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彌漫著槐花的芬芳,此時我才意識到槐花開了。慢慢踱上天橋,滿目都是潔白的花苞串。沁人心鼻的香氣撲面而來,拉扯著我的思緒,視線變得模糊,我仿佛又回到了嬉笑的幸福時光。
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隴東老家房子后面那棵老槐樹,老槐樹長在村子中央,周圍錯落著許多人家,槐樹已有好些年頭,我得和六七個小伙伴拉手才能合抱,奶奶總念叨著:她嫁過來時槐樹就這么粗壯,我的童年時光就是圍繞著槐樹一年一年的輪回。
我已記不清小時候玩伴的臉龐,只記得那些臉都在燦爛地微笑,簡單而快樂。我已記不清老人講的重復百遍亦是新的故事,只記得那聲音很慈祥,很柔和,透過槐葉灑下斑駁陽光的痕跡,飄蕩在空中,飄了很遠,很遠。槐樹是村子的象征,也是人氣最旺的聚集地。不論是早晨,還是傍晚,村里人閑時都會拿把小凳子,自發的來到槐樹底下。女人或做鞋,或繡花,聊著永恒的話題——男人、孩子、家。男人或蹲、或坐、或倚的圍成一堆,談的往往也是那么幾樣——收成、孩子、新鮮事。孩子胡亂的穿梭于男人和女人之間,或是捉迷藏,或是跳方、踢毽子,在槐樹濃密的葉子下,就像一幅畫,也像一首歌,更像一首詩,譜寫最真實的恬淡和安寧。
槐樹開花的季節,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候。在孩子的眼中,那一串串花骨朵是特別香甜的,吃起來更有一番味道的。槐花糕、槐花湯、槐花餃子、蒸槐花便是我記憶中最幸福的味道了。槐花飄香的時候,未開花的花苞是最好的食材,槐花花期較短,因此,家里總是全員出動,男孩子的優勢此時盡顯,爬上槐樹,壓下綴滿白色花苞的枝椏,方便我們采摘。那時我的手腳很是麻利,總是將小背簍裝的滿滿的,采到了槐花心情總會很好,不僅有吃的,更重要的是我渾身香噴噴的,或許也可成為一個像槐花一樣的綴著幸福的姑娘。
槐花開了,也意味著枕頭該拆了,媽媽喜歡將槐花曬干,將曬干的槐花瓣裝入枕芯,整個屋子都有一縷清香。曬干的槐花也會更多的出現在日后的湯、拌菜和燜飯中。槐花在媽媽的手里用途不斷改變著,但不變的是那清香淡雅的芬芳和家人對媽媽手中槐花的喜愛。老人總說,槐樹是仁慈的樹,在饑荒年代曾經拉回了整個村子人的命,多少年來,村里人對槐樹都很敬畏,他們采槐花時小心翼翼,從來不折樹、砍樹,永遠善待槐樹、感恩槐樹。
繼續漫步在天橋,雖然聞著城市槐花的芳香,但我總嗅不出家鄉大槐樹的味道,再也感受不到槐樹下的喧鬧、安寧,人和人總是那么陌生、禮貌。人的腳步總是那么匆忙,忙著上班,忙著逛街,忙的沒時間坐到一塊,聊聊家、孩子、男人、女人這些永恒的話題,我們或蹲著、坐著、靠著,或抱怨、或炫耀,或哈哈大笑、或微笑聆聽,我們多想在一起聊聊。我有多少年再沒嘗過槐花,有十年了吧,味蕾已記不清家鄉槐花的味道,但心卻記得,很甜,很甜。城市街道的槐花總是開敗一年又一年,我們全家再不曾采摘過槐花,大概是街道邊的槐花太臟,不干凈,污染嚴重;或許是我們太忙,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干凈的槐花;可能是爸媽老了,樹太高了;也或是老槐樹找不到了,所以槐花只能盡情綻放,然后隨風飄落。
陣陣輕風,吹落一地槐花,宛如嘆息,行走在天橋,鼻翼偶爾仍飄過淡淡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