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遇到熊》是一本由徐大小越著作,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42.00元,頁數:224,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路上遇到熊》讀后感(一):今天,北京下雪了嗎?
這是本很奇妙的書,天馬行空的內容里裝載了光怪陸離的的整個世界。每一篇都很有意思,但如果非讓我選一篇來講,我會推薦《北京下雪了嗎?》。
《北京下雪了嗎?》
作為一個純南方人,我曾經在東北和日本生活過一段時間。一個人在外地求學,最期盼的大概也是冬天里的第一場雪。
我出生的地方很少下雪,但長大以后生活的地方經常下雪。從飄下第一朵雪花開始,耳邊就恍惚聽見鏟雪機隆隆的轟鳴。等到雪積得夠厚了,就在平滑的雪層表面印下一個深深的腳印。
等到下了雪,也就是放假回家的日子。期待雪的心情就變成了期待回家的心情。
當然了,這和書里想表達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北京下雪了嗎?”
“沒有,北京沒下雪。”
這讓我想起電影《情書》里,女主角沖著山谷大喊:“你好嗎?”即使沒有回復,也仍舊拼命大喊。雪花簇簇,粘在她的短發上。嘴里呼出的熱氣化成白霧,融進純白的世界里。
電影《情書》
“我”并不等待一個遙遠的答案,而是靠著這一點兒值得期待的生活的希望苦苦支撐。“我”希望北京下雪,為了那一天“我”掙扎了好久,久到抽屜里裝滿信箋和可怖的工具。
徐大小越用自己獨特的文筆,傳達了一個孤獨者最后的求救。你可以當做小故事一讀而過,但我更希望你能駐足,多停留在字句之間幾秒。初看只是玩笑話,回味才覺意無窮。
《路上遇到熊》
徐大小越的文字非常有意思,結合了荒誕腦洞與獨特的東北式幽默。就好像你跟他說整個世界,他的下一句會回復你:你費勁整那玩意兒干啥?
他的文字世界里,生活雖然痛苦,但痛苦的盡頭是希望。
那么,今天的北京下雪了嗎?
《路上遇到熊》讀后感(二):生在這個世界中,你很難看到一頭熊
如果有一天,過著日復一日的重復生活的你,在上班路上遇到了一頭熊,你會怎么辦?
這個腦洞超大的想法來自于95后東北作家,擁有130萬粉絲的徐大小越的作品《路上遇到熊》中。同樣作為一個同齡的東北人,很難想象徐大小越怎么會有這樣超級犀利的語言和直擊心靈的生活感悟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開始在社會上逐漸穩定下來,要么成為朝九晚五的打工仔,要么就是黑白顛倒的夜行客。曾經的銳氣被生活打磨殆盡,只剩下疲憊的皮囊包裹著麻木的靈魂。
失敗透了,正如同那頭突然跑出來的熊所說。 渾渾噩噩的過了這么多年,最終卻被一頭熊所教育,卻對此無可奈何,誰讓這頭熊是自己的守護神呢?曾經的我們都有些一個屬于自己的守護神,按照我們最初的夢想而誕生??墒俏覀儩u漸的忘記了他們的存在,最終將自己年少時的夢想給拋棄了。當我們再次回想起守護神時,回想起那個單純而炙熱的夢想時,卻發現大限將至,可謂是人間悲劇。
《老王死沒死》中,為了在喪葬費上打折扣,老王的兒女將尚未斷氣的老王送到了殯儀館。可能是老王尚有心愿未了,遲遲不肯離去。于是,啼笑皆非的一幕出現了,一群人嘴噴瓜子皮圍觀坐等老王去世,莊重肅穆的葬禮和棺內棺外之人的對比,活脫脫的一樁人生悲喜劇。
最終老王在主人公的懷念中闔然長逝,然而縱觀整個屋子里的人,只有“我”這個點頭之交的鄰居才是真正真心實意為老王而悲傷。生活的快節奏和人情冷暖,讓親情變得冷漠,讓怪誕變得平常。
現實中也有過這樣的故事,有富人為了自己體驗死去后的葬禮,特意在活著時進行操辦。親情的缺失讓傳統的禮俗變得隨意,物質生活的豐富則滋生出親情的替代品,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已經見怪不怪了。
在書中被現代社會改變的還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晝伏夜出,不擅長面對面交流,被人稱為夜行客?;蛟S是厭倦了白日里的忙碌的生活,夜行客們將黑夜當做了伴侶,這是對現實的逃避,同樣也是無奈的妥協。既然無法逃離這座城市,那么便在一個氣氛不那么差的時刻醒來,活在別人的夢鄉里。
荒誕的故事背后隱藏著種種的創傷,而這種創傷大多埋藏在心底,只有當你遇到了那只會說話的熊,你才會意識到自己在虛偽中活了多久。但是,我們似乎永遠遇不到那頭熊。
《路上遇到熊》讀后感(三):你瞅啥?我瞅熊!
