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我時,你就吃一粒糖,這樣的想念甜甜的。這是一個母親對她4歲的孩子說的。
當時的陽光暖暖的,母親躺在病床上,兩頰微微泛起紅光,父親把她抱到母親跟前,母親撫摸著頭對她說:“孩子,媽媽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來,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這樣,媽媽就知道你想媽媽了。”
在一個溫暖的午后,孩子的媽媽安然地閉上了眼睛,她以為母親睡著了,所以,她沒有哭。后來,在她的床頭、兜里,甚至是文具盒里,父親都會給她塞上幾粒糖果,她明白,這是用來想母親用的。
那時候,別的孩子想媽媽的時候都哇哇大叫,唯有她,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品著一顆糖果的香滑與甜美,這種想念沒有絲毫痛苦,相反,還增添了許多美妙和幸福。
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布置了第一篇作文,名字就是《想念》。她在自己的作文里這樣寫到“想念,就像嘴里含著一粒糖的感覺,甜甜的,有草莓味,有巧克力味,還有蘋果味呢,每一種味道都調皮地停留在心里,它們在與我捉迷藏。”那次,語文老師給了她一個大大的“紅五星”,還在“紅五星”的后面寫了一大段評語,夸贊她想象力豐富。
上初中的時候,她養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在她日記的扉頁,模仿一個詩人的寫法,寫了這樣一首詩:“吃一粒糖的時候哦,心會暖暖的,很甜;想念一個人的時候,心也會暖暖的,很甜;想一個人的時候,總會吃很多糖;吃很多糖的時候,總會想念一個人;糖被吃下去,化作一片汪洋;媽媽就在汪洋里劃著小舟,一下下地向我駛來;她沖我笑著,手里的船槳一下一下,讓人好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