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以后,中國江南地區氣溫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數都會明顯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夏節氣的農事活動及養生原則,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立夏節氣的農事活動
一、蔬菜
立夏至小滿期間,氣候異常,忽冷忽熱,并伴有沙塵天氣,致使給各種保護地栽培的作物帶來了不利影響。一是病害多,越冬茬瓜類、茄果類死秧現象較遍,蔓枯、立枯、青枯病、霜霉、疫病時有發生。二是生長不正常茄果類果實膨大不均勻、空洞果、畸形果多,瓜類出現秧蔓旺長、尖嘴瓜、彎瓜較多。
因此,在管理上要掌握晴天棚內24℃就要通風,中午不要超過32℃。夜間氣溫過高留通風口,在通底風時要在棚內前邊增設約60-80厘米高的迎風膜,以減緩通風時對作物的影響(要再次固定好壓膜繩,防大風吹毀棚膜)。使棚內晝夜溫差達10-15℃以上,保持早晨最低溫度在12-15℃,有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長。對死秧三分之一以上的棚應進行土壤消毒后換茬,采用土壤凈化劑(石灰氮-氰胺化鈣)加秸稈或植物秧蔓,進行深翻25-30厘米,起壟、蓋膜、灌水、密閉大棚,高溫消毒20-25天,可有效防治土傳病蟲(根結線蟲)害及連作障礙引起的生理病害。
1、種或育苗的作物
立夏前后播種半夏黃瓜、豇豆(豆角)、育苗麥茬茄子、冬瓜。
2、病蟲害防治
在育苗過程中結合防治病蟲病,對各種保護設施栽培的多種作物,要注意防治白粉虱、蚜蟲、斑潛蠅,特別是大棚內害蟲要在5月上旬集中消滅在棚內,以減少遷飛到露地,造成更大的危害。
二、果樹
1、柑橘
做好保花保果,謝花后及時噴施1~2次葉面營養液和保果劑,并抹去過多的新梢。認真搞好花后病蟲害防治,重點是瘡痂病、樹脂病(黑點病)及紅蜘蛛、蚧(矢尖蚧)類、卷葉蛾等病蟲害。
2、楊梅
繼續抓好保果治蟲為中心的管理。刨樹盤、蓋土和覆草等保水保肥措施,如遇干旱天氣,應及時進行樹冠噴水,以減少落果。增施壯果促梢肥。株施硫酸鉀1~3kg,菜餅2~3kg,于上旬結束。病蟲防治:尺蠖可用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褐斑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布。抓好蚧殼蟲的第一代若蟲防治,可用40%速撲殺乳油1500倍液或35%快克乳油1000倍液噴霧。點燈誘殺羽化的楊梅毛蟲成蟲,人工摘除蓑蛾蟲囊。
3、枇杷
及時施足采前肥,適時采摘,加強果實日燒病的預防、果實炭疽病的防治和枇杷黃毛蟲第一代幼蟲的防治工作。
4、桃
夏季修剪為中心,及時進行疏果、套袋和追肥等工作。
5、櫻桃(大櫻桃)
以促進花芽分化為中心,加強采后管理和防治刺蛾、蓑蛾、天幕毛蟲、舉尾毛蟲、枯葉蛾、桃小葉蟬、紅蜘蛛、天牛等害蟲。
6、葡萄
以夏季修剪為重點,加強黑痘病、霜霉病、透翅蛾、葡萄粉蚧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7、梨
以控制新梢過度生長、控制著果量、促進新梢花芽分化為重點,加強梨網蝽、梨小食心蟲、金緣吉丁蟲和梨黑班病的防治工作。
三、畜牧
1、養肉用牛的專業戶,可以抓住這一時機,購進部分老殘耕牛用作催肥,可收到低投入高產出的效果。
2、生豬,良種公母豬配套規模場要抓好配種工作,做到全群滿懷。可利用黑麥草喂豬,可以減少仔豬水腫病的發生。注意在季節更替和氣候突變時,加強豬舍清潔衛生,豬舍的用具經常用10-20%石灰水消毒。
3、養禽專業戶要定期用20%石灰水對雞舍進行消毒和百毒殺帶雞消毒,除做好禽流感、雞瘟、法氏囊等病毒病預防外,還要著重預防雞球蟲病、禽霍亂等細菌性疾病的發生。
4、加強蚊蠅滅除工作,在飼料中應添加驅蟲劑。
5、防止乙腦、細小病毒病的發生,及過敏性皮炎的發生。
立夏節氣養生原則
1、立夏已至:養生重養“心”天熱宜戒怒
專家指出,習慣上,人們將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此時氣溫顯著升高,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炎暑降臨,雷雨增多,植物進入生長旺季,是一個重要節氣。
夏季與心氣相通,有利于心臟的生理活動,因此,要順應節氣的這種變化,保養心臟,專家表示,此時節,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氣血淤積,預防心臟病發作。
2、關注心臟保養:多做安靜的事情
隨著天氣的燥熱,我們的內心也會變的躁動不安。所以,炎熱的天氣,我們要做到“戒燥戒怒”,保持心境的平衡。在飲食方便要少吃辛辣上火的食物。多吃些清淡的如山藥、海產品等食物。既能清熱防暑又能增進食欲。
中醫認為,夏季心陽最為旺盛,當夏日氣溫升高后,人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而且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特別是老年人,由發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易增加,甚至因此而發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做好自我調節,重點關注心臟保養。
專家表示,“立夏”時節要做好“精神養生”,多做安靜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
3、注重補腎助肝:多進稀食有利補養
對人體臟腑來說,立夏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飲食應增酸減苦,補腎助肝。保證胃腸功能正常,抵御暑熱侵襲,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立夏后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多吃油膩或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易出現上火的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癥。為解決此時脾胃功能紊亂,飲食上宜清淡、多補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夏季飲食養生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多吃些稀食。比如喝粥。粥,既能清涼解暑又能止渴。另外也要多補充維生素,比如吸光、冬瓜、西紅柿等。
4、根據季節調整: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人們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專家稱,13時至15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熱,血液大量集中于體表,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午飯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的供血就更為減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因此,大家要根據節氣變化,相對于冬春季節,可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應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實的特點,更需要午睡。中午沒午睡習慣的人,可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