“你瞅啥,瞅你咋地!”
兩個戴著大金鏈子的東北人彼此點了點頭: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那就可以一起走了。”
“去哪?”
“去看看北京吧,不知道那里今年下雪了沒!”
“帶上我!你們的守護神!咱一起給領導找屁股去~” 一頭大個棕熊說著倍兒正宗的人話拍了拍倆人。
沒覺得有任何不正常的人和熊一起溜達在路上,那遇到只會說話的貓,就更不奇怪了。不過貓太高冷,不好哄,又矜持,對著自家的鏟屎官說情話都那么羞答答的。
屁股沒有找到,遇到一個作家。
作家:我居然路上遇到熊!還有一群奇葩的人!
一熊,一貓,倆人齊齊地瞪著作家:你自己寫的書。你還覺得奇葩?!
作家:哦,對,這是我徐大小越自己寫的《路上遇到熊》哈。
哈哈。哈哈。那個……哈
15個光怪陸離的故事。被徐大小越非一般的腦洞編織在《路上遇到熊》中。
有感動,有搞笑,有頹廢后的振作,有脈脈中的溫情。魔幻又溫情的故事,帶來的是看完了有些惆悵的情緒。
人很容易動情,我們總把生活弄得太復雜,生活對于普通人來說總是多不如意,而徐大小越顯然還是希望能和故事中的人一樣,依然努力活下去,且還能歡樂些,至少自以為的歡樂些。
正所謂*田野平曠,大道通天,夏有涼風冬有雪,春有百花秋有月的,甚樂……
書中的故事都聚焦于小人物,講述他們平凡卻又起伏的生活。無論命運多么坎坷,生活多么不如意,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思索并向往美好。
*餓了就吃,飽了就停,這就夠了。不饑而食,不癢而撓,才是欲望。
整本書給我一種飄忽的深沉感和輕松的疼痛感。
痛苦與絕望、積極與頹喪,發人深省卻不至于淪陷??此撇徽浀奈淖窒?,給出了太正經的思索。
很好奇作者小小的腦瓜卻有如此無限的造夢空間,給每個不切實際的理想帶來希望。把一切看似不合理卻又合理的生物聚集在一起,走出最奇妙的一次旅途。
人這一輩子大概有26 298天,631 152小時。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我們會接觸數萬人,99.999% 的人都是我們生命里的過客。真正重要的人只有0.001%,然而這極其難得的0.001%,我們都極少去珍惜。
我們總是把自己最差最不堪的一面給我們最親切、漫長歲月里只遇見0.001% 的人,把最好的脾氣、最好的禮貌給了我們生命里99.999% 的過客。
我們總是想討更多人的歡心,除了我們生命里最重要的那0.001%的人。
徐大小越于戲謔之間把我們那0.001%溫柔又搞笑,魔幻又深情,觸動人心帶著淡淡惆悵的放大,再放大。我想這就是小說存在的意義吧!
《路上遇到熊》讀后感(四):《路上遇到熊》:生活原本沉悶,但跑起來就會有風
如果你在下班回家路上遇到了一頭威猛的熊,你要和它說什么?
如果有人告訴你離世界末日還剩下三十年,你要做些什么事情?”
如果對你十分友好的鄰居大爺走向了死亡,在那一刻你會想些什么?
《路上遇到熊》是一本嚴重被書名誤導的佳作,初看書名,很容易以為這是一本寫給小朋友看的繪本題材的作品,最起碼也是寫給少年看的青少年探險的童話題材。因為,普通人生活中在路上遇到熊的概率,幾乎和夢境差不多,熊應該都是在動物園里的籠子安穩度日,以供人類觀賞。
如果,一只熊突然作為守護神,出現在你的身邊,你一定會覺得自己出現了幻覺,要不就是在做白日夢,但事實絕非如此。
《在路上遇到熊》是一本語言風趣,充滿了冷幽默的短篇小說集,作者是一名95后,寫作風格充滿了95后獨特的、冷漠的睿智和清淡的情感特色,很多片段和語言初看平平常常,要幾分鐘后才恍然有悟,忍不住翻到前面幾頁,重新審視,或有初讀不同的體味,會忍不住在心里暗暗欽佩一下作者,原來,話還可以這么說,文章還能夠如此這般構思,文字竟然還有這么兩面三刀的敘述功能。
作者徐大小越,本名徐廣越,遼寧人。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95后”東北新銳作家。微博粉絲130萬 ,曾獲腦洞故事大賽總擂主獎和人氣獎。在網絡自媒體時代,全民皆寫手的情形下,沒有一個作者會隨隨便便成功,而成功一定寓意著他的不凡,和能引起閱讀者共鳴的文字。
在《路上遇到熊》里,徐大小越以敏銳的視角、犀利的語言,試圖描繪人類生死愛欲的邊界,為讀者構建出一個光怪陸離、顛覆常態的魔幻世界。15個充滿想象力的故事,15次敘事交織的治愈之旅,一個個荒誕不羈的故事不經意間展現了生活的真實,說盡了天真人類的愛恨糾葛,治愈了現代都市人的疲憊與脆弱。
