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或一點也不》是一本由黃國峻著作,后浪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45元,頁數(shù):256,特精心從網(wǎng)絡(luò)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是或一點也不》讀后感(一):是或一點也不
看了一下作者的生平。 很小時候開始關(guān)注精神性東西。 所以這個短篇集也透露出一種喪感。 對世界看的太明白了,如同慢慢沉入悲傷的海底,可是沒有足夠的能力打撈自己,面對這個世界和自己又無能為力,于是最后干脆放棄。 喜歡在文學作品中看到命運悲喜交錯,望到悲劇的底色。 懷疑生活,不相信長久的愛情。不相信長久的相處。 短篇還是有點多,說幾個記憶深刻的。 國王的新裝那個中篇,私以為到歡迎長者那個畫面就可以結(jié)束了。諷刺力已經(jīng)到了一個新高度,不必再延伸,拖到后面反而成了無病呻吟。 “女士,請你尊重我一下,不要這么說我喜歡的人”到是一句很尊重很幽默的情話。 水仙之戀倒是一個新觀點,少年之前到底有沒有見過自己的樣子,如果知道又為何會愛上了自己,還是復仇女神改了他的樣子。 看到里面的echo,想到小學還是初中看的古希臘神話動畫片,echo的故事真的讓人傷心。 一對情侶在風沙的圍困里碰到的那個僧侶,到底是不是男孩另一面的化身,他的一面好像是水,沉默又聽話,隨著人世間的河道流動,另一面好像火,壓抑又兇猛,袈裟不過是用來迷惑自己和別人的幌子。 女孩好像成為了衡量水和火的符號,她自己已經(jīng)不重要了。 還有關(guān)于嬰兒的那個短篇,隱晦的部分很隱晦,半遮半掩下的每個人都無辜,每個人的嘴臉都很丑惡。 后面的醫(yī)生短篇也是全員繞圈,各自有各自的宿命。 說回書名《是或一點也不》,但是很多短篇并沒有很決絕的快意感,很多故事都讓人覺得溫吞且無奈。 也是,快意的人生本就很少。 希望我們?nèi)松心芏嘁恍┦腔蛞稽c也不的直接回答。
《是或一點也不》讀后感(二):《是或者一點也不》
看了一下作者的生平。 很小時候開始關(guān)注精神性東西。 所以這個短篇集也透露出一種喪感。 對世界看的太明白了,如同慢慢沉入悲傷的海底,可是沒有足夠的能力打撈自己,面對這個世界和自己又無能為力,于是最后干脆放棄。 喜歡在文學作品中看到命運悲喜交錯,望到悲劇的底色。 懷疑生活,不相信長久的愛情。不相信長久的相處。 短篇還是有點多,說幾個記憶深刻的。 國王的新裝那個中篇,私以為到歡迎長者那個畫面就可以結(jié)束了。諷刺力已經(jīng)到了一個新高度,不必再延伸,拖到后面反而成了無病呻吟。 “女士,請你尊重我一下,不要這么說我喜歡的人”到是一句很尊重很幽默的情話。 水仙之戀倒是一個新觀點,少年之前到底有沒有見過自己的樣子,如果知道又為何會愛上了自己,還是復仇女神改了他的樣子。 看到里面的echo,想到小學還是初中看的古希臘神話動畫片,echo的故事真的讓人傷心。 一對情侶在風沙的圍困里碰到的那個僧侶,到底是不是男孩另一面的化身,他的一面好像是水,沉默又聽話,隨著人世間的河道流動,另一面好像火,壓抑又兇猛,袈裟不過是用來迷惑自己和別人的幌子。 女孩好像成為了衡量水和火的符號,她自己已經(jīng)不重要了。 還有關(guān)于女嬰的那個短篇,隱晦的部分很隱晦,半遮半掩下的每個人都無辜,每個人的嘴臉都很丑惡。 后面的醫(yī)生短篇也是全員繞圈,各自有各自的宿命。 說回書名《是或者一點也不》,但是很多短篇并沒有很決絕的快意感,很多故事都讓人覺得溫吞且無奈。
作者本人最后倒是如此決絕。 也是,世界上的快意人生本來就少。 希望大家能有多一些是或者一點也不的時刻和回答。
《是或一點也不》讀后感(三):抓起紙筆,他感到被重視,不再寂寞
沒有按照出書的順序閱讀黃國峻的書,相比《水門的洞口》,這篇閱讀的速度就明顯慢了。
看到其中的一句話,就會停下來,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生活中出現(xiàn)類似感受的時刻。如果說書評是閱讀者個人感受的話,那我就把自己的感受“放”出來。
整本書像是一個內(nèi)向人士面對這個世界時的內(nèi)心臺詞。
直到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把這些臺詞整理出來,變成一個個被切割成不規(guī)則形的故事。
在這樣的表達里,表達并不是一些暢快的時刻,反而有點像把自己賴以生存的血液放出來。要知道,作家本人并不是適合“獻血”的人。沒有“多余”的,只有赤誠的。
在《是或一點也不》這個故事里,你可以看到每一個人擁有的“障礙”。美貌者有,平庸者有,精明者有,強裝無畏的人也有……
盡管一些時刻,我們是彼此依賴的。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是不信任的。尤其是在頭腦清醒的時刻。愛情這個部分,于是變成了頭腦不清醒時刻的“信馬由韁”。身體控制了大腦的時刻。
于是,獲得愛情也不是什么光榮的事情,無非還是身體的勝利而已。所以,追來追去,踱來踱去,躲來躲去,只是故事的序幕而已。正劇的主體是懷疑一切,或者序幕結(jié)束就讓故事落幕。
“我相信愛情終究不過是場玩笑,如果我相信愛情,我就不再相信自己了。”
“可惜怎么說,不是我要的型。”
“不,是你們的關(guān)系決定他會是什么型,也許他只是沒有機會表現(xiàn)。”
“愛情里頭什么都有,愚蠢、歡樂與憂愁,萬語千言勝過繁星點點,仿徨與沖動就像浪花伴隨海風,世間男女何苦來把煩惱找,費心機、似兒戲,自作多情只為有人來依靠。”
你相信愛情嗎?
我搞不清楚我自己。
我是在問:你相信愛情嗎?
我也搞不清楚對方。
我是在問:你相信愛情嗎!
我懷疑“愛情”這件事情本身。
補充:
《渾懵記》也是其中印象深刻的一篇,筆記摘抄如下:
拒絕就是她的防御力,她拒絕所有能對她造成威脅的事物,拒絕甚至是她的判斷力,她會由被拒絕者的反應來認定這個人是否能夠信任。
停下來怕跟不上,急著走又怕錯過,要繼續(xù)下去就要忘掉已經(jīng)走了多久,別去想還要走多久。游走才是種真正停止的感覺,重復同一個經(jīng)驗,沒有根本的改變,疲倦讓精神渙散,尊貴的思考能力被瓦解,這是人所能去到的最遠的地方……
黃國峻在某些時刻洞察了我的生活。
要敏銳地捕捉到這些,然后記錄下來,對于寫作者本人來說,是一場手術(shù)。
但“抓起紙筆,他感到被重視,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