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一棵樹》《畫一個太陽》(全2冊)》是一本由[意] 布魯諾·穆納里著作,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精裝圖書,本書定價:128.00元,頁數:2022-1,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畫一棵樹》《畫一個太陽》(全2冊)》讀后感(一):《畫一棵樹》:畫一顆樹?是把復雜變簡單的繪畫方式~
如果讓你現場畫一個樹,你一定覺得特別的簡單,因為大部分人都在幼兒園的課堂上,學過畫花朵和樹等簡單的植物,覺得些許復雜的是讓你畫一些不同形態的樹,比如落葉松、西伯利亞榆樹,以及絲柏樹等等,其實,只要對植物有一些了解,就能察覺到樹的種類繁多,并且形態各異。 如果你想畫好一棵樹,或者說畫出你心中定義的樹,那么這本《畫一棵樹》適合你。沒錯,我這本書的名字叫《畫一棵樹》,封面上也是一棵樹的形態,并且,作者特意囑咐道,不用特別的準備材料,任何能畫的工具都可以,比如鉛筆、鋼筆、粉筆等等。 隨便找一支筆,然后呢? 之后,就可以根據書里的內容去了解不同形態的樹,拿著筆,跟著模仿,畫出形態不同的樹,并且你還會了解到,一棵樹會因為樹枝的長短,以及天氣的變化,比如大風會讓樹吹斜,以及他自身的成長規律,而變成不同形態的樹,這是幼兒園課堂上所忽略的一點。 我覺得這本《畫一棵樹》,它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它的“隨心所欲”,作者可以根據任意環境的變化 衍生出任意形態的數,比如說,在我們日常的思維里,樹都是筆直的,而作者則注意到了,因為天氣情況而受傷的樹,以及樹旁邊冒出的小枝條。 在看完這本畫冊后,我感覺不僅僅學會了如何畫樹,我還覺得作者布魯諾是一個心思細膩的觀察者,他通過觀察樹木,以及因自身的原因、或者天氣、氣候的變化,而延伸出不同的形態,并且通過簡單的筆畫把把它們畫出來,這很考驗一個人的想象力,所以,我也覺得布魯諾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人。
好了,在把視覺轉移到這本《畫一棵樹》中,《畫一棵樹》的整體結構很簡單,它沒有目錄,全書都是語言加繪畫,整體語言并不算很快,而且沒有過多的廢話,都是圍繞著樹的基本形態,以及長勢展開,通過語言的表達,而描繪出各種不同形態的樹。 這本書不僅僅適合父母在空閑時候教自己的孩子畫出一棵樹,也很適合初學者當做入門書籍,通過作者展示一幅又一幅關于樹的繪畫,在學會畫一棵樹的同時,對繪畫的表達有一個最基本的印象。
《《畫一棵樹》《畫一個太陽》(全2冊)》讀后感(二):精神生活需要藝術
這兩本書是意大利著名藝術家穆納里的作品,一本是講述如何畫一棵樹,一本是講如何畫太陽。雖然表面看上去是一個課程,但其實這個過程中,藝術家傳達出來的更多是這些書中作品的藝術性。這些作品,無論是從色彩、形狀、形式等等,都傳達出唯一一個共性,那就是穆納里獨有的審美體系。而正是這種審美體系,成就了穆納里的天才。然而,這兩書中,又用課程的方式教授小朋友繪畫,對孩子的藝術天分無疑是有很大的提升的,換句話說就是,這個過程中,會給孩子單純潔白的心靈種下藝術啟蒙的種子。
其實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有一段時間非常熱衷于繪畫,這段時間大致集中在小學到初中階段。后來因為升中學,學校把美術課停掉了,因此繪畫的愛好也中斷了很長一段時間。到中學后,因為老師叫我們做黑板報的緣故,又因為這個原因重拾繪畫。但好景不長,中學結束后,畫畫的熱情漸漸就莫名沒有了。現在回想,從小學到中學這段時間,因為熱愛畫畫,在班級上到學校組織的比賽,再到被老師推舉到市級別的比賽,那些年里獲得過的關于畫畫的獎項還挺多。我依舊記得,那種熱愛,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很喜歡用鉛筆在課本上臨摹那些美麗的插畫。像唐詩的配畫,至今記得孟浩然的春曉,配了一副春天盛開的桃花,花下一對燕子飛過,加上詩句的美,讓我小小的心很感動。那種對美的追求,非常純真而熱烈,仿佛一種天然的本能。也正是這種本能,讓我持續了那么多年的繪畫愛好。
