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十六歲那年暑假,“夢想”二字逐漸在我心中生根發芽,我開始更加堅定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但在那之前,我的生活一片混亂。
有時候會不經意間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那時候的我是那么的無知和幼稚,大人們口中的大道理似乎都與我無關。記得夏天的時候,我穿著花裙子在院子里玩,抬頭望去,是一片藍天,像兒時的思緒一樣純凈。
不知道什么時候,我開始慢慢明白了一些道理,開始慢慢接觸外界,開始對現實有所窺見,開始學會世俗的待人接物。其實有時候我也后悔長大了。突然要接受這么多的真相,要學會承擔責任,要開始重新去看待和發現現實世界。
當我感覺自己像一個試圖了解世界和社會的盲人時,我知道我必須面對、學習和重新審視一些事情。
而在這條路上,我跌跌撞撞。
第二部分
我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女孩。很少和外界交流自己的想法,開始覺得沒什么,只是生活有點無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同學身邊都是玩伴和好朋友,我每天都是一個人。最痛苦的是小時候無處傾訴,沒有人愿意聽我開心難過的故事,包括我的父母。
因為在他們眼里,我可能只是一個很內向很乖巧的小女孩,或者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沒必要理會我幼稚的話語。童年時代,自卑和自閉根深蒂固,孤獨和隱忍成為我漫長童年的縮影。
幾年前我得了抑郁癥,但我沒有告訴家人。我怕他們不理解,會笑。是啊,年紀輕輕,什么都不用擔心,又有什么抑郁癥?只是在呻吟。但是他們從來不明白。當時心里充滿了絕望。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在群體中被孤立的感覺。那時候,我才知道什么叫不公。我在想,這么小的孩子不應該承受這么多委屈。十幾歲的時候,我記得的只有對周圍環境的恐懼和不滿。
別人越不理解我,我越委屈自己。這么多年過去了,在心里停滯了很久的感情終于一點一點的顯現出來了。
初中的時候,在一個新的環境里,我比較主動的和同學打交道。但是我還是很自卑。聽到同學聊八卦,聊衣服,聊服裝,我還是會默默避開。
但是,我初二那段傻傻的初戀還是讓我改變了很多。那種微妙的情感和記憶中的少年,曾經是我遙遠的夢想,現在回想起來依然不敢輕易觸碰。當我戰戰兢兢的走在這種感情里,我不再孤獨,開始學會放下內心。之后不管是為了友情還是親情,我都愿意用真心去擁抱和愛一個人。
但很快又跌入低谷。結束了。現在想起來很好笑。我曾經這樣怪誕地談過我的初戀。最后,我們說了最傷害對方的話。那些東西對我來說都是心里隱隱的痛,不敢去碰。但是,我還是忘不了。
當時覺得看一些悲情小說,寫一些悲情春秋,是最絕望的。
第三部分
但現實告訴我不是。
從初二到現在,足以讓我的心靈更加堅強。但現實離你更近。
我不再相信少年口中所謂的永恒,漸漸的旁觀。那些都是脆弱而美麗的謊言。
但我還是不可避免的開始反抗,反抗父母。
我覺得我對父母的叛逆總是注定的,否則我不會因為生活中的小事和父親吵架。其實我覺得我也沒那么差。至少我沒有墮落。我沒有自暴自棄,我自己也克服了抑郁癥。但我還是吸在父親眼里。
我看了一些課外書,像一些關于青春的文章。每次,父親總是用一種輕蔑又不解的語氣說我讀的東西很蠢。想買的衣服想買的時候,爸爸總是說我有什么審美標準;我小心翼翼地把畫畫給他看,他一臉不屑;看著我的好友列表,父親會淡淡地說你交了什么朋友;當我終于鼓起勇氣拿起文章給雜志投稿時,父親輕蔑地說,連我都不喜歡你的水平…