之所以路上遇到熊,是因為熊是“我”的守護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動物充當人類的守護神,但人們只有在臨死前,才能看到自己的守護神,而“我”患了腦瘤,剛剛喜歡上的那個女孩子,卻又被車禍奪走了生命。
“我”媽媽得了阿爾茨海默病住在療養院。“她把什么都忘了,這不是她的錯,因為往事都是痛苦的,而她太累了,她不記得我也不是她的錯,因為我也不是什么開心的人,我一個禮拜只去看她一次,因為我需要一周來鼓起勇氣”。
“我想了挺多,我想起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爸已經跑了不少年了,但好在我還有媽。
有句挺流行的屁話,上帝給你關一扇門就給你開一扇窗,上帝留了一扇“我媽之窗”,要是我,我就不會留,一個房子如果沒門也沒窗,那它就是一個堡壘,它會無堅不摧,只有一扇窗的房子,那是什么?誰都會覺得它不倫不類,大家都會看不起它,房子會很辛苦。
這就是“我媽之窗”給我的感受,她很辛苦。
我媽太辛苦了,所以我會原諒她的很多事情”
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沒有背景沒有助力,索恩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我的生活”里,“早晨的味道是匆忙的味道,中午的味道是疲憊的味道,晚上的味道是生活的味道”。即便如此,我也沒有抱怨的打算,因為在沒有想象力的“我”想來,“家對我來說就像是海水、是土壤。就算是貧瘠的土地,玫瑰也還是玫瑰,我是個廢物,只能歸結于我自身。成年人只有資格改變自己的晚餐,成年人甚至沒有資格改變早餐?!?/p>
這些文字,貌似只是簡單地陳述事實,即便有自己的感受,也是淡而無味,毫無煽情的味道,但就是這些寡淡無奇的講述,卻讓人惆悵無語,鼻子酸楚。這就是作者駕馭文字的深厚功底。
每個身穿鎧甲的戰士,都有一顆柔軟的心。
《將軍》孤城被圍困的老將軍,彈盡糧絕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抱著必死的臨危時刻終于盼來了援軍,因為,皇上心血來潮想要將軍看看他新得到的絕色歌姬。將軍在歌聲中哭出了鼻涕泡。有些事看看就好,真的不能細想,那樣你會夜不能寐,你會覺得生不如死,因為,你所堅持的理想和信仰,原來只是鼻涕泡。
《托風的人》里的軍官徐排和士兵,都是堅守荒涼與寂寞的普通人,徐排初來乍到想給自己立個威信,三公里越野跑是強項的他,最終發覺在這個犄角旮旯的部隊,是個兵都比自己迎風跑得快,獨孤求敗讓普通一兵都成為長跑小能手。
雖然很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
“夕陽緩緩下沉,將樹木投出巨大虛影,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曠野,偶爾有幾聲犬吠,徐排問新兵: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呢?新兵沒聽懂,排長你說啥玩意,徐排沒再說,想也許生命的意義就在這里沉浮,徐排也開始養豬了”。
后來,遇到暴雨發生管涌,但因為警惕性高發現及時,并沒有決堤的險情發生。“最后也沒發生什么重要的事,沒有犧牲,也沒有英雄沒有壯舉,畢竟只是一個偏遠的村落,一條不知名的小河,護的也只是一片莊稼地,河水退了后,大家收拾收拾回去接著養豬了”
一切仿佛都沒有發生,一切又仿佛都已然發生。
《路上遇到熊》收錄的都是短篇,文筆犀利,無論是疲倦灰暗的現代都市、熱鬧溫暖的東北小鎮、封閉肅殺的古代城墻,雖然只是普通人的愛恨情仇、別離惆悵,卻發人深省。尤其是“屁股偵探” “東北外星人” “世界末日三十年前” 這三篇。敢調侃的有,敢自黑的人亦有,但真正敢說現實的人不多了,恰好,徐大小越就是敢說的其中之一。
《路上遇到熊》不僅僅有表面帶著搞外衣的笑感動,還有頹廢后的振作蘊含的溫情。魔幻的背后是渴望的溫情,帶來的莫名惆悵的悲涼。人實質是情感動物,雖然我們總把生活復雜化,雖然我們總是讓自己頗多不如意,但就像作者徐大小越在《路上遇到熊》,總還是希望生活中充滿溫暖和期盼,好讓自己努力活下去,雖然自然而然的歡樂缺失在生活的桎梏中,但至少苦惱人的笑,勉強也算是苦中作樂帶來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