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在農村,與莊稼、土地打交道,使得父親對節氣的觸覺似乎比那些草木蟲豸更加敏銳。春風乍暖,看到家門口的柳樹泛起了綠意,坐在門檻邊上的父親深吸一口紙煙,自言自語地說道:“春分到了,該去給園子里的小蔥澆澆水了。”
那時我還少不更事,站在一旁緊盯著父親的臉,禁不住好奇地問:“爹,啥是春分呀?為什么春分要給菜園澆水?”父親笑呵呵地向我解釋:“‘春雨驚春清谷天……’咱們中國的農歷有24個節氣,每個節氣都關乎著農時。春分是這24節氣中的第4個,它把春天分成了兩半。春分時節,正是春苗生長的關鍵時候,所以要給小蔥澆水了。”從此,我知道了24節氣,也記住了父親的話:春分,把春天分成了兩半!
說來也是。北方春晚,立春雖說是春天的開始,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卻遠未到來。而到了“雨水”,不光雨水難得光顧,甚至天上依然會飄來雪花。好不容易盼到驚蟄,大地回暖,麥苗返青,當人們以為就要花紅柳綠的時候,春一轉身,留下一個料峭的背影,便又躲入帷帳之中,遲遲不肯露臉。可到了春分,幾乎一夜之間天地就換了容顏。春分如同一個響亮的鼓點,她“咚”地一敲,春的大幕便一下子拉開,春之曲也隨之進入了高潮。楊柳依依、桃花獻蕊、草長鶯飛,春天的色彩開始繽紛,春天的圖畫開始絢麗。
春分一到,父親的臉上沐滿春風,哼著小曲去到村邊的自留地。別看那只是3分地,對父親來說卻是他的伊甸園。在那個艱苦的歲月,這里似乎承載著他所有的希望和歡樂。一方小田,他精耕細作,每季都打理得井井有條。頭年秋天,父親在這墁上了一畦小蔥。如今,在春風的沐浴下,完全返青的小蔥一派蔥籠,青翠欲滴。父親走進園子,俯下身子,用手愛惜地摸摸蔥尖,接著把手放到鼻子下聞聞,分明是嗅出了春天的味道。父親挑起水桶,邁開大步到附近的水塘里去挑水,一趟一趟,不知疲倦,他堅實的腳步在春天的大地上書寫下一串串詩行。一桶桶水灌進干涸的土壤,滲洇到饑渴的蔥根,咕咕冒著水泡,發出輕輕的“滋滋”聲。那是土地快活地輕吟,那是苗兒們由衷地致謝。父親說,要不了幾天,咱們就能吃上又香又甜的小蔥了。年復一年,父親隨著24節氣,春耕夏種,秋收冬藏,把日子經營得紅紅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