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效應》是一本由【美】伊麗莎白·布萊克本 / 【美】艾麗莎·伊帕爾著作,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68,頁數:2020-6,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端粒效應》讀后感(一):哪位能告知,國內簡體版在哪能買到?
網上全是繁體版,簡體版好像是2020年出版的,但網上買不到。
誰知道哪能買到,麻煩留言告知一下。
————————
青春永駐、健康長壽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夢想。中國有秦始皇派徐福去東海尋找長生不老藥,西方則有冒險家下西洋尋找“青春之泉”。當人類逐漸解決了溫飽問題,如何活得更健康、更長壽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環顧身邊,有人年過花甲依然精神矍鑠,有人不到三十就已經暮氣沉沉——這背后是什么原因?布萊克本等人發現,在細胞染色體的末端有一個叫做“端粒”的結構,它負責保護染色體,而端粒的長度與我們的健康水平和壽命息息相關。后續研究表明,端粒是心智影響身體的一個媒介。我們可以改變日常行為來保護端粒,延長健康年限,活得年輕、健康、有活力。
《端粒效應》一書援引了大量的科學研究,揭示了睡眠質量、運動、飲食甚至一些化學物質都會影響端粒,慢性壓力、負面思考、人際矛盾、不和諧的社群關系也會傷害端粒。同時,本書也分享了許多有益端粒的食譜、鍛煉身心的訓練指導和保護兒童端粒健康的建議。最后,本書還為如何構建更健康的社會提出了建議,包括建立信任、建設綠色空間以及更加安全公正的社會環境。
《端粒效應》是第一本闡述我們在細胞水平如何衰老的書,它也為如何活得長壽、健康、有意義提出了可行的建議。讀過本書,相信你看待日常生活的眼光會有所不同。
《端粒效應》讀后感(二):《端粒》:如何通過增強端粒酶活性更健康更長壽
《端粒:年輕、健康、長壽的新科學》是一本很妙的書!它來自于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科學院院士、倫敦皇家學院院士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博士,以及美國醫學院院士、心理學家艾麗莎·伊岶爾博士。兩位優秀學者聯手,不僅介紹了端粒相關的生理、分子機制,還就個人心理與環境壓力對端粒的影響展開了有益的探討。她們并不一味深入端粒研究的前沿,而是就普通讀者最為關心的健康、長壽問題,給出了科學的建議。
在《端粒》一書中,兩位作者先講述了一對已科學證實的、與人體衰老密切相關的事物——端粒與端粒酶。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一段重復基因序列,它像帽子一樣保護著染色體,但在染色體復制的過程中,端粒不斷變短。端粒變短的快慢、端粒的長短與人體衰老的快慢成正相關。另一方面,端粒酶則致力于修復變短的端粒,端粒酶的活力越強,人體的衰老更慢。那么,什么因素會影響端粒的長短、端粒酶的活性呢?伊麗莎白和艾麗莎根據她們的研究成果,從個人心理(抗壓能力、思考方式、抑郁、焦慮)以及外部環境(人際關系、社區環境、有害物質)幾個角度分析了它們對人體免疫系統、氧化環境的影響,進而對端粒酶活性的干擾。基于此,兩位作者建議人們進行適度的鍛煉、保持7小時以上的良好睡眠,采用“地中海飲食”,從而增強免疫力,減少氧自由基,提高端粒酶的修復能力,讓衰老、疾病在人生中來得更晚一點。
此外,伊麗莎白和艾麗莎在《端粒》中還提出了一個不常被提及的觀點:端粒作為遺傳物質染色體的一部分,會在受孕過程由父母傳遞給子女,我們的端粒長短在胎兒時期已經出現參差。而相對于父親,健康母體對胎兒端粒的長度影響更大。創造更好的母體環境,有利于胎兒增強端粒酶的活性。在人口增長逐漸減緩、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今天,這無疑是增進生活質量的重要信息,從胎兒時期準備,過上健康的老年生活,讓人生贏在起跑線上。
總之,在伊麗莎白和艾麗莎兩位博士的共同努力下,《端粒》不僅具有嚴謹科學依據,還抱持著誠懇的科學態度,從增強端粒酶活性的角度,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保健課程。
《端粒效應》讀后感(三):一本科學詳細的養生書
剛看到這本書感覺現在的我應該放下所有的其他別的事情,認真的研究它要告訴我們的科學長壽秘密。之前對于長壽的了解僅限于外表很膚淺的認知,認為長壽或是健康一半取決于父母的遺傳一部分來自后天的自身,缺乏最根本的認知。從來沒有如此系統詳細的了解過是什么起到最根本的作用。通過作者對端粒詳細科學的介紹,讓我們知曉日常生活中很多方面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它的長短進一步影響著自我壽命的長短。但是我們大多數因為不了解而在忽視健康忽視他們。
