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每到繁忙的季節,母親都格外辛勞。因為有很多的體力活,需要男人來做,父親因為工作不能回來幫忙,母親一個柔弱女人,卻要付出一般女人幾倍的辛勞,既要干集體的活,又要打理自家的地,還要照顧六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以及繁重的家務。
1978年,開始聯產承包責任制,田地分到農戶的手里,原有集體經濟被徹底打破,鄉親們的積極性都大大提高了。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自家育苗插秧,犁田耕地,噴灑農藥,肩挑背扛,遇到旱情,整夜抽水灌田……對于家中有男勞力的家庭來說,這不算什么,但是,對于母親來說,這些無疑是很難的事。但是,這些困難沒有把母親壓垮,反而讓母親更加堅強,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做,做不了就請親戚幫忙,母親經常說:“只有做不完的事,沒有做不了事。”
由于超負荷的農活和家務,三餐無規律,母親積勞成疾,先后患上胃病、支氣管炎、膽囊炎,常常頭疼發燒,為了搶農時,依舊不停勞作,由于辛勞過度,晚上時常會聽到母親發出那讓人揪心的疼痛的呻吟,剛四十出頭,母親額頭早早就出現道道的皺紋,兩鬢出現如霜的白發,一年四季臉色臘黃,長期的肩挑負重,腰板已經有點彎曲了。兒時記憶中,經??吹侥赣H拖著疲憊的身軀,披著星輝歸來,看著母親那步履蹣跚的背影,陣陣心酸襲來。
母親,大名叫謝守英,1933年出生,聽母親說她18歲就嫁過來,那時條件很簡陋,母親嫁妝是一對簪子和一副手鐲,一個老式箱子。由于家境困難,從小沒有機會讀書,所以,母親目不識丁。但是,母親蘭心蕙質,心靈手巧,手工刺繡村里也無人能比,家里枕套和繡花鞋都由母親親手繡制;母親心地善良,濟困扶危,除收養嫂嫂,扶養成人外,自己食不果腹,還接濟了身有殘疾的孤兒,幫扶兄弟和親戚;母親仁慈寬厚,樂善好施,對待有困難的鄉里鄉親,毫不吝嗇,傾囊相助,自己家揭不開鍋,還借米借油給鄰居;母親不計得失,在兄弟和妯娌中,總是和藹謙讓,在鄰里中,與人為善,處處為他人著想。
在母親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不僅僅是這些,中國幾千年來女性身上的特質,在母親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善良樸實是母親身上散發出來的特有品質;不畏艱難困苦,是母親多年持有的生活態度;堅持不懈一直是她生活的動力……
按理說,兒女大了,條件好了,應該盡享清福,可母親年輕時苦過累過,兒女大了,又要為兒女操勞,年老落下一身毛病。由于辛勞過度,母親剛逾花甲之年,膽囊炎、心臟病等毛病就顯現出來,而且心臟病一直折磨她很多年,古稀之年,心臟和支氣管必須依賴藥物,住院治療也是常有的事……
每逢節假日,兒女們都回來探望父母,看到兒孫滿堂,寡言少語的母親總是目光慈祥,經常下廚房親手做上一桌豐盛的菜肴。雖然母親的背影已經有些佝僂了,但是從她的言語中,依舊能看到母親臉上掩飾不住的欣慰笑容。
這是一個讓人心痛的六月,初夏的風,濕熱中帶著一絲涼意,初夏的雨,綿綿中夾著灰暗,2016年端午節前夕,母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母親,您經受了那么多病痛的折磨,現在羽化成仙,鶴跨瑤池了;母親,天堂里一定沒有病痛,沒有憂愁,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