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我很高興與你分享我和一本書的故事。 首先,不是你自己優秀,而是巧合。
十幾歲的時候,有一次去同村的姑姑家串門,正好趕上姑姑家收拾住了多年的老房子。
那時候農村的房子多是土墻,人們的生活條件極差。
出于對知識的渴望和好奇,我在姨媽家清理出來的垃圾堆里看到了一本爛得很厲害的舊書。 它沒有書皮的標題,前后都被蟲子吃了。 整本書都發霉了,又黃又臟。 我翻了翻,覺得內容不錯。我把它帶回家,去掉不完整的書頁,用紙包好,小心翼翼地用縫紉針重新裝訂。我日夜看著它。 雖然書的正面少了22頁,背面也少了很多,但它仍然是一件寶貝。不知不覺眼睛一亮,人生有了追求。有了奮斗的目標,你全身頓時熱血沸騰。 用現在的話說,書里所有的臺詞都充滿了正能量。
雖然不知道書名,但是內容很吸引人,很有啟發性。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吳運鐸。這本書是用第一人稱寫的,用繁體字印刷。很難看,但也能大致了解。 直到那時,我才從收音機里得知吳運鐸是新中國的“保羅”,這本書的名字就獻給了黨。 這本書是他自己的故事。
他的老家是湖北武漢。1917年生于江西萍鄉,1991年卒于北京。 蘇聯莫斯科也為他修建了“中國保羅紀念館”。
對了,我阿姨家沒人是黨員。能在她家看到這本書,多少有點意外。
我從中專走上社會的時候,特意買了一本送給班里最好的同學。 具體是給了省里東部煤城的一個同學。 那時候學校不允許談戀愛,很多人“愛你的時候都無法敞開心扉”,同學之間的友誼純潔無瑕。 后來這個同學的一個學妹在這里當了七級官。據說官位還是比較高的。
后來我又在市里的書店花五毛錢買了一本。這是第五版,157頁。 不記得又看了多少遍。現在,它也很破舊了,但它一直珍藏在我身邊,沒有扔掉。
從1953年7月第一版到1983年12月第五版,共印了45次,可見這本書在當時的影響力。
第五版的“提要”是這樣寫的:“吳運鐸同志原來是個煤礦工人。抗日戰爭時期,他接受黨的教育,加入革命力量,和同志們一起努力制造武器,建立兵工廠。 他一次次冒著生命危險,緊急突擊,三次負傷。 他總是以頑強的意志和對革命的無限忠誠戰勝死亡的威脅。 他躺在病床上時,也緊張地學習,堅持寫作和科學實驗,充滿了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這本書是這個普通工人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真實記錄...”
吳運鐸在書的最后一頁深情地寫道:“親愛的同志們!每個青年都應該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戰士,隨時準備去最艱苦、最困難、最需要的地方……把我們的力量、智慧、生命和一切獻給祖國、人民和黨……在實現人類最高理想共產主義的斗爭中做一個無限忠誠的戰士,堅持下去!!
吳運鐸因為軍事工程的原因,失去了左眼、左手和右腿。盡管做了20多次手術,但他的身上仍留有幾十塊彈片。 黨和人民沒有忘記吳運鐸。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全國特邀勞動模范” 1951年10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鋼鐵是這樣煉成的——中國鐵騎英雄吳運鐸簡介》的專題報道 1991年6月,國家建立了吳運鐸紀念館。 2009年,吳運鐸當選“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百名英雄模范人物” 榮獲2019年“最美奮斗者”稱號 2021年5月31日,《人民日報》在6版又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吳運鐸:把一切都交給黨》
幾十年過去了。 “把一切都獻給黨”早已深入我的腦海,而吳運鐸也早已是我一生崇拜的英雄,所以今天我在這里,再次向大家講述吳運鐸和吳運鐸的“把一切都獻給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