過了人生的一半我才發現原來過去的自己一直在做著破壞端粒的事情,可能身體沒有馬上出現什么不適的感覺,所以根本就沒放在心里,覺得身體會自己修復,可等到身體達到了損傷的極限,就會突然讓你倒下。連醫生都手足無措我從下手的病接踵而來。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病也不是一下子就得上的,當你以為一切都晚了,并不是那樣,生命的任何時間點都不晚,只要你知道科學的時間和方法,應該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恢復傷痕累累的端粒就還不晚。之前我總是不明白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就比同齡人身體虛弱,小時候可能都是活蹦亂跳的孩子,甚至有的比身邊很多人都有活力,怎么越長大越虛弱?難道是只因為管不住嘴,邁不開腿?比自己胖的人多了去了,比自己更懶的多了去了,怎么自己現在就弱到無縛雞之力,連坐公交都擠不過買菜的大嬸?動不動就這難受那難受的,自己到底哪一步走錯了?難道自己只能接受現狀而無藥可救了嗎?為什么有些病連醫生都不清楚病因?通過這本書我想我找到了我一直想要要的答案。本書詳細到不光告訴了答案還告訴你怎么科學的去執行。書的結尾還詳細的附加了每一章需要的網址,讓我們從補充材料中得到更詳細的解釋。
一本書的真正價值不就是可以讓人類實實在在的用到自己身上嗎,讓自己的生命延長的更有價值。現在市面上像這種對身體怎么保養的書太多了,而他跟一般的養生書不太一樣,他有自己更嚴謹的科學依據,他有詳細的病因解釋,從最深層挖掘影響長壽健康的根本原因,讓人更容易接受。讓你從科學的細胞基因中學到對自己有益的知識,再通過他們建議的科學方式運用到自己的身上,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科學的意義不也就是運用到我們生活中嗎。讓我們一起跟著書中科學的方式解鎖自己的長壽健康鑰匙。
《端粒效應》讀后感(四):長壽的竅門
端粒是一段位于染色體未端的DNA串聯重復序列,其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可保持基因的完整性。細胞分裂伴隨著端粒長度的縮短,導致DNA聚合酶不能對染色體進行精確的復制。故此,端粒在維持基因給穩定具有關鍵作用。
端粒位于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未端,其主要由TTAGGG的簡單重復序列構成,在端粒DNA序列之間含有六種端粒相關蛋白,分別是TRF1、TRF2、TIN2、TPP1、POT1與RAP1,端粒與端粒之間可以相互作用,它們共同協作保護染色體及基因組的完整性。 由于端粒長度反映細胞的復制潛能,故端粒在某類醫學研究中,將其作為預測壽命的工具。不過,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獲得者伊麗莎白*布萊克本認為,檢測端粒并不能預測人類壽命,但是端粒的醫學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縮短的端粒誘導DNA損傷反應,引發細胞生長阻滯,在此過程中細胞會嘗試修復DNA損傷。若因此造成的DNA不能有效修復,必然會導致細胞的復制性衰老,衰老的細胞日益聚集,就會促進與衰老相關的疾病困子分泌。事實上,細胞衰老的本質是細胞防止癌變的自我保護機制,但反過來又促使疾病的發生。
端粒長度隨著個體生長逐漸縮短,一些內源性及外源性因子可以引發或加速其過程,這些因子包括但不限于抽煙、肥胖、壓力等。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發現:端粒變短不僅與心臟病、糖尿病等重大疑難疾病存在密切關聯,而且抑郁、創傷后應急障礙等心理疾病患者的端粒也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 人類的端粒長度每年大約會縮短24-28個堿基對。當端粒長度達到一定的臨界值時,細胞就會發生衰老與凋亡。與其說端粒與人的壽命有關,不如說端粒預測可以使某類病疾原理得到全面揭示,從而對癥下藥、藥到病除。目前基于端粒的治療已經走上了臨床試驗階段,必將有助于我們掌握端粒及端粒相關疾病發生發展機制,一旦付諸于臨床,我們延長壽命、遠離病病的愿望將成為現實。
《端粒效應》讀后感(五):《端粒:年輕、健康、長壽的新科學》——啟動逆生長,從現在開始吧
