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創造500億的財富指南
在開發《征途》時,史玉柱問大家:“為什么打怪一定要如此枯燥,折磨人?”開發人員回答:“所有游戲都是這樣。”
可史玉柱發現玩家對此并不喜歡,叫苦不迭,寧波就有一人在打怪時死在了網吧。
他決定做一個徹底的改變。在《征途》中,玩家打怪不必手忙腳亂,按個鍵,電腦自動打,你可以端杯咖啡看著打。實在不行,電腦關了,它自己還能打。這個變化,很受玩家的歡迎。
類似的創新,在《征途》中數以百計。
“我敢說,《征途》是所有游戲中最好玩的,沒有哪個玩家說不好玩。”說著,史玉柱臉上露出孩子般的微笑,仿佛已然進入了那個虛擬的游戲世界。
《征途》的成功,還在于它率先推動了免費模式在中國的發展。
之前,網絡游戲的商業模式是點卡收費模式,即玩家買一張點卡便可上線玩一段時間(像使用IC電話卡一樣),賣點卡也是游戲企業的唯一收入來源。在收費模式中,誰泡的時間越長,裝備也就越高級,人也自然越能笑傲江湖、快意恩仇。
史玉柱玩《傳奇》上癮后,很快就發現這種模式有問題。在游戲中,有錢但沒有時間的玩家很多,于是就催生了大量的代練公司和裝備交易,讓那些有時間的玩家幫別人代練,或者把自己練出的有好裝備的賬號賣給別人。
史玉柱就曾從一個玩家那里買了一個有頂級裝備的賬號,花了5萬多元,在這筆交易中,賣裝備的玩家得了5萬元,而研發、經營《傳奇》的盛大公司卻賺得少得可憐,只有幾百元。
史玉柱靈機一動:“尤其讓裝備在玩家之間賣來賣去,為什么不干脆公司自己賣?”
這一下就想到了行業的最前沿。后來他才知道,韓國人也在琢磨這個問題,并率先推出了“免費模式”,即玩家可以免費上線玩游戲,但要獲得“過癮”的裝備,必須掏錢購買。在這種模式中,誰泡的時間長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誰花錢買的裝備更好,才能在江湖上“吃得開”,有地位。
盡管是后來才得知韓國人的免費模式,但史玉柱從一開始就把游戲的玩家定位為兩類人,一類是有錢人,他們有錢到為了一件在江湖上有面子的裝備根本不在意價格是幾千還是幾萬,另一類人沒錢但有時間,一聽說不用買卡就能打游戲,沒有理由不往《征途》里鉆。為了進一步提升人氣,史玉柱又開業界先河,使出為玩家發工資的絕招。
這就是免費模式的精髓――“讓沒錢的人免費玩,讓有錢人開心玩,賺有錢人的錢”。為此,甚至可以“養100個人陪1個人玩”。
自從《征途》第一個投放市場并迅速做出規模后,我國的網游游戲也隨之全部轉向免費模式。這直接刺激了我國網絡游戲產業的發展,史玉柱介紹,過去兩年市場規模增長率均超過70%,2007年也不會低于這個數字,而且有望突破100億元。
隨著《征途》的橫空出世,原來三國鼎立的格局已被打破,《征途》已經成為新的領跑者。目前,《征途》即將在納斯達克上市,有人計算,史玉柱也將因此獲得400億元的身價。
史玉柱的裝備
史玉柱的第二件“裝備”也同等重要,那就是他有一種超凡的營銷管理能耐,能在別人認為利潤稀薄的中小城市甚至鄉鎮市場,建立一支有著超強執行力的營銷團隊,并挖出金礦來。
事實上,史玉柱正是因為練就了這兩樣過硬的本領,于是才無堅不摧,笑傲江湖。
對自己團隊的執行力,史玉柱心里也一直很自許。
“如果誰說我們的執行力差,他可以這么說,但我絕不會承認。每年大年三十,你可以到全國50萬個商場和藥店去看,別人早回家過年了,我們9000名員工依然頂著寒風在那里一絲不茍地搞腦白金促銷。如果執行力不行,干勁是哪來的?”
