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都有不希望自己的朋友或者親人看到的一面。 但是每個人的心里都充滿了流言蜚語。我們總是對別人的生活經歷感興趣,想知道我們的朋友和親戚過得怎么樣。 好在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即使不能經常見到一些朋友,我們也可以用手機了解彼此的動態。
這個時候,朋友圈就成了人們社交的主要陣地。無論是和熟悉的朋友聊天,還是想認識一個陌生人,我們都會下意識地打開對方的朋友圈。 朋友圈發布的內容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人內心的想法、性格和愛好。
朋友圈剛興起的時候,很多人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朋友圈里,積極評論朋友發布的內容。 后來人們逐漸意識到,自己在朋友圈分享的內容太多,一些過時的信息既不愿意刪除,也不愿意讓別人看到。
很快朋友圈推出了三天可見的功能。 這個功能既滿足了人們發送好友的欲望,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隱私。 但這個功能上線后,人們發朋友圈的熱度逐漸消散,很多人不會像以前那樣頻繁發朋友圈了。
設置三天可見的原因
其實這個功能在朋友圈就能看到三天,是網友們等了很久才推出的。 可見大部分人都有類似的隱私需求,不希望別人過多關注自己的朋友圈。 這種變化與社交平臺性質的變化有關。
以前大家只愿意加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和家人為好友。微信朋友圈就像自己生活中的一個小圈子,需要防范的人不多。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平臺的進一步優化,微信只是從一個交友平臺變成了一個工作軟件。
有時候我們甚至要偶爾加工作好友為微信好友。 這種變化讓我們的微信好友越來越復雜。即使我們在發朋友圈的時候可以進行群體選擇,但大多數人并沒有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去仔細篩選。
更何況我們很多分組都是為了自己方便,把同事同學分組在一起。 有些人雖然同屬一個群體,但也有親疏遠近的區別。 這個功能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三天,既能滿足大家發朋友圈的沖動,又能防止自己的真實信息被不熟悉的人看到。在實際應用中還是很受歡迎的。
三天可見的影響力
僅僅從好友的角度來說,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好朋友使用這個功能。 也許我們總是高估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 當我們認為自己和某人是親密的朋友時,我們期望對方給我們優待,享受別人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
當我們興奮地點開朋友圈的時候,發現彼此的圈子里只有三天可見。 這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心理落差,認為自己在對方心中沒有地位,和那些普通朋友沒什么區別。 即使記得不想和對方聊天,這個時候也會淡去。
對于那些為了生活而不斷奔波,沒有太多時間關注社交網絡的人來說,在閑暇之余與曾經的朋友重新交往,查看朋友圈的內容,是最便捷的方式。 如果我們點開對方的頭像,只能看到三天可見的提醒,會有一種失落感。
這個殘酷的現實會讓我們意識到,在過去分離的時光里,我們真的失去了和對方一起見證人生的機會。 這種暗示似乎在不斷暗示,從我們決定分開的那一刻起,這段感情就停留在了過去。
當身邊的朋友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對彼此的感情和態度也會慢慢改變。 無論是家里的長輩,還是我們多年未見的好朋友,一旦對方意識到這種隔閡的存在,在與我們相處時都會表現得更加禮貌和謹慎,生怕一不小心破壞了原本和諧的關系。
有些老年人不了解這個功能,甚至認為家人不喜歡自己,偷偷刪除自己。 如果對此一無所知,不了解對方的情緒變化,雙方的誤會就會越來越大。 一旦我們和朋友家人有了這種心理障礙,即使有再多的后續解釋,對方對我們的感情也不會回到最初的純粹狀態。
朋友圈存在的意義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千里之外的人看到我們每天的狀態。 即使我們更在意自己的隱私,不想讓其他陌生人看到我們的真實生活,我們也不應該給所有的朋友設置三天能見度。
真情最珍貴。生活中沒有多少人愿意關心我們的生活,設身處地的理解我們的感受。 關系一般的陌生人,即使看到你的朋友圈,也不一定愿意打開仔細瀏覽。 盲目設置三天這個功能,可能只會傷害到愿意關心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