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是一本由[美] 赫爾曼·麥爾維爾 / [美] 洛克威爾·肯特著作,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裝圖書,本書定價:298,頁數:860,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白鯨》讀后感(一):一場憑感覺的海上追逐~
整體很有意思,但是我啃得很艱難。因為它引用太多太多了,超多引用,讓我佩服作者的博學多才。這可以說是一本鯨魚、海上捕鯨的百科全書。前面的很長篇幅都在介紹一些捕鯨外圍的內容,直到中篇船長才揭開他神秘的面紗出現在甲板上,這個時候我們發現他有一條假腿,而使他失去真腿的就是那條白鯨了。后段內容寫了他們如果捕鯨以及對鯨的處理,同時,貫穿著全篇主線:尋找白鯨 “莫迪比克”,這艘船一邊捕鯨一邊尋找白鯨的蹤跡,航海沿途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其他捕鯨船~全書最后三章是最激烈的部分,和白鯨的正面沖突……也許很多情節作者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但是我看不出來了~我想最有意思的就是這個船長在茫茫大海中苦苦尋找這只白鯨,憑感覺就能追尋到它的方向是很神奇的一件事兒。這些事情如何流傳下來的呢?原因是一艘尋找自己大兒子和小兒子的船恰好撈起了原本是為魁魁格打造的棺材而改造的救生圈中的“我”……
《白鯨》讀后感(二):有個叫赫爾曼麥爾維爾的老人,他在海邊講述了一個故事
書名:《白鯨》作者:赫爾曼·麥爾維爾。
當麥爾維爾寫下,白鯨被亞哈船長刺死,巨大的身軀使盡最后的力氣卷起了一個致命的漩渦,而大船支離破碎,所有人都被吸進漩渦與白鯨同歸于盡的時候,我想麥爾維爾當時不管在哪兒,不管身處何地,都一定會露出燦爛的笑容。
對于一個作家來說,特別是一個早期的作家來說,為自己精心打造的故事畫上最后的結局,一定是生命中難得的幸福時刻。
可能他們一生都不會有兩三摯友,可能他們一世都不會見到榮華富貴,可能,他們也見不到自己的作品轟動世界。
但是,只要當他停下筆的那一刻,面對他所創造的那個世界,他是上帝,也是受難者,是朋友,也是敵人,萬千復雜而深刻的情緒從作者身上奔涌而出最后匯聚在書中。
此時,故事已經不是簡單的故事,而是作者人格的外化,那些能夠流傳于世的好作品,他們的作者永遠都會在下一個讀者翻開書時復活,而后悄悄地對讀者說上一句“嘿,想聽聽我的故事嗎?”
總體而言,對于一部大眾認可的文學著作來說,《白鯨》屬實缺失一些分量。不過考慮到在美國短暫的文學歷史中,《白鯨》也確實可以稱之為著作了。
不過,拋開所有的名頭和注釋,只是單純的去看《白鯨》這部作品的話,它的魅力也讓人無法自拔。
在我看來,《白鯨》并不是依靠精彩的故事所取勝,而是整部作品內容的多樣性。就像曾經有些評價一樣“部分是戲劇,部分是歷險故事,部分是哲學探討,部分是科學研究,部分是史詩"。
你可以看到船上的一群人突然像戲劇一樣開始各自逐一登場,沒有任何深入的描寫,各個人物都只有簡單的代號,他們就是戲劇劇本里面只會出現一兩次的路人,毫無緣由地就登上場,之后就開始念屬于自己的臺詞。
你可以看到,本來一個應該是粗俗直率的水手,在船行大海,繁星滿天的時候一個人吟誦起文縐縐的詩歌。
當然,你也能看到作者突然跳出來,借著獵鯨這件事情批判時事,或者這是單純的為你講講有關鯨魚的知識。
哲學思辨可能出現在一個人水手的俏皮話里面,嚴肅的人生道理藏在小小的事情中,故事在不斷發展,道理也在不斷說明,知識也在不斷增加,他們相互糾葛,彼此纏繞,促成了這樣一個簡單而有趣的故事。