史玉柱的第二項裝備,也是他從上半場的慘敗中,花了幾個億的代價買來的。在1996年巨人走向潰敗的前夜,公司一片混亂,欺上瞞下成風,“都說自己做了多少多少事,結果全是虛報,我被騙得太慘。”
當年,史玉柱的腦黃金銷售額為5。6億元,但爛賬卻有3億多。資金在各個環節被無情地吞噬,也是資金鏈斷裂的導火索。
于是,史玉柱鍛造隊伍執行力的第一步,就是從管理好現金流開始的。做腦白金時,總部把貨賣給各地的經銷商,而且大小經銷商一視同仁,全都先款后貨;但在終端上,促銷、市場維護等工作卻主要是史玉柱在各地成立的分公司負責。無論和各地分公司經理多么信任,史玉柱也堅決不讓他們碰貨款,貨款是經銷商與總部之間的事情,“至高無上”,絕不許分公司染指。
在保健品行業,壞賬10%可以算是優秀企業,20%也屬正常,但在這種模式下,腦白金10年來銷售額100多億元,但壞賬金額仍是0。
同時,史玉柱還要求各地的經理對他們承擔的責任要“互保”。剛開始做腦白金時,總部規定分公司要每天維護終端,上報各個終端的服務情況,漏報遲報一天罰5000元。有個經理根本就不把總部下發的制度當回事,一個月都沒報一次,按規定應被罰15萬元。
可那個經理的工資根本不夠罰,怎么辦?史玉柱就接著罰擔保人的工資,以及擔保人的擔保人的工資,一直連罰了5層,直到罰足15萬。大家終于怕了,再也沒有人敢拿公司的制度當兒戲。
為了提高執行力,史玉柱還為腦白金建立了一個50人的糾察隊伍,一年四季在外面悄悄進行市場糾察,一旦發現分公司弄虛作假或隱瞞問題,就會對分公司進行處罰。除了這支總部的糾察隊伍,省級分公司也有糾察隊查市級市場,市級糾察隊又查縣級市場。
正是這種安排,讓腦白金的營銷團隊在各終端非常強勢,擺脫了一般保健品企業對于經銷商的嚴重依賴。目前,腦白金是唯一能讓自己的營銷網絡覆蓋縣級市場的保健品。
其次,史玉柱還在公司里倡導一種“有獎必有罰,獎罰必配套”、“只認功勞不認苦勞;說到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說”的企業文化。和一般公司只獎勵先進不懲處落后相比,史玉柱每次開總結大會,一定是最佳和最差同時登臺,最佳上臺領獎金,最差下臺領黃旗。對每一位經理,史玉柱不僅為他們提供了獲得巨額獎金的可能,還給他們做不好就要接受大筆罰款的責任。對第一線的銷售人員也是一樣,做不好連300元的底薪也難保,但做好了就可以拿到高得驚人的銷售提成。
導讀:從一無所有變成億萬富翁,從都市白領變成身經百戰的創業者,他就是——史玉柱!史玉柱的創業史可以分為上下兩個半場――1997年之前的巨人和1997年之后的巨人。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他的傳奇人生!
史玉柱的創業史可以分為上下兩個半場――1997年之前的巨人和1997年之后的巨人。1997年之前是天不怕地不怕,高呼口號“要做中國的IBM”,橫沖直撞,最后慘敗。留下一棟荒草肆虐的爛尾樓,外加幾億元巨債。死過一次后,才知道死亡的滋味。這10年,史玉柱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賣腦白金,投資銀行股,進軍網絡游戲,在一片廢墟上,轉眼煉就了超過500億元的財富。史玉柱為何能在下半場“驚天逆轉”?是的,他的確掌握了一套獨創的看家秘笈,為自己打造了幾樣縱橫江湖的“頂級裝備”。
中場休息的感悟
盡管不算新鮮,但還是有必要交代一下史玉柱1997年以前的簡歷。
史玉柱,1962年出生在安徽北部的懷遠縣城。1980年,史玉柱以全縣總分第一,數學119分(滿分120分)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后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時年24歲。由于工作出類拔萃,被作為第三梯隊,送往深圳大學進修。
可是,讀完研究生之后,史玉柱決心辭職創業。當他登上飛機飛往深圳的時候,身上全部的家當就是東挪西借的4000元錢,以及他耗費9個月心血開發出來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統。
1989年8月2日,他利用報紙《計算機世界》先打廣告后收錢的時間差,用全部的4000元做了一個8400元的廣告:“M-6401,歷史性的突破”。13天后,史玉柱即獲15820元;一個月后,4000元廣告已換來10萬元回報;4個月后,新的廣告投入又為他賺回100萬。
這一年,史玉柱產生了創辦公司的念頭,他想:“IBM是國際公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