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是一本由[日]石田淳著作,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軟精裝圖書,本書定價:48.00元,頁數:176,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讀后感(一):幫助孩子自主學習
讓一些“不聽話”的孩子好好學習,確實是讓大人們很容易感到頭疼的事情。當然,這其中的困難也源自于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
很多家長總是用一種命令的口氣去讓孩子學習,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厭倦學習這件事情。倘若能夠有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讓孩子自主的學習,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近讀了日本行為科學管理研究所所長寫的《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這本書,受益匪淺。
確實,把孩子送去補習班,并不能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作為家長,可以有很多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建立主動學習的良好狀態。在這本書中,提到了讓孩子自主學習的47個魔法,也就是47個方法,非常的具有實踐意義和良好的效果。
比如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們具體應該怎么做,而不是直接了當的去命令他們。孩子的作業沒有完成,往往可能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他會做那些題,但是他不愿意堅持。另外一方面是他根本不會做那些題。在這種情況下,大人的命令實際上于事無補。
比如家長應該創造能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環境,和孩子一起去整理書桌,教他們去整理自己的東西。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家長也要去學會表揚孩子的某些行為,而不是僅僅去表揚結果。
在這些具體的方法背后,實際上都是有的心理學,行為學原理的,我想這也是為什么這些方法都是能夠經得起考驗,都是證明有效的,我受益匪淺。
《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讀后感(二):像管理企業一樣管理孩子
你的孩子是不是一做作業就坐立不安?不是東看西看就是削鉛筆、喝水、上廁所?
你是不是每天什么事都不敢干,什么地方都不敢去,死死守著孩子寫作業,你不在身邊作業寫幾個小時也寫不完?
你是不是給孩子報了很多輔導班,可考試成績總也不見漲?
你是不是希望孩子能主動學習,甚至愛上學習?
那么這本書里可能有你要的答案。
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研究行為科學管理第一人,日本行為科學研究所所長石田淳,他的“行為科學管理法”被多家500強公司采用,在美國企業界成績斐然。近年來,作者積極投身于教育領域,本書是他首次將該方法運用在家庭教育領域。
本書通過五個部分講述如何將這套行為科學管理法在教育中進行運用,干貨滿滿。
在我們小的時候,學習是很簡單的事情,上課聽講,下課寫作業。沒有課外輔導班,沒有教育方法。
現在的小朋友面對海量的教育資源,反而有些手足無措。家長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但卻收效甚微。
原因就是孩子并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作者在提出了“ABC模型”來引導孩子,這是“行為科學管理法”中最核心的部分,通過對學習環境、學習方法、學習動力的管理,幫助孩子逐步打造自主學習的良性循環,讓孩子養成終身受益的自主學習習慣。
對一整套方法論而言,如何正確地實施和應用是最重要的。本書根據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習慣問題,提供了47個可操作可實踐的習慣魔法,沒有艱深的專業術語,也沒有泛泛而談的思維格局,讓家長容易理解,而且可以即刻就地使用。
總的來說,本書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可操作性可執行性。對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書中提供了眾多的方法,我們可以結合孩子具體的問題以及自身的特點適當地選用,逐步引導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以及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
《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讀后感(三):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教育卻是家長的事情
家長們幾乎都能明白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但在如何培養這些習慣上往往不得其法。自從家中孩子上小學后,我關于孩子教育的理念一次次受到沖擊。學習不主動、對學習興趣不夠高、學習的習慣不夠好……這些情況在我孩子的身上持續存在,也使得我對他學習的督促似乎變成了一場拉鋸戰。
我曾多次嘗試引導孩子,也曾多次告誡孩子“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然而時至今日孩子的壞習慣依舊沒有太大改觀,自己的耐心反而被磨滅得差不多了,隨之而來的是經常焦躁的情緒。
這本《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僅從書名上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其內容又全部指向我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書的作者是日本行為科學管理研究所所長石田淳,他在書中向我們推廣他花費5年時間對“行為科學管理法”在工作和學習當中的實踐運用,旨在讓家長們了解和掌握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動力,提高學習主動性從而愛上學習的方法。
全書通過五個章節,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為我們打開47個在家就能輕松實踐的習慣魔法,利用行為科學管理法的“ABC”模型,從學習的習慣、環境、方法、動力和能力五個方面,幫助孩子培養起可能會令他一生收益的自主學習習慣。這其中就包括“別把玩具放在書桌上”“學習后立即將書桌整理干凈”“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等我們經常提醒孩子但效果不明顯的建議,也有類似“避免不分青紅皂白就嚴厲批評”“少做幾道題也無妨”“別給孩子貼標簽”等家長們在教育過程中自己容易犯的錯誤。
