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魚米豐饒花海芳。遙看家鄉的田野,連片的金黃色水稻隨風泛起波浪,稻田壟溝邊水流淙淙,田中稻花魚追逐嬉戲。家鄉人在稻田里忙碌著,歡聲笑語響徹田間,整個田間呈現出一幅豐收的美景。
每年農歷六月插秧過后,我的家鄉——云南德宏州的鄉親們便開始在稻田放養魚苗,魚苗以本地鯉魚與羅非魚為主要品種。魚在生長過程中,與稻谷相互依存,稻田提供雜草、蟲和稻花給魚吃,魚又能為稻田清除雜草和病蟲,因此在這個稻魚共生的地方,稻米品質高,魚兒香嫩肥。
稻谷金黃熟透的時候,正是捕捉和品嘗稻花魚的最佳時節。伴著稻米的清香,家家戶戶便開始到自家稻田里捉魚。捉魚時,先放干田間的水,一條條碩大的魚在稻田間露出青褐色的脊背,男女老幼卷起褲管下到稻田里,直接用手便可將肥大的稻花魚活捉,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白花花的稻花魚在竹籃中掙扎、跳躍,亂成亮光閃閃的“一鍋粥”,令人看得眼花繚亂。
稻花魚集魚肉本身的美味、稻花的清香及田園的自然氣息于一身,可煮可炸可燉可燴。不同的烹飪方式,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如果是鮮煮,把剛從稻田里抓來的稻花魚處理干凈后,加上干腌菜、蔥、姜、蒜、芫荽、小米辣和鹽巴,放入湯鍋小煮一會兒便可出鍋,這樣煮出來肉質細嫩柔滑,湯汁鮮美香溢;如果是舂魚,則是先用紅紅的火炭把稻花魚烤至外焦里嫩、酥黃清香,再放入研臼,加入本土特產的金蓋、香柳、折耳根、芫荽、大蒜、小米辣和鹽巴,用木杵輕輕搗碎,將佐料和稻花魚充分融合,這一道鄉村原汁原味的舂魚美食就應時而生了。如果是烹制酸辣稻花魚,則是將處理好的稻花魚晾干水分,放進油鍋里炸至金黃,再加入姜、蔥、蒜等佐料,放入冷水中一起燴煮,直煮到色澤微黃,肉骨皆酥為止,起鍋前以酸香辣收汁。用筷子夾一塊魚肉,放到嘴里慢慢咀嚼,酥香鮮美,微透酸甜,食后齒頰留香。
還有一種地方特色吃法,叫“海陸空”。“海”是肉質鮮美的稻花魚,“陸”是棕包米,它是棕包樹上長出的未露頭開放的花穗;“空”是富含高蛋白低脂肪,風味香酥嫩脆的蜂蛹。烹飪方法是將三種原材料洗凈,放入辣椒、蔥段、芫荽等佐料,再加入清湯一并煮。幾分鐘后,一盤成品“海陸空”就呈現在眼前:一看,香蔥綠、辣椒紅、棕包黃、魚片白;二聞,魚肉鮮、蜂兒香、花椒麻、椒香辣;三吃,魚肉鮮嫩、棕包清脆、蜂兒細滑;四喝,湯汁鮮美、酸中有苦、苦中回甜、鮮中生香、回味悠長。
“稻花照秋景,魚兒媚秋菜”。稻花魚就這樣以不同的姿態,一路伴隨著金黃的旋律,行進在秋天的味蕾里。它寄托著游子對鄉土的眷戀,對家園的不舍,對親人的思念。這,也是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