到后來,隨著學習壓力的擴大,也隨著現實生活物質需求的清醒,漸漸意識到,這種愛好無法讓我得到基本的生存滿足。所以,這種興趣在現實的碾壓下漸漸丟失了。當然,這種覺悟是現在過去這么多年才有的。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物理老師看到我畫的畫,鼓勵我去美術專業,但于我而言,那是想都沒想過的事情。后來不了了之。
現在,看到這些畫,其實某個層面在內心又一次激發了年幼時的那種心情,很大原因在于,這些畫是真的好。這種好,是已經失傳的那種好。我看了版權頁,是七十年代的創作,這也就更證明我的猜想。那時候,黑白電視中播放的,是國寶級的動畫片,像齊白石的水墨動畫,大鬧天宮、天書奇譚這樣優秀的美術作品,在孩子放學后的六點檔熏陶著他們的心靈。所以我想,那時候為什么有那種畫畫的沖動或者說本能,主要就源于那時候有那樣一個環境。單純的追求藝術與美的環境。而后來為什么放棄,也是因為大環境的改變。尤其到現在,時代已經進入純粹的金錢至上,藝術更顯得無用和不被需要了。
然而,也正是在這樣的物欲時代,人類的后代更需要像這樣的藝術教育來拯救未來人類的精神世界。因為在極端的金錢主義之下,人是會瘋掉的。畢竟,人還是需要精神生活的,不然就會成為行尸走肉,賺錢機器,喪失掉活著的樂趣和意義。
《《畫一棵樹》《畫一個太陽》(全2冊)》讀后感(三):打開這套書,打開你的創意世界,如何不尋常地描繪尋常事物
如果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只是告訴你畫一輛汽車,你會畫哪個角度的呢?也許更多的人會畫側面的吧,這是大家的一個習慣,而且這樣看起來也更完整。但是你不要忘了,前面、后面甚至是上面任一角度畫出來的都可以是同一輛汽車喲~
藝術大師布魯諾·穆納里的一套新書《畫一棵樹》、《畫一個太陽》可以幫助開拓你的思維,打開你的創意世界。他曾被畢加索稱為”當代達芬奇“。
畫一棵“標準”但不尋常的樹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有著自己獨有的規則,樹也不例外--后長出來的樹枝總是比先長出來的樹枝纖細。
每個人都可以畫出一棵屬于自己心目中的樹,對稱的、筆直的、粗細均勻的……簡直就是一棵完美無缺的樹。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這樣的樹嗎?幾乎沒有!一棵如此完美無瑕的樹,它需要光照充足,降雨均勻,不能刮風,土壤所提供的養分必須持續并且穩定,難道自然界真的存在這樣的環境嗎?
人們常說:“過度追求完美是愚蠢的。”在作者的《畫一棵樹》中你會發現,樹的生長在遵循基本規則的前提下,每棵樹都會擁有各自屬于自己的姿態。有粗的、也有細的,有兩杈的、有三杈的、也有更多杈的,有直的、也有彎的,有樹干長樹枝短的、也有樹干短樹枝長的,總之,世界上存在各式各樣的樹,它們具有屬于自己的“完美”。
形態各異的太陽
Hedda喜歡玩踩影子的游戲,影子的形成是因為陽光照在我們身上而投下的影子。從日出到日落,從春天到冬天,每個時段,因為太陽位置的不同,我們影子的位置和長短也會有所區別,通過觀察影子,我們即可確定太陽的所在位置。
孩子們畫太陽更喜歡畫成一個紅紅的圓,然后周邊用線條作為它的光芒。太陽一定就是圓的嗎?必需就是紅色的嗎?黃昏時的太陽可能是橢圓的,黎明的太陽會給天空染上紅暈,傍晚的太陽則將天空染成橙色。僅僅用紅色和黃色,你就可以畫出很多不同顏色與形狀的太陽,太陽的顏色甚至可以是黑的或是白的,你還可以給它畫上笑臉。太陽不一定必須從海平面升起,也不是一定要在兩山之間落下。
寫在最后
樹欲靜而風不止,如果你換個角度觀察,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我相信,你現在一定可以畫出這套書中沒有的一棵樹、一個太陽,而且不僅僅止步于此!