特別是有關捕鯨的描述以及對鯨魚知識的講解,對于現在的普通讀者來說,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這可能也是為什么在沉寂30年后《白鯨》終于得到了美國人民的重視,畢竟,沒人喜歡看一部描述現代人996的作品,但是很多人會喜歡看描述30年前人們怎么生活的作品。
當然,其中作者對于人生以及時事的一些見解,也發人深思。
寫了這么多,我忽然間想到了對于《白鯨》這部作品最為恰當的描述。它就像你家中年事已高的老人,在某個夜晚的爐火邊,給你講的那個故事。
說完了優點,談談缺點,這也就是我為什么認為《白鯨》作為巨著還有些差距的原因。
《白鯨》作為一部小說,他的故事并不精彩,一個偏執專橫的老船長要殺掉世界上最強大,最雄壯的白鯨,這樣一個故事,如果交給其他作家,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
無奈的是,在整部作品中,本來應該有的緊張和刺激難見分毫,即使是最后大決戰的故事高潮情節,都難讓我有熱血沸騰的感受。
最后所有船員都已經死亡,只有作為敘述者的主人公存活下來的結尾,更是有些俗套。前半部分大量描述的敘述者的摯友,土著標槍手,在前半部分占了如此多的篇幅,在全書后面幾乎沒了蹤影,只有故事發生讓讀者別打瞌睡的沖突的時候,才會突然跳出來,變成了一個工具人一樣的英雄,在書后面對于他的形象的塑造,十分單薄。
單薄的可以直接把他貼在墻上當貼紙。另外一個全書的重要人物,船長,也是同樣的問題。
作為整本書的絕對主角,故事的發起者,竟然讓人只能看到簡簡單單的陰狠專橫,偏執焦慮的形象。
好了,讓我們把他也貼在墻上去。
如此重要的人物們都如此單薄,那那些次要人物就不用多說了,很多時候他們都只是為了臺詞服務的,他們沒有姓名,沒有性格,沒有故事,把他們換成甲乙丙丁都不會有任何的違和感。
言畢。《白鯨》這部作品,還是值得一讀的,但是千萬不要為了扣人心弦的故事去看它,而是去體驗,去學習,感受那個充滿野性和熱血的開拓時代,和桅桿的水手們一起激動地高呼“看,又有鯨魚噴水了!”
《白鯨》讀后感(三):桅桿上的金幣與海浪上空的風
上海譯文出版社2021年面世的《白鯨》(曹庸先生譯本),復刻自蘭登書屋1924年版本—— 從裝幀到插圖內容,都與初始版本大體一致。
這一版本最大的特殊之處,就是在封面上居然僅標注著“洛克威爾.肯特創作插圖” 的字樣,甚至沒有印上小說作者麥爾維爾的名字。然而,洛克威爾.肯特是誰呢?
《白鯨》,上海譯文出版社,2021
《白鯨》,蘭登書屋,1924
洛克威爾. 肯特(Rockwell Kent,1882— 1971),近代最難以定義的插畫大師—— 他是藝術家與探險者的奇特混合體。
在其聲名最為鼎盛的二十世紀初葉,由他所繪制插圖的圖書與藏書票在市場上奇貨可居,暢銷一時。另一方面,肯特卻向往去人跡罕至的荒原生活:他在不毛之地蓋造房屋、制造工具,獨自過冬…… 其足跡遠至阿拉斯加、格陵蘭與火地島。肯特所秉持的激進左翼自然主義觀點、離群索居的隱士生活方式,為他的作品鍍上一層怪異的神話色彩。
冥冥之中,赫爾曼. 麥爾維爾(Herman Melville,1819— 1891)的靈魂與肯特互為鏡像。然而麥爾維爾的所謂“探險”,卻不是自己主動選擇的。因為生活所迫,他十八就跳上帆船做水手,此后四海漂泊。長篇小說《白鯨》,出版于1851年,面世后毀譽參半,銷量慘淡。麥爾維爾后半生郁郁不得志,直到去世仍藉藉無名。然而,時隔近七十年后,文學界卻重新“發現”這部巨著,將其奉為神作。
1920年,肯特接到為《白鯨》創作插圖的委托。書中充滿了肯特畢生所追尋的那些意象:狂暴的海洋、失事的船舶、飽經風霜的水手、世界盡頭著魔的獵人。畫家被這本書迷住了,他與早已逝世麥爾維爾,展開一場跨越近一個世紀的對話。他在工作室中畫了又改,改了又畫,交稿日期一拖再拖。
四年艱苦工作,期間經過三度延期,肯特的《白鯨》圖集終于在1924年完工,成稿達到驚人的二百八十幅版畫。
出版商收稿后大喜過望,立即付梓,封面上赫然印作:《白鯨,洛克威爾. 肯特插圖》,連麥爾維爾本人的名字都沒有印上—— 或許是因為肯特的市場號召力過于強勁,或許只是單純的粗心大意。