衰老和死亡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逆轉的命運,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終點,但我們卻可以選擇到達終點的人生軌跡,是的,我們可以以選擇如何老去,因為這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 《端粒:年輕、健康、長壽的新科學》這本書為我們展示了一種全新思考健康的方式。兩位作者都是對于人類健康有著深入研究的博士,一位是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她與另外兩位同行一道發現了端粒及端粒酶在衰老中的作用并榮獲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另一位是艾麗莎?伊帕爾,是研究壓力、衰老與肥胖方面的心理學家。兩位作者通過揭示端粒及端粒酶的作用,帶來許多關于衰老及健康生活的突破性發現,帶領大家從新的角度來面對人類的衰老。
為什么即使是同齡人,人與人之間的狀態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充滿活力,有的人卻被疾病所困擾。作者在書中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解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基因負責上膛,環境扣動扳機”,一句話揭示了基因與環境對于我們的生命的重要性。基因、社會關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相互作用構成了我們的生命狀態。
那么什么是端粒呢?它又有哪些作用呢?端粒由重復的DNA序列組成。我們的身體要保持健康,細胞就必須持續更新,當細胞端粒變得太短,細胞分裂就會停止,細胞無法再更新,身體組織就開始衰老,功能就開始退化。
衰老是一個動態過程,人們衰老的速度和方式各不相同,我們可以依靠科學的知識,通過維護好端粒,減緩衰老。是的,一切都是可以選擇的,讓我們嘗試新的活法吧,改善日常生活方式、遵循健康的飲食模式、經常鍛煉身體、保證充足的睡眠、積極地應對壓力、通過強化人生目標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培養優質的親密關系,堅持下去,我們就可以保持端粒健康,提高細胞的健康水平,獲得更長久更充實的生活。
積極生活吧,讓我們的端粒和我們的細胞獲得新生,我們可以活得更久、活得更幸福。讓我們啟動逆生長,從現在就開始吧。
《端粒效應》讀后感(六):如果有人說你的壽命可以延長,你相信嗎?
從秦始皇開始,我們人類便開啟了追逐健康長壽的旅程,在這趟未知的旅程中,我們懷揣著夢想不斷的探索、研究,直至打開人類DNA遺傳基因的密碼,才懂得長壽不僅僅與遺傳因素有關,更多的是來自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識性的保護。
對我們來說長生不老或許很難,但是延長壽命似乎會更容易些。放眼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百歲老人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其目的無非是想要多活幾年,但是壽命真的可以隨你掌控,想延長就延長嗎?
直到我最近看完諾貝爾得主伊麗莎白·布萊克本與艾麗莎·伊帕爾共同編撰的這本破解衰老的密碼、簡單易行的逆齡指南《端粒》后,終于相信了人類的壽命是可以利用科學方法來延長的。
本書的作者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因為與另外兩位同行一道發現了端粒及端粒酶在衰老中的作用,榮膺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另一位作者艾麗莎·伊帕爾則是研究壓力、衰老與肥胖方面的領軍心理學家。
說實話健康科普類的書籍看過很多,曾于不久前看完了一本關于戒糖延緩衰老的書《飲食術》,書中講解了人類衰老的元兇,并提出如何延緩衰老,保持年輕的諸多方法。相較于《端粒》來說,知識體系相對淺薄,更適合休閑時拿來讀一讀。而《端粒》所構建的知識體系是經過了眾多醫學研究者不斷探索研究,并成功論證而出的重大科學發現。
本書共分別用四個章節敘述端粒對人類壽命的影響以及如何保護端粒、修復端粒酶,從飲食、運動、睡眠等日常生活習慣中改善對端粒的損傷,進而實現延緩衰老、逆齡生長。
正如華大基因CEO尹燁所說:長生,昔時帝王將相的夢想;長壽,今日人人追求的目標。端粒與端粒酶的發現揭開了人類衰老的秘密,只有正確的認識端粒,認知端粒與健康、長壽之間的生物關聯,才能通過保護端粒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
慢性壓力、負面思考、人際矛盾、不可諧的社群關系、睡眠質量、飲食、運動這些都會影響到端粒,而端粒又影響著人的壽命,它就像一條高速公路,走得越快越遠,壽命便越短,想要延長壽命只能通過科學的方法控制衰老的速度,逆轉端粒的磨損過程。
為什么人們衰老的速率不同?為什么有人到了晚年依然精神矍鑠,而有人未老先衰、筋疲力盡、糊涂不堪?《端粒》或許能幫你打破固有認知,帶來新的領悟。
《端粒效應》讀后感(七):逆生長因素,帶你破解年輕、健康、長壽的新科學!
