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有女,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外甥女要出嫁了!按照傳統的風俗,娘家眾親人在婚禮前的好日子里去進行“填箱”儀式。帶著娃去參加,幾個小娃在新房里,在飯店里玩得不亦樂乎。
晚上回到家,小娃忽然問我:“我們去的那個新房子是哪里啊?”“是大姑家的姐姐的家啊,姐姐已經長大了,要結婚了,有自己的家了,以后就不住在大姑的家里了。你明白了吧?”小娃嗯了一聲,然后又問“那我的姐姐呢?”我當時并未理解其意,“你的姐姐還在上學啊。”“是不是姐姐長大了也要有自己的家啊?”“是啊,你的姐姐現在年齡還小,還在上學,等她長大了,有自己的家了以后,就不住在我們這個家里了。”娃忽然往被子里縮了一下,然后很認真地說“我希望我的姐姐長大了,能離我們近一點,不要離我們太遠了。”
我忍不住笑起來,邊笑邊安慰他“等姐姐回來,我就告訴她,讓她以后不要我們太遠了。”看見他還是不開心的樣子,就耐心地告訴他“孩子長大了,都會有自己的家,哦,對了,我記得你們是不是學過一篇課文,叫《植物媽媽有辦法》?那篇課文里怎么說的來,“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小娃卻不說話,也不和我一起背課文,看上去頗有些傷感的樣子。于是又趕緊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背乘法口訣或者背古詩。
娃終于睡熟了,不知道是不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喝了很多酒的緣故,我居然有些失眠。聽人說喝了酒之后能睡覺,我卻越來越清醒,想起來看點書,想起來寫點東西,總之毫無睡意。看著小娃熟睡的臉,想著他的小傷感,我忍不住笑起來,笑著笑著,卻又忍不住濕了眼眶。
想起女兒小時候,家里還沒有私家車,每次回老家的時候,都要早早地起床去坐車,尤其是冬天,去坐早班車的時候天還幾乎沒亮。有一次小小的女兒居然說“為什么我們去姥娘家這么費事啊?”我只能安慰她“是因為我們離姥娘家太遠了,所以回去一趟才這么費事。”然后我又故意逗她“你長大了可不要離我們太遠哈。”我記得她笑著點頭答應,并且認真地說“那離我們家到學校這么遠行吧?”我連聲說行,我們忍不住相視哈哈大笑。
時光匆匆而過,每當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要成家了,我們總忍不住感慨時間過得真快。想起以前看過的那個打動了很多人的“協議書”--答應爸爸長大絕不遠嫁!遠嫁的女兒是父母最遙遠的牽掛,是一場沒有退路的豪賭,是無法用語言確切表達的酸甜苦辣。
我忍不住記錄下小娃的想法,并且等女兒回來一定要告訴她,能夠讓她感受到家的溫暖和家人的關愛,告訴她,她永遠是這個家里最重要的一員,也許生活會讓我們聚少離多,但是家人的牽掛和關愛會永遠伴隨著她,她會是家人心中永遠的無可替代的寶貝。孩子樸素的心靈里藏著最質樸的想法,也許有些詞不達意,我相信那是最純真的表達。
親愛的姐姐,希望,你,不要遠嫁!
【編者按】:人間至真是親情,親情最真在幼年。對親人的依戀,對離別的恐慌,都在本文的最后一句,讓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