。
這幾乎是最后的機會,他別無選擇,必須一擊中的。
啟動江陰市場之前,史玉柱首先做了一次“江陰調查”。他戴著墨鏡走村串鎮,挨家挨戶尋訪。由于白天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了,在家的都是老頭老太太,半天見不到一個人。史玉柱一去,他們特別高興,史玉柱就搬個板凳坐在院子里跟他們聊天,在聊天中進行第一手的調查。
“你吃過保健品嗎?”“如果可以改善睡眠,你需要嗎?”“可以調理腸道、通便,對你有用嗎?”“可以增強精力呢?”“價格如何如何,你愿不愿使用它?”
通常,這些老人都會告訴史玉柱:“你說的這種產品我想吃,但我舍不得買。我等著我兒子買吶!”
史玉柱接著問:“那你吃完保健品后一般怎么讓你兒子買呢?”答案是他們往往不好意思直接告訴兒子,而是把空空如也的盒子放在顯眼的地方進行暗示。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