沒辦法。我爸是個摳門的人,會夸別人,而每當我給他提建議的時候,我爸只是一句話就讓我無言以對:“不管我有多壞,我都會支持你。再好的人,現在也無法獨立。”
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內心是深深沮喪的。正因為如此,我比同齡人成熟了一點。
我曾經不經意的說過,我其實夢想著有一天我也能有錢,因為這樣,我被同學嘲笑俗氣,諷刺尷尬。實際上,我沒有完成。我想說,我希望我能有錢,靠自己的能力去賺,因為這樣我才能站直了,在大人面前說話。
是的,我通過大人的眼睛看到了太多無奈的事情。有時候我爸說我這么俗氣是為了教育我,我就想指著他說:“我都是拜你所賜。”但是我沒有,因為在我心里,他有權利教育我。他是我爸爸,我還是走不出他的生活。
第四部分
是的,我家不是很有錢,到現在生活費都會很高。我不是不知道父親的壓力有多大,但是父親一直在給我傳遞那種想法,讓我哭笑不得。
今年中考沒考上重點中學,知道爸爸會更難。
有一天我爸在家奚落我,我忍不住還嘴。
“你沒有想到你每天在家說這個不好或者那個不好。你從未鼓勵過我。在你眼里,我充滿了缺點。怎么才能考好?”當我說一些話的時候,我覺得太傷人了,但是當我說一些傷人的話的時候,我總是真心的。
“你現在好了嗎?翅膀硬了?那就出去飛吧,管好自己的事,沒人會說你的。”我輸了。我明白了,面對現實,我們必須逆來順受。這句話比那些所謂悲傷的情話更讓我痛苦難忘。有時候覺得爸爸有時候忘了我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女孩。
那時候,我的夢想是寫作。做一名自由作家。因為在文字的世界里,我可以找到一點安慰,可以短暫的逃離現實。
我對這個世界多么失望,我多么熱愛文字。
在夢想和現實中,在對文字的熱愛和父親的嚴厲批評中,在夢想的努力中,在和別人冷漠的眼神中,我真的一步一步的成長了。
而且也開始接受這樣的環境。雖然父親說我看的都是破書,但我一次次買回來他都沒有阻止我。雖然他抱怨我不獨立,但還是給了我足夠的生活費;雖然他說所有的朋友都是我交的,但他還是同意讓我和朋友出去玩。雖然生活的困難增加了他的負擔,但他的父親仍然堅守工作,養家糊口。雖然他不愿意吃那些洋快餐,但他的父親把最好的食物留給了我。雖然我已經長這么大了,但父親總是擔心我的安全和健康…
今年暑假我會去青島旅游,回來后和父母分享有趣的經歷。突然父親淡淡地說:“哎,你父親這么大年紀了,還沒出省,還活著。”
我問:“那你為什么不去?”
“切,我去了你就可以走了,所以我給你攢著。反正我沒興趣。”我看到父親臉上露出一絲苦笑,流露出無奈。
其實我當時就覺得很難受。時間可能變化太大了,以至于父親從年輕變成了愿意犧牲自己擁有的和應該享受的留給孩子。
有那么一瞬間,我覺得我爸爸很可愛。
第五部分
這些都是我從小到大的樣子,好像沒有什么大起大落,劇情一點也不跌宕起伏,沒什么特別的。但我就是這樣,一個很普通的孩子,一個有夢想的孩子。
有時候很羨慕生活條件好的孩子,因為世界上總有一些人天生就能得到,我們要努力才能得到。
每當我絕望,或失望,努力失敗,我總是想起我的夢想。
我回想起很久以前那個拿起筆寫一篇柔情文章的小女孩;我會想起在圖書館待了一整天的日子;想起以前語文課上讀自己范文的初中女生;還有和少年的承諾,永遠陪伴;一個傷心的孩子,在那之后很失望;我想起了那個深夜寫作打字為夢想努力的女孩;想起了和朋友一起歡歌笑語的樣子;想起了和父母吵架的時候;以及在不同城市留下的足跡。
因為這些感傷的感情,我愿意堅強的活著,努力的活著,努力的活著。
這些微小的情感組成了人生的大書。而我在這本書里,一點點感動,一點點失望,一點點努力,一步步穩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