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可以控制一切卑鄙小人的流動,這是人的本質。 —余
什么都不敢做。不管是什么,卑鄙惡毒的人,我們都不會害怕你所有的錯誤。你們的污染和爭取,總會隨著我們美好的腳步過去。 —余
一個卑鄙惡毒的人。當你的野心惡意流出時,它告訴你,你失去了人性,宣告你有多壞。 —于
如果一個人想用嘲諷和是非來攻擊那個人,那是做錯事的人被對的人認可了有多壞,想讓別人這么自卑。其實這樣想的人都好自卑。 ——余
人的邪念和謠言都付諸行動了,就是一個人怎么這么卑鄙,誤以為不知道自己比禽獸還不如。 —余
人們常常感嘆人生無常,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面對生老病死,我們只能束手無策,只能治病,但這只是指較輕的,可以治療的;你可以活到一百歲。就算你活到兩百歲,你還是要離開這個世界。 有錢的,名揚天下的,地位顯赫的,兒孫滿堂的等等人,都無法阻止一個人的生老病死。 況且人要做出成績也不容易。他們往往要吃苦,要流汗,有些可能實現不了自己的愿望。甚至在途中失去生命也并不少見。
看所有的人,當然不像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不像有些人口口聲聲說人生如夢;但它不像我們中的一些人那樣“盲目樂觀” 有些人確實“中立”,但也認為“生活真的很辛苦” 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全局觀和全局觀之間要有一個平衡,不能只著眼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 比喻你只關注生命,卻從不考慮死亡;你只看到自己年輕,而在自己的意識里,年老總是一片空白,這就難免產生片面性和偏見。 你只活著,問題是死亡的哪一天必然到來,那么你死了會做什么?如果你毫無準備,束手無策,你的“死”會很慘。 你只看到自己的青春,卻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老年。當你過了五十歲,你的頭發會變白,你的膚色會變淡。不想老可以理解,但是怎么面對呢?怎么放松?有多樂觀?今年五十,明年五十一...這個規律來自自然。誰能逆轉?
我經常聽到人們告訴自己或別人,“人們應該更好地思考,輕松地對待事情。” 但都是指一個方面。 而且這個也沒多大用。 因為,它就像水面上的葫蘆。如果你按下它,它會再次折疊起來。
生活,當你說它是一個謎的時候,它就是一個謎;不說是白云,也是變幻莫測;但如果你有一個由內而外的完整的看法和思考,從生到死,生活的點點滴滴還是會讓人看得很清楚。 反正酒不醉人,人卻醉人;不為自己著迷,就不神秘。
世間萬物,人是其中之一。 一切都有靈性。 所謂物以色命名,色可見,實實在在,摸得著。所謂的靈,叫做空,是抽象的,只能感覺和理解。 所以花草樹木等動物有一種天然的“靈性”,人更是天賦異稟——這就是意識。 所以人有兩個身體:一個是頭腦(意識體),一個是身體。 通常,心靈被認為是內在的自我(內我),身體被認為是外在的自我(外我)。 人是由這“兩個身體”組成的
現在,我們知道,我們的心靈是生命無形的源泉,我們的身體是生命有形的載體。 因此,我們是由這“兩種生活”構成的 兩個人的生活合二為一是完美的。 所以,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總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世界,就像太陽從東方升起,太陽從西方落下。 所以,一個人有生日,就一定有死的那一天。 只有這樣,人才能明白生與死,看清自己的本質和實體,才不會和任何事情糾纏和糾結。 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不會有偏見和執念。人對自己是有整體觀的,在任何現實的時刻,都會遇到理解和清醒,積極樂觀的面對,自然而然的做到最好。 遇到生老病死不會失去智慧,不會陷入恐懼、黑暗、悲觀。 人真的會活出心態和自然狀態的恒常。 人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色中都會自覺地去實踐,去修煉,去修養,為了提升自己的境界,會盡職盡責,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充分提升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