一般來說,午休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為宜,時間不宜過長,睡醒后不要急于起來,再躺上10分鐘起床為宜。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而生病。
立夏的養生文化
進入初夏時節,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此外,夏天氣溫高,能量消耗大,營養物質隨汗液流失多,體質虛弱者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損害健康。
立夏保健與健康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從初夏開始,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及時補充營養物質,采取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以便更好的度過夏天。
立夏時節注意預防菌痢,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除與蒼蠅繁殖活動有關外,還與夏季氣候適宜痢疾桿菌繁殖、天熱AT門喜歡吃生冷食品引起腸胃功能紊亂有關。要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或不新鮮的食物,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
初夏易發口瘡和紅眼病。初夏時節氣候干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瘡患者在這一時節會陡然增多。發生口瘡的誘因除了干燥的氣候,焦慮、緊張、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也很有關系。癥狀嚴重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毛用局部燒灼、涂抹口瘡藥膜和服用維生素B2等方法進行治療。
此外,初夏還要注意預防流行紅眼病。此病潛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時內發病,自覺雙眼劇烈疼痛,畏光流淚,有異物感。得了紅眼病,一要防止傳染,二要及時治療。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胃腸道問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體胃口自然變差,消化功能本來就隨天氣受影響;另一方面,由于人們貪涼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腸胃,使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后,血管驟然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很多老人、兒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現腹部疼痛、胃炎等情況。
從養生方式來說,在夏季養護脾胃,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此外,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
在食物中,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從冰箱里取出來的食物,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初夏天氣都比較干燥,人體每天的進水量應達到2000-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體血液濃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應該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補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體內足夠的水分可以清洗腸道,預防上火。
不宜用飲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
夏季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對于促進身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首先應做到起居有律;其次應注意臥室通風、涼爽;第三要保持平靜的心境,力求“心靜自然涼”;第四要有適當的午睡時間,夏季午睡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有力措施。
隨著氣溫的上升,人們外出歸來往往喜歡沖冷水澡。由于人體在陽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熱量,冷水澡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引起高熱,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頭暈目眩,重則還可引起休克。因此,的辦法是讓自己出汗,帶走身上大量的熱,然后再洗澡。
飲食要清淡,但也不能拒絕葷菜。由于夏季人的胃酸分泌減少,加之飲水較多,沖淡胃酸,導致機體消化功能較弱,故飲食應清淡一些。應多吃營養豐富、氣味清淡之品,忌食油膩、煎炸及熱性的食物。但可適當攝A-一些瘦肉、蛋、奶、魚以及豆制品,關鍵是在烹調時多用清蒸、涼拌等方法,不要做得過于油膩。
中醫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因此,營養學家建議,夏季經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夏天常食苦瓜湯或苦瓜菜肴,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苦菜也是一味藥食同源的蔬菜,具有清涼解毒、消毒排膿、去瘀止痛、防治胃腸炎等功能。食用苦菜時,將它的根、葉洗凈,可拌可炒可做湯,味道苦中帶香,是解暑開胃的佳肴,而且對腸炎、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夏季出汗較多,不妨喝點帶苦味的飲料,啤酒、綠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