你還在因為父母的逐漸衰老而郁郁寡歡嗎?
你還在因為松弛的皮膚而倍感焦慮嗎?
你還在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萬分惋惜嗎?
或許這些綜合性的因素都是因為我們沒能正確的認識我們終將衰老的這個大既定認知。
在這本10年來最激動人心的健康圖書《端粒》里,作者讓我們認識到如何正確認識健康的衰老這個話題,讓我們知道何種類型的損傷回危害我們身體的健康,會以第一視角直觀的看到早衰的細胞究竟長什么樣子。
首先,這本書的開篇為我們講述了究竟什么是端粒,作為關鍵因素的端粒又能為我們帶來何種力量。簡單來說,端粒就是一種核心元素,就像我們看一個生物體由不同物質構成一樣同理。
當細胞端粒變的太短的時候,細胞們就會立即發出信號,使細胞的分裂停止復制,這樣細胞就無法做到更新自己,因為它們就會變的衰老。細胞早衰的最直接的作用后果就是我們會看起來非常的蒼老,簡單來說,我們身體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出現白頭發皮膚上會出現一些色斑,會出現骨質疏松等身體顯著變化。
當然,每一個人身體衰老的速度是不同的,就比如我們能看到的是一些童顏明星和同齡人站在一起就會非常的明顯,你敢想象郭德綱和林志穎是一個年紀的人嗎?他們的皮膚狀態,著裝及整體的一個裝扮都讓我們沒辦法想象他和林志穎是一個年齡階層的人,人們會條件反射的認為林志穎相對比較年輕。從他們兩個人皮膚的狀態來看我們就可以推斷得出,林志穎的細胞端粒性比較強。
其次,從情緒層面講,一些負面的情緒會在潛移默化間影響端粒。比如一些走神,候會,壓抑性思考會損傷端粒,而不信任,憤怒都會直接的影響端粒。所以從這些研究成果來看我們可以明白一點就是生氣會使人衰老這個說法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時常羨慕明星的逆生長,其實綜合來源就是他們掌握了端粒的底層邏輯,進行了深層次的護膚保養,從而達到了一個逆生長的效果。生而為人我們終將要面臨死亡,終將要面對衰老,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完善自己的初心,正確的認識衰老這個現象。
《端粒效應》讀后感(八):《端粒》:最新研究成果,促進端粒的長度,有助于長壽
端粒的發現,讓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博士和另外兩個同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端粒也是繼DNA之后最偉大的發現之一,DNA解決了人類的遺傳密碼,端粒揭示著遺傳密碼是怎么工作的。伊麗莎白和艾麗莎共同合作了這本科普著作《端粒》,帶我們進入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之中。
染色體末端的端粒是由簡單重復、非編碼的DNA序列組成,這些DNA序列是沒有實際表達的遺傳密碼。但現在的研究卻告訴我們,端粒是DNA的保護屏障。在細胞分裂時,DNA會不斷復制,但端粒卻會越來越短,當短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保護染色體了,細胞也就停止分裂、停止生長,開始進入老年期或者走向凋亡。當端粒磨損殆盡,細胞壽終正寢,生命也就停止了。 端粒的這種保護機制,形象的比喻就是鞋帶的“帶箍”,帶箍磨損,鞋帶也就散開,生命也就結束了。下面是人一生中端粒的大約長度。0歲時有10000對,35歲時7500對,而到65歲時就剩4800對了。從上面的數據明顯可以看到端粒與年齡的相關性。而更權威研究來自于凱瑟醫療機構,它們觀察并統計了十萬人唾液細胞端粒的長度,繪制曲線如下。而在這個曲線中75歲有著一個明顯的拐點,也就是說統計學意義上端粒最短的年齡在75歲,而能活過75歲以上的老年人,端粒長度反而在上升,這不就從側面證明了端粒越長壽命越長。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端粒越長越長壽,那想要長壽,就有了兩個辦法,要么不讓自己DNA端粒變短,要么就是讓自己DNA端粒重新生長、變長。 端粒重新生長并不是夢想,科學家們發現了端粒酶的存在,端粒酶是促進端粒更新的重要因素。我們能保證體內端粒酶適當的活性,就能讓我們細胞分裂時保證端粒可以自然修復,不至于損毀嚴重。也許,很多人建議人工合成端粒酶,重新促進端粒再次生產,那長生不老不也就可以實現了嗎?在將來也許是可能的,但現在還有一些弊端無法解決。端粒酶同樣會促進癌細胞的不斷更新,而且正常細胞的更新速度,肯定沒有癌細胞快,這樣端粒酶也就不可能人為的引入身體,風險太不可控。
