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很多時候我們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但是沒有人回答。 因為我們對生活的無知,對自我價值的迷失。
經常聽人說,我小時候的目標就是讀書。長大后步入社會賺錢。結婚的時候,無疑更多的是參與家庭生產。在我的晚年,我在為我的孩子攢錢買房子。
普世,這是中國人的人生目標。 一代代人都在秉承這一宗旨,發揚這一優秀傳統。 好在還是有零星的朋友忍不住在網上留言提問。這樣固定的框架真的是一種好的生活方式嗎?或許他們已經從根本上間接否定了這樣一種無聊的人生理念。 但少數不能改變整體趨勢
想想也正常。祖先血液里遺留下來的觀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它需要思想、態度和行為的改變,就像愚人移山一樣。只有經過多年的思想積累,才能潛移默化地改變大局。
有時候很羨慕外國人的生活理念,佩服他們在自由思想上的努力,不被傳統觀念束縛,敢于創新,挑戰命運。 那種“想沖就沖,輸了就要重來”是中國人骨子里缺乏的決心,因為受父母影響,他們習慣了規避風險,傾向于穩健。 當然,有些人會敢于冒險,但有幾個是優秀的。 在中國,成功是教科書,失敗叫叛國。
一般人是不敢冒這個險的,因為萬一失敗了,來自周圍人的壓力,來自群眾的質疑目光,足以消磨他們脆弱的自尊心,所以他們做不到硬來。
這也源于我們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要好好學習,努力考第一,工作穩定,不支持創業。我們結婚的時候,臉上看起來是那么的燦爛。 事實上,這樣的框架已經把他們牢牢地束縛在下一代身上,就像一個魔爪束縛著每一代人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思想,不敢越權。
這無疑是思想最大的束縛,也是人生哲學最大的空虛。 基于框架的生活不是自我生活。 我一生都在別人的成就中掙扎,向家人解釋,美其名曰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卻迷失了自己。
我挺支持人們古老而美好的生活觀念,在教育上給予足夠的自由,讓孩子不受干擾的創造自己的空間,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不要束縛雙方。等他們老了,會手牽手在海邊買個海景房,看大海的潮起潮落,品味生活的味道,樂觀向上,有自己的追求。 你會發現他們的生活方式幾乎都是不可復制的,都有自己的一片藍天,也不會太羨慕別人。
因為他們從根本上追求的是更高的幸福指數,這種幸福不一定是高薪的工作,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名氣。哪怕只是開個小咖啡店,看著街上人來人往,也會很滿足。這就是對自我價值的認知。 顯然,我們許多中國人傾向于把金錢和名譽放在第一位。 據調查研究,晚年以賺錢為目標,常年旅游、社交的人,幸福指數比做自己喜歡的事但收入不多的人低30%。 在定制化的生活框架里,你總會感到空虛,心靈得不到滿足。 但毫無疑問,80%的人還是會這么做。市場競爭太激烈,虛榮心膨脹,優越感誘惑著每個人。
但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人保持本心,過著平淡的生活,過得比誰都開心。
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一直在盲目的忙碌,期望家人忙碌,為自己的未來奮斗,為小康生活奮斗。我們一刻也不敢閑著,但在所有的榮耀之后,我們可以回頭細數。除了那些黃金價值觀,還有什么是你發自內心的驕傲?恐怕不行。
我們連初心都沒問過。為什么我們會期待心靈之光照耀我們?只有真正深入地探索我們對人生的追求,命運才能通過我們充滿靈性的心靈給我們想要的答案。 只有深挖自己現有目標的人,才會從靈魂的根上滋生出一種特殊的使命感,引導你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那是高于生活的靈魂。 只有深入探索自我,傾聽并跟隨內心的呼喚,才能充分理解生活的目的。 這是自我生命的高級發展,讓你在生命中上一層樓就明白了。這就是幸福指數,是自我價值的最終實現。
忙的時候,不妨讓自己休息一下,泡一壺茶,靜心。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你自然會知道有一種生活,叫做活著。 那是一種高尚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