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
最近收快遞,XX快遞員每次都不打電話給我。而是我直接把快遞丟在物業,但有時候物業不讓走,他強行走,會導致丟件。為此,物業也是貼吧,不收快遞服務。關于此事我也多次聯系過XX快遞。但是這個快遞還是不打電話給我。而是他要我微信號,說每次都有快遞員微信告訴我。而且隨時看不到微信。他的行為讓我很生氣。打個電話省下這幾毛錢可不是小事。
我反復跟他說沒有回應的時候,我的快遞丟了。我找到這個快遞,他不肯承認。終于,在物業監控后,我看到了他。為此我找到快遞公司投訴。快遞員找到我:“姐姐,我跟你說對不起了。你為什么還向我抱怨?你太小心眼了。跟我們公司說,不然我就被辭退了。”
你什么時候告訴我你很抱歉?
微信…
哦,天啊!快遞丟了,微信里說“對不起”,想改回“沒關系。”
這不是小孩子的過家家。一個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況且我已經提醒他很多次了,為了省一個電話費,到頭來得不償失!作為成年人,我們自然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問他的時候,還是不承認。看到監控畫面不得不承認。最后,我想用一句對不起來粉飾自己的錯誤行為。
2
帶孩子去游樂場,看到一個孩子搶另一個孩子的玩具,于是兩個孩子扭打在一起。家長趕到時,一個孩子的頭發被另一個孩子扯了下來。這位家長趕緊跟那位家長說對不起。然后另一個孩子被要求一邊哭一邊說沒事。所以大家都是很有禮貌的好孩子。父母笑著說,你們以后還是好朋友。
但這就夠了嗎?
“對不起”不是你的擋箭牌。很多時候,即使是小事,也要付出代價。比如我們走在路上,兩個人打架,你的白t恤沾了油。對方留下一句對不起后,就可以心安理得的離開。你怎么能穿著油膩的白t恤去見客戶呢?遲到會被老板罵,甚至扣工資嗎?
自習室里,坐在你旁邊的同學不小心打翻了水杯,正好水濺到你電腦上,說了句對不起,吐了吐舌頭,然后就好像沒事了。修理這臺電腦要花幾百美元。
還能讓對方笑著說沒事嗎?真的可以嗎?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說,如果我們犯了錯誤,就要說“對不起”。如果別人說“對不起”,要禮貌地回答:“沒關系”。
在生活中,很少考慮后果;承擔沒有意識的小錯誤,對規則視而不見,對“契約精神”視而不見。給別人造成不便后,可以理直氣壯地請求別人的包容。
三
兒子小伙伴的媽媽知道我在圖書館辦了借書證。所以有一次,我們一起去的時候,她用我的卡借書。我告訴她要按時還書,如果過期了,她還是要交罰款。她欣然答應。
但是前幾天我去借書,發現她借的那本還沒還,就打電話給她。她說:“我找不到書,所以沒人告訴我。不好意思。”我說:“如果找不到書,請提前告訴我。我得賠償,不然總會有不良記錄。”她說:“不就是一本書嗎?我說了對不起。”
耶!只是一本讓我看清一個人性格的書。別指望我會借給你任何東西,哪怕是一根針。
對不起不應該只是一句話,更應該是背后的承諾。
其實很多時候,讓我們生氣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當事人的態度。有時候,一句無心的對不起就像一個沒有重量的空包。不管收到多少,打開都是失望。
四
昨晚在衛生間洗澡,兒子突然沒經過我允許就推門進來了。我告訴他,“我在洗澡。”他趕緊說:“不好意思,我只想洗手。”我說廚房也可以洗。然后他出去了。
洗完澡后,我和兒子聊起了這個問題。首先,我是女生。女生洗澡的時候你不能進去。他說:“我知道。”那你為什么要去?我忘了,我沒跟你說過對不起嗎?對不起我們能假裝什么都沒發生嗎?兒子看著我說:“媽,我說了對不起,你還沒說沒事呢。”我說:“沒關系。這不是我要說的。當你的行為傷害了我,我為什么要說沒關系?”
兒子很委屈的表情看著我。我跟他說,兒子,我媽這次可以原諒你,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原諒你。以后做什么事,不要覺得別人說對不起就原諒你了。你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兒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不好意思,教育孩子真的沒那么簡單。不好意思,孩子說出來并不難,難的是有時候連自己都不知道哪里錯了。只是習慣性的說出來讓他覺得被原諒了。孩子根本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自己做錯了什么。有時候道歉還不夠,還需要補償對方。這是每個父母都應該教給孩子的。
每個人都會犯錯,犯錯后敢于承擔責任才是最可貴的。
當一個孩子撕破了一本書,他就被分配了修補和粘貼的工作。
如果孩子打翻了食物,讓他自己處理剩下的東西;
如果孩子傷害了他的小伙伴,讓他為對方做一件開心的事;
如果孩子弄壞了別人的玩具,讓他給別人一個新的。
如果孩子撞到別人,讓孩子扶他/她起來,問他/她疼不疼,給別人買藥、上藥。
孩子只有在錯誤的后果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受到教育。犯錯后及時補救,可以給孩子釋放負罪感的機會。讓孩子學會思考,獲得自律。而這種給予受害方補償和賠償的方式,讓孩子有機會學習公平的意義,讓他們以后不僅站在自己的角度,活在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里。
這是個真實的世界。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可以換來的,沒關系。不是每一個錯誤都會被理所當然地原諒。
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能換來“沒關系”。別人的“沒關系”是一種教育,不是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