但我們自身合成的端粒酶是安全的,更何況我們在促進自身端粒酶合成的同時,也在減少端粒的損壞,這些內容,科學家有著大量的研究,也有結論的了。而這本書《端粒》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讓我們在這些建議下更合理的保護和修復我們的端粒,讓我們可以更健康、更長壽。 當我們了解這些保護端粒的具體細節時,也許會很奇怪的發現,這些不就是讓我們接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嗎?這些都是最新研究成果嗎?減少壓力、停止負面思考、鍛煉身體、良好的睡眠、保存體型,吃健康的食品,這些不都是老生常談嗎?這些和影響長壽的端粒又有什么關系呢?仔細閱讀作者們的大量研究,還真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這些都能促進端粒酶的功效,也都能保護端粒的長度。 其實,我們的生命體本就是一個精密的儀器,能夠給我們帶來好處的生活方式,一定會在身體中表現出來,而這種改變不僅僅是我們看得到的,甚至是對于微觀世界最根本的改變,改變著端粒的長度。 仔細思考一下我們端粒的生存吧,想要長壽,把好的生活方式培養起來吧。
《端粒效應》讀后感(九):為什么人類不能996?
讀該書有種受益良多之感,下面簡單說說諸多閱讀心得:
P81 被這本書折服從這里開始,“我們基本不知道內心的碎碎念對我們有何影響。某些思維習慣似乎對端粒有害,包括壓抑思考、過度反思以及充滿敵意和悲觀地進行負面思考。”從這里,我是發自內心的發現一些困擾我情緒的根源,那就是過度悲觀的負面思考。越過度、端粒越短,進而越過那個危險的指標,壓迫整個身體,可能會讓細胞老化,讓人容易出現有害的壓力反應。結合現實,996會讓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緩解壓力,就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而言,男性容易提前進入疾病年限、女性也容易患上抑郁癥。
P86 “走神的大腦是不快樂的”。996將人類長時間的摁在工作崗位上,容易讓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讓人想起悲傷的過去,就會容易變得不快樂,甚至可能分泌出更多的壓力激素。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負面的走神可能是不愉快的隱秘源頭。
P92 有些運動是可以緩解人類對自己的負面思考,但是可惜的是大部分996們并沒有太多時間去“浪費“在運動上,不能有效的對抗壓力,當壓力出現之時,會消失得很慢。如果運動變得奢侈,那只能借助于冥想,全書厲害的地方就始于P93,運用冥想去對抗壓力。
P101 非常認同的一句話,學習過冥想,我也是這么做的:“每天醒來的時候,你要想,我還活著,真實幸運。生命無比珍貴,我絕不會浪費新的一天。“
P130 任何一種情緒,即便是那些不愉快的情緒,從生成到消失,最多只有90秒。讀到這里,我終于明白了以前學習的冥想的原理與理論支持,因為自己有切身的體驗,也是非常推崇這種說法。不是太明白的人,可以去B站看《冥想正念指南》,建議看英文版,建議再熟悉之后,閉眼聽,閉眼冥想。
P134 最近出現的研究表示,冥想有助于端粒的生長。書上也記載用了大量的試驗去證明了這點。
P175 7小時的睡眠對端粒健康而言是一個關鍵點。996們很多都身體亞健康,7小時如果是有效睡眠睡覺,對于他們就很難達到了。
P314 端粒現在居然可以測出來了,不可思議,要查查國內哪里可以測出靠譜的數據。
P315 關于我對最后部分的理解,我猜測教授的意識是:比如吸煙,不一定患者后來就死于肺癥、我認為教授的意思就是身體是一體的,吸煙引發端粒的縮短,有小概率讓身體的其他部位早于肺-崩壞。
最后,希望中國的996們多多閱讀該書,保護自己。
《端粒效應》讀后感(十):當你手握長壽密碼,你會如何使用它