書中的許多理論都是從我們家長們曾經思考過的問題實踐得出的,這些方法簡單明了且可操作性強,部分方法你甚至可以直接照搬進行運用。雖看似簡單,但這其實也是對我們家長的一個考驗,再好的理論方法,不加以實踐運用,就永遠是無效的。正如書中所說,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而父母的言傳身教是最重要的。
我們可以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應有的樂趣,關鍵在于我們能更多地站在自己和孩子的角度上看待孩子學習的過程,且嘗試和堅持引導孩子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是孩子的事情,教育卻是家長的事。別再錯過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別在讓我們對孩子教育的認識停留在知易行難的層面了。
《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讀后感(四):五個要點: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1.時代在變,教育在變時代在變,學習的觀念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我們這一代人的子女教育,變得和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有所不同。孩子們所要學習的內容之多,所涉獵的范圍之廣,所考察的難度之深,這些都是以往的學校教育所沒有經歷過的。
一味地死記硬背,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時代的要求。我們的社會,需要更為靈活的頭腦。也正因此,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變得更加重要。
日本的教育模式,和中國,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相比較于西方開放式的教育,我們和日本教育的共同點,就是都很關注各個學科的基本功。
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眾多的問題也顯露出一些不好的端倪。我們的孩子都太執著于成績,而忽視了對于自身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隨著中國雙減教育政策的落地,日本也緊跟時代,在這兩年調整了教育方向。從考題反推現在的教育重點,我們看到,從宏觀的國家政策上,我們也在越來越關注對于孩子“自身能力”的培養。
這才是教育的終極意義,紙上談兵,到底是不能解決問題。
日本的一位教育機構的領導人,石田淳,他是日本研究行為科學管理的第一人。身為美國行為分析學會的會員,他十分擅長把教育領域中的一些現象,和行為研究相結合,并尋找合適的方法,來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這本書,就是石田淳的研究成果。他針對當下學生學習的現狀,極力主張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這一能力的培養,最初也離不開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責任幫助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石田淳在《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一書中,為讀者提供了47種實用的自主學習魔法。在此處感到迷茫的家長,完全可以找來讀讀這本書,相信一定會有不少的啟發。
我把這些魔法分類,石田淳在《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一書中,其實主要說了這么幾個方面的事兒。
1. 學習是需要培養興趣的。這個過程,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啟蒙。陪伴孩子讀書、學習,也非常重要。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要學著放下比較的心態,真正地認可孩子的進步。
2. 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干凈、整潔,有一個專屬于孩子的學習環境,這是保障孩子專注學習的重要外部條件。我們家長盡可以把孩子的書桌放在客廳,一切的家庭安排,也應盡量配合孩子的學習。在有空的時候,家長也完全可以拿起一本書來讀。種種努力,都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3. 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懂得規劃的人生,總是不會有太多的悔恨。越早擁有規劃的意識,孩子將會越早地實現自主學習。幫助孩子拆解大目標,攻克小目標,記錄成果,及時反饋以增強自信心。定期預習復習,把握學習的規律。種種有關學習的細節問題,石田淳在《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一書中,都有詳細的闡述。
4. 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在適當的時候放手。家長陪伴孩子學習的目的,不是要變成一個監工,而應該是一個伙伴,在必要的時候出現。一旦孩子擁有了內驅力,喜歡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多多嘗試,作為家長,就要懂得適時地退出。只有學會放手,孩子們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
5. 關注成績,更關注品質。當今的時代,不僅僅需要學習優秀的人,更需要具有自律精神,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孩子們將要面臨的挑戰,決不是我們當下的人所能想象的。也正因此,我們才更要關注孩子各方面品質的均衡發展。
總之,教育是一件長久的事。家長把孩子引上路,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后,就需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清楚,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
這個觀點,非常重要。我們要多多提醒自己,不要越俎代庖。孩子們終究要走向自己的路,那是我們所有人都渴望著的未來。一起努力吧,從小事做起,焦慮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