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采訪了一位老兵,文老先生,他早在17歲就進了軍營。 提起自己9年的軍旅生涯,62歲的他略顯滄桑的臉上依然充滿了掩飾不住的激動和自豪。 文加入了當時保密的中國軍隊第二炮兵某團。當時核武器研究的重任就落在了這個團身上。
文老在部隊的主要工作就是當司機,開軍車,運送各種重要物資到全國各地。 回憶起那些輝煌的歲月,文老依然向我們流露出由衷的、抑制不住的自豪。“我們出任務的時候,當地派出所要給我們開道,我們開的軍車都是法國進口的先進產品!”,文老帶著地方口音自豪地說
就是這樣一個60歲的老人,盡管歷經滄桑,卻絲毫沒有被歲月壓彎。 任的切肉刀無情地掃過他的臉頰,他依然沒有顯老。即使世界變了,他依然保持著自己在部隊最初的真實和純粹。 我突然覺得很羨慕這樣有軍旅生涯的軍人。他們思想單純,生活簡單,不會生氣,不會因為追求物質而苦惱,也不會因為羨慕別人的享受而厭世。 不要什么都貪,就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和家人。 他們珍惜親情,友情,親情,愛情,友情。 即使面對陌生人,也堅持要一起吃飯,即使堅決拒絕,也不忘再次邀請我們去做客。這是一個多么可愛的老人,我從心底里喜歡他。
和文老一樣,喜歡看軍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 說到興起,文老突然想起手里的一張CD,堅持要給我們看。這是去年全國老戰士到廣西掃墓,為越南犧牲的英烈掃墓的紀實視頻。 來自全國各地的抗戰老兵代表和英烈家屬齊聚烈士紀念碑。當時的情形,戰友和家屬代表的發言鏗鏘有力,但其中透露出的辛酸,讓任何人都忍不住落淚。 也許我們年輕一代很多人無法理解這種感覺,但這恰恰是我們年輕一代所缺乏的。現在生活太安逸了,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的親情和社會風氣的影響,讓我們這一代很多孩子缺乏艱苦奮斗和為國愛國犧牲的精神。 我覺得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老一輩革命家對沙場戰斗的烈士不置可否,對紅色文化漠不關心。青少年要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家國意識。
有一句話,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有英雄卻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是無可救藥的民族。 這些老兵和烈士是我們的英雄,我們應該尊敬他們。 長征精神,革命精神,不怕犧牲不怕流血,敢于為祖國扛槍的精神,是我們民族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