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龍角可能是很多次了,如我一樣,和龍角山的日出有著無數次貼膚的接觸,著迷于日出時的那抹燦爛,以至成了太陽虔誠的信徒。每看一次日出是不是有著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感受?每一次發在朋友圈、抖音、快手、百度上的視頻,都記載著一次次不同的驚嘆和呼喊。那迸發出五彩光芒的太陽神,總以昭示的目光,啟迪我們找到將來,找到遠方,找到路牌。在這離太陽最近的龍角山上,我們總是一路癡情的追趕,心也跟著曼舞的輕風和騰揚的裙袂飄飛,傳說里的“飛天”大概就是此般可愛模樣吧。那太陽呢?在日出剎那也毫不吝嗇地給力,把最完美的風姿呈現給我們。萬物的靈魂被震懾了,被駕馭了,忽略了自身個性,產生了共有的普遍的情懷,情不自禁地得到共鳴:“哦,好美哦,好美哦……”
在龍角山看日出,大都會選擇在山頂上露營。夜半時分,幾百頂帳篷,都是安分平靜的,共享著大山那份恬靜與安謐。雖已是“十一”長假的秋中,夏還沒有踩住剎車,山下依然滾燙如火。而山上呢?那風兒輕撫,涼意沁人心脾,讓白日里的疲憊拋在九霄云外,借著星光的溫柔,酣然入夢。那繁星撒了滿滿一天,時不時有不知去向的流星滑落。此情此景,讓我惆悵百轉,忽地想起平日里《致友人》話語:“這世界本無思念,是你提著幾顆星星走過,從此就長滿了相思。這世界,本無遠方,是你帶著星星離開,從此就多了個天涯……”
離醒來近在咫尺,天空淺灰淺灰的,全是入秋的標記。娥眉般的月兒,不知什么時候掛在東山頂的松樹梢上,怯生生的搖呀搖,那羞澀模樣兒,讓人生了無限愛憐。在山頭放眼四望,山腳下,村落朦朧惺忪,大冶城可是一夜未眠。
在大山里,我想第一個叫醒我們的應該是那山鳥兒吧。可黎明前,打破寧靜的是露營的年輕人。他們終是安耐不住那顆躁動的心,紛紛走出帳篷,尋找最佳位置,支起了拍攝的工具,擺好了無人機,努力地凝望著黑壓壓的東方出神。他們都比那鳥兒早,比那太陽起得更早。
太陽還沒有升起來,黎明前的黑是最深的,深得難以分清哪是天,哪是地。只有圍在山腳的燈火,嵌在天上的星辰,提示著我們,地在星辰的下面,天在燈火的上頭。
東方的天空慢慢泛起淺青色的晨光,混沌的天地被淺淺的一線殷紅漸漸隔開。那道線從東到南,從南至西,一點點減弱,直到西天尋不到一點跡象。就算你不懂數學的幾何學,也能從分明的輪廓,找到西天上線與線、心與心的交匯點。那嫣紅的天地界線,如割裂的長長傷口,大概是那開天劈地的盤古,用利斧劈開的吧。
眨眼間,那胭脂色線兒從中間一點點變寬,宛若矜持的少女抿嘴不語的唇兒,真想,真的想靠近前去深情一吻。
一會兒,那紅線漸漸寬了,恰似音波顯示器那顫動永不會累的指示標符,不停地跳呀跳,晃呀晃。地平線的平靜被瞬間打破,天穹如煙波浩渺的大海。霞光磅礴如潮,不可一世從天邊猛撲入眼簾,讓萬物無法躲閃。潮水漫過沉沉的夜,趕走了所有的平靜和寂寞。
再過一會兒,太陽如大姑娘紅撲撲的臉龐,略帶羞怯,半遮半掩地緩緩上升。當掀起那殷紅的蓋頭,轟的一下太陽跳出波瀾壯闊的地平線。那光芒宛如天地間堆積的千萬水晶,每個點同時著力,噴射出五彩的光亮。世界的每一根神經,人們的每一顆顫動的心,都繃得緊緊的,深陷在某一點上。每一顆心都演變成晶瑩透明的水晶,跟隨太陽的走向,被光明蕩滌、赤化、淹沒。……大地是金色融和的,草木是金色融和的,人也是金色融和的。萬道霞光,把整個世界都燙得金光燦燦。再回頭找那瞬息同輝過的月牙,已是悄無聲息退場。山下通明的燈火呢,也被太陽的潮水澆滅。在上空回縈著的只有人們那不約而同的共鳴:“哦,好美哦,好美哦……”
“朋友們,我是販賣清晨的販子,此刻只有把朝陽以禮相送啦……”友人邊看日出邊發出聲嘶力竭的呼喊,感情認真投入,五十大幾的人可愛得似個孩子。他那很是煽情的話語,那情不自禁的表達,簡單得讓自己都感動得流下淚兒,也贏得了大家贊許的目光。有的朋友把雙手伸得高高的,半握拳頭,那不像是去對接與擁抱,似乎想截住瞬間的朝陽,讓那剎那成為永恒。有的朋友,雙手合成心形,把那輪殷紅的太陽捧在滾燙的手心里,他是要把心兒交給太陽?還是要把龍角山的太陽打包帶回家中?我們走的這一遭,只為看到太陽初醒的臉。在日出的剎那,終是明白了莊稼是如何幸福地活過一茬又一茬,太陽底下的子孫是如何追求光明一程又一程的。
我去泰山看過日出,總感覺那里的太陽總有生分的遠,也許是泰山太高傲的緣故吧;我去海上看過日出,總感覺那日出對人們的表白太輕率,也許是大海太狂妄的緣故吧;我在城市里看過日出,總感覺那是很勢利的眼睛,也許是城市太市儈的緣故吧。唯有龍角山的日出,流露著母親慈祥深遠的目光,晃悠著大姑娘羞澀透明的眼神,有父愛的牟利和深情的守望,有大家庭的親切與溫暖。“太陽是村莊的牲口……”這是誰沒心沒肺的咒語呀,分明那太陽是村莊的保姆,不,是坦蕩無私的母親呀。多想活成一株植物,除了光合作用什么都不需要。歲月一聲不響,龍角山的故事卻在心田流淌,它用緣分寄去所有思念,用微笑寄去無限憧憬,再送給你一個蔚藍的清晨!
“大山的子孫喲,愛太陽嘍,太陽那個愛著喲,山里的人嘍……”不知道是誰甜甜的歌聲,那般婉轉悠長。從身邊送到太陽的那方,再從太陽的那方修飾一番又傳了回來。這傳回的歌聲更具磁性,更加凝重,純靜清朗。這是天地人的和諧相遇,才完成上蒼與下界默契的合作,譜寫出華美的樂章!我想,歌聲中的“十八彎”一定是由龍角山“十八拐”的靈感而發的吧。
美在何方?我時常自問,總認為美在遙遠的地方。今天,我用發現的眼,看到了最為壯觀的美,它就在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在龍角山的日出里。taiks.com
朋友,如果你不知道把清晨那輪旭日放在心中的什么地方,請把她放進靈魂里吧,這樣美好才能把更美好裝進你的心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