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行不義必自斃。
2、?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
6、? 病從口入,腐從貪起。
7、?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8、?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9、? “隨其心靜,則佛土凈。
10、? 事業(yè)重如山,名利淡如水。
11、?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2、? 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
13、?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14、? 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15、? 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
16、?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17、?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18、?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19、? 傾我一生一世念,來如飛花散似煙。
20、? 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
21、?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
22、?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23、?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24、? 魚為誘餌而吞鉤,人為貪婪而落網(wǎng)。
25、? 佛性是每個人的心,所以自己就是主宰。
26、? 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27、?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28、?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29、?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30、?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31、? 寧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
32、?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33、?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34、? 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
35、? 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
36、? 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37、? 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38、? 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39、? 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40、?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41、?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42、? “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43、?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44、?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45、? 不是某人使我煩惱,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來煩惱自己。
46、? 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47、?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48、? 眼別花,花必亂;嘴別貪,貪必失;手別伸,伸必捉。
49、?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50、? 不管現(xiàn)在或過去,我所教導你們的就是:苦與苦的止息。
51、? 傳說惠能就因經(jīng)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經(jīng)文而開悟。
52、?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53、?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jīng),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54、?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55、?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七佛通戒偈
56、? 于此經(jīng)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57、? 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并無自性,所謂“緣起性空”。
58、?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59、?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60、? 若復有人于此經(jīng)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61、? “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我是的話,我愿成為一名佛教徒。”
62、?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63、?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64、?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65、? 征服世界,并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66、? 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67、? 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水,不能曲達。
68、?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69、? 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別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
70、?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71、? 反復叮嚀無相形,覺時戀夢夢戀醒,慈悲空灑常啼淚,沉醉心扉依舊扃。
72、? 多年行腳覓歸途,入室知為道路愚,檢點舊時新衣缽,了無一物可提扶。
73、? 巢空鳥跡水波紋,偶爾成文似錦云,得失往來都不是,有無俱遣息紛紛。
74、?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75、?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76、? 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77、?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jīng),信心清靜,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78、?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79、?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80、? 得失有定數(shù),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81、? 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82、? 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zhí)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83、? 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84、?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85、?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86、?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87、? 縱然是七海連天也會干涸枯竭,縱然是云荒萬里也會分崩離析,這世間的種種生離死別,來了又去猶如潮汐。
88、?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于此經(jīng)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89、? 隨說是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yǎng)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
90、? 在在處處,若有此經(jīng),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yǎng),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91、? 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jīng)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92、? 在四大菩薩當中,觀音主悲,是大悲的象征;文殊主智,是大智的化身;地藏主愿,是大愿的典型;普賢主行,是大行的代表。
93、? 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么?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
94、? 有一些人的出現(xiàn),就是來給我們開眼的。所以,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話,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騙,忘得了承諾,放得下一切,百煉成精,才能淡定從容。
95、? 讓你煩惱的人,是來幫你的人;讓你痛苦的人,是來渡你的人;讓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貴人;讓你討厭的人,恰恰是你人生的大菩薩。他們都是你自己的不同側面,都是另一個你自己。
96、? 古語云:福盡災來,祿盡人亡。世人皆愿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殊不知,世人之福,皆有定數(shù);福報享盡,災到人亡。古圣先賢告訴后人,少年培福,中年積福,老年享福。如此一來,則人之福報則綿長不盡矣。
97、?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98、?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是最出名的四偈。意思是:世界上一切有所作為的事物,都如夢如幻,如水中的汽泡,如鏡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陽出來后就會消失;如同閃電一般,瞬息即逝,對于一切事物,都應這樣看待。
99、? 【禪修問答】弟子問達摩: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帶給別人快樂的人?達摩笑答:有四種境界,你可體會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別人,此是“無我”;再之,要把別人當成自己,這是“慈悲”;而后,要把別人當成別人,此是“智慧”;最后,要把自己當成自己,這是“自在”。
100、?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心柔順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凈了,處境就美好了,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 人這一輩子,不管活成什么樣子,都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一切喜怒哀樂都是自己造成。人,要有一顆干凈的心。無論相貌,無論著裝,心的通透是最美的;不分貧富,不分高低,心的善良是最貴的。身處俗世,卻不被俗世所染;對人幾分真便會換取幾分心;用情幾多誠就會收獲幾多永恒。眼睛純凈,才能看見美麗的風景;心靈干凈,才能擁有純粹的感情。一個人的心就是一個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