岸邊出版社(Lakeside Press)發行的三冊套裝版本,限量一千套,每套售價高達七十美元,面世不久就搶購一空。蘭登書屋發行的單冊版,第一版狂售七萬冊。那真是揮金如土的二十年代啊,連印刷品都能像珠寶一般熠熠發光。無論是點數著鈔票的出版商,還是如日中天的肯特本人,都不能預料的是,《白鯨》出版之際,恰好位于肯特一生名望的巔峰,而畫家此后的人生,猶如一次漫長的日暮。
三十年代,伴隨著現代主義的興起與商業插畫審美口味的變遷,肯特作為插畫師的聲望逐漸隕落,公眾認為他的思想過于激進,而藝術界又認為他的理念已經過時。1971年,肯特在紐約去世,其后迅速被世界遺忘,生前大部分作品均已散軼。
與之遙遙相應的是,時隔超過一個世紀之后,麥爾維爾名聲越來越響。他生前絕不會想到,自己而立之年寫下的《白鯨》,有朝一日會被視為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文學正典之一,收錄進中學教育的必讀書目,與人類文明史上的諸神比肩而立。聲名就像那枚釘在桅桿上的金幣,噓聲與喝彩聲都是海浪上空喃喃自語的風。
肯特與麥爾維爾,一個是冰原上跋涉的墾荒者,一個是怒海上搏擊的捕鯨人,他們背靠著背,一語不發,坐在不同時空的書桌前,握著各自的筆,伏案工作。而故事里幽靈般的莫比. 迪克,游弋在永恒的黑色深淵中,用它巨大的冷漠的眼睛,凝視著每一個從歷史的漩渦中幸存的人。
《白鯨》讀后感(四):濕拓應用|長篇巨著《白鯨》環襯紙制作
開篇先來說說環襯是什么?它是內頁和封皮之間的一個結構,通常由一張紙構成,也就是上圖所示灰色區域。這次我們制作的就是用在這個地方的紙張。
晚上9點半,從快遞柜掏出一個分量極沉的箱子,雖然已經提前知道里面裝的是《白鯨》非賣品,也看過實物的照片,但在拆開這個盒子的瞬間,還是非常的興奮。當拆掉層層包裹,將實物捧在手中的時候,真的很難抑制激動的心情!這也太棒了吧!
這本宛如一塊小方磚的書,非常的具有分量感。和龍王一起制作的大理石紋紙,被用在了這樣一本書上,除了開心,詞窮的我也找不到其它更適合的詞匯了。
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白鯨》上使用的大理石紋紙。為了和封面的顏色搭配,選用了黑色、藍色、銀色三個顏色來制作。其中200本限量版的環襯,使用的是大理石紋紙手工原紙,而不是圖案掃描后的印刷紙張。因濕拓工藝的隨機性,每一張紙雖然配色相同,但是圖案卻都不一樣,也就是說,限量版的《白鯨》,每一本都是孤品,并且帶有編號。與此同時,濕拓的圖案也被使用到書口,在翻閱的時候,感受非常的奇妙。
限量版選用黑色絨布作為封面的裝幀布,觸感十分特別。銀色、藍色的專色壓印,賦予了這本書沉穩高級的質感。再配上書盒,保護書籍。
△普通版環襯圖案
除了限量版,普通版的環襯紙也使用了大理石紋紙圖案,雖然不是手工原紙,是掃描圖樣的印刷版本,但也是設計師老師從眾多圖案中精挑細選,最終決定的圖案。而最為巧合的是,和龍王一起制作這批原紙的時候,拍了一個記錄小視頻(這個視頻可以在下文中看到),視頻中拍到的圖案紋樣,就是被設計老師選中的用來制作普通版的圖案,有種冥冥之中天注定的感覺。
這真是今年最棒的春節禮物!感謝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各位朋友!也祝大家新年快樂!
如果想購入限量版《白鯨》,可以密切關注上海譯文出版社天貓店,超值價格年后發售喲!
-制作過程-
△紙張制作視頻戳: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K411V7SB
-書本更多展示-
△《白鯨》翻翻看視頻戳: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U4y1W7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