中華泱泱五千年歲月,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都是生命的延續與健康的維持,而長生不老更是與被冠以神話色彩。秦始皇找不老藥,冒險家尋不老泉的故事被人津津樂道,無數人尋仙問道、求仙方、覓仙果、煉仙丹以求飛升,結果卻不一而足。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積累了豐富的養生保健知識,平均壽命不斷提高,當今社會上也不再常見辟谷、裹足等等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但還是無人知曉人類為何衰老,壽命究竟幾何。于此同時,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可以延長壽命的言論和方法,其中魚龍混雜,沒有人可以科學的證明哪方式是真實有效的。直至伊麗莎白·布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蘿爾·格雷德(Carol W.Greider)和杰克·紹斯塔克(Jack W.Szostak)發現了“端粒”并在“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研究工作中所做出了突出貢獻,并在2009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人們才明白了為什么為什么細胞會逐步無法分裂而衰老死亡。
在由伊麗莎白與艾莉莎共同發表的《端粒:年輕、健康、長壽的新科學》一書中,作者通過詳實的理論研究,說明了我們在細胞水平是如何衰老的,而端粒是如何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起作用。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端粒,按照官方定義,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復合體,端粒短重復序列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帽子”結構,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端粒、著絲粒和復制原點是染色體保持完整和穩定的三大要素。端粒的長度反映細胞復制史及復制潛能,被稱作細胞壽命的“ 有絲分裂鐘”。可能從下面這個圖就能簡單理解其中的關系,當然對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只需要直到端粒越長,壽命越長就行了。
值得樂道的是作者在理論解釋端粒與壽命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在本書中運用科學的方法詳細分析了我們的生活習慣、情感方式、處理問題的方法對端粒長度帶來的影響,并基于此提出了各種建議。首先作者提到長期的惡性壓力會對端粒長度的造成磨損,而短期壓力并無太大影響,而良性壓力會幫助端粒的延長,這就告訴我們我們需要經受良心壓力而摒除惡性壓力,更多的把壓力當成一種挑戰而不是威脅,這樣對我們長壽有很大的幫助。王充在《論衡·氣壽》中寫道:“太平之世多長壽人。”或許就是因為天下太平時,人民安居樂業不會受到太多的壓力。
當然除了壓力,作者還提到了關于負面情緒與正面情緒、關于鍛煉、關于飲食、關于睡眠、關于冥想等等方面的問題。在每一種建議后,作者都非常細心的總結了一些我們能夠快速入手的方法。比如在改善睡眠那一章節里,作者提出可以在睡前閱讀、聽音樂、做瑜伽來提高睡眠質量。這樣的小方法在書中還有很多,值得去發掘。
有了諾貝爾獎得主的作者背書,我們可以絲毫不用擔心這本書中描述的問題的真實性,或許大家都聽說過笑口常開能夠延年益壽,但這本書以一種科學的方式證實了這些。當大家都了解了這些,再也不會有人說*坐冥想沒有用,也不會有人認為每天喝一大杯可樂不會給自己的健康帶來什么問題。
當然,我個人是以一種科普的心態看完這本書的。我想說的是,人的身體本來就是很奇妙的,更加重要的是適應身體張弛的節奏,以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活下去,畢竟人生在世,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