《畫一棵樹》《畫一個太陽》(全2冊)
暫無評分
[意] 布魯諾·穆納里 / 2022 /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我是Hedda媽媽,倆娃寶媽,共讀好書,共同成長,科學育兒!
《《畫一棵樹》《畫一個太陽》(全2冊)》讀后感(四):這套書為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大力推薦
10分鐘的時間,我一直盯著辦公室窗臺上的這棵蘿卜,我已經種了很久的蘿卜,今天我才發現蘿卜的葉子是有規律的,從蘿卜的根上葉子呈太陽狀分布,葉子的莖和莖之間距離非常均勻,小的葉莖是從兩根大的葉莖之間生出,每一根葉莖上的葉子都是成對生狀態,左邊一片葉子,右邊相應的位置就有一片大小形狀幾乎完全一樣的葉子,但是在葉莖的頂部,那一片葉子,是沒有對兒的,最上邊的那一片是孤獨的自己單獨存在的。 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觀察過的景象,從來沒有留意過,小小的蘿卜也是有生長規律的。 今天為什么我會做這樣的一個觀察呢?
因為我讀了兩本書,帶給我很深的震撼,開拓了我的眼界,讓我對這大千世界產生了嶄新的認識,也充滿了嶄新的好奇。 這兩本書就是意大利布魯諾·穆納里所著《畫一個太陽》和《畫一棵樹》。 入手這兩本書的時候,我只是在幫我的小侄子準備繪畫書籍,我只打算改善這小子的繪畫水平,這小家伙畫樹就是一長豎上頭兩個小叉,畫太陽就是一個圓圈,周圍一圈短線。想著專門的兩本書,教畫太陽和教畫樹,怎么也能讓小家伙畫出別致一點的太陽和樹吧。我沒想到的是小家伙還來不及看這兩本書,事先“備課”的姑媽已經被這兩本書折服了。 這是兩本繪畫方面的書,但又絕對不僅僅是繪畫方面的書,他教會我們萬事萬物都有規律,他教會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同樣的東西,你會有不同的美的享受。我簡直是陶醉于這兩本書了。這是一本不僅僅適合于孩子,也適合于大人的書,幫你找回童心,幫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非常非常喜歡。為了害怕作者們驕傲,我一般給書都只打4分,總覺得要給作者們留繼續前進的空間。這套書我卻要破例打個5分了,多的一分給作者帶給我的這一份震撼和幫我打開的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讀書最快樂的事情莫過于此! 到底是什么內容讓我這么折服呢?讓我一本一本說給你聽,翻給你看。
先說《畫一個太陽》,太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也是大多數人一生中至少畫過一次的東西,我算是畫畫很少的人,但是我也記得我小時候經常在畫面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畫上一個1/4的圓,然后在周邊畫上大概10來條線,然后就打發了太陽這個繪畫對象,翻撿我的記憶,我好像很少畫其他類型的太陽,太陽在我這的畫里,永遠都只是以1/4圓的形式存在。看了這本書之后,我真的覺得愧對太陽。畫家告訴我們太陽的種種形態,種種畫法,甚至種種色彩。
就以色彩而言,畫家告訴我們,太陽初升時有微微的紅暈,這讓我想起我多次看日出時的紅色初出的那一份驚喜,落山時太陽有明亮的富有變化的橙色,這讓我想起來我最喜歡的落日雞蛋黃,我還跟隨著作家的描述,想起了大霧天變白的太陽,讓人的心情也跟著慘白,霧霾天兒太陽像是空中一個模糊的影子……
繪畫不能只靠的技法,需要細心的觀察。緊接著作者給我們展示了古往今來許多人畫的太陽,讓我們看到了在不同人的眼中,太陽也可以有不同的形狀。太陽只有一格,可是每個人眼中的太陽都會不一樣,順著這個思路,作者教我們練習畫太陽,僅僅是紅色和黃色的配合,作者就已經給我們畫出了千變萬化……
我們再來說一說《畫一棵樹》,這本書給我造成的震撼比剛才那本更大。樹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東西,我也自詡是一個非常喜歡植物的人,但是我從來沒有關注過樹枝的生長規律,并沒有把這種規律用在繪畫中間,我幾乎是懷著崇敬的心情看作者,把我日常熟悉的書以一種非常科學的規律展現在我的面前,一種非常簡單而直接的方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觀察就是化簡為繁,繪畫就是化繁為簡呀。
不說了,多上幾張圖,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吧。 大力推薦這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