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集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方案 篇1景觀設計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已成為繼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后,設計行業的重要服務內容,社會需求巨大。
景觀設計的性質要求從業者具備以建筑為母體的多學科知識,對于環境藝術專業的學生和從事景觀設計工作的從業者而言,急需了解景觀設計之前期投標方案全過程,以及相關聯的專業知識、學習方法。
一、方案投標工作內容:
1、被邀請或報名參加項目設計投標;
2、通過資格審查簽定投標協議書,領取招標書、圖紙資料;
3、研究招標書并參加項目答疑會;
4、收集相關資料;
5、構思方案、基本平面,確定設計初步方案;
6制作投標書;
7、參加唱標,表述設計。
二、方案投標程序:
1、首先與投資方、業主進行初步的溝通和了解。這是設計投標方案程序中重要的一步,即從投資方、業主的需要出發,配合、引導對方作出初步設計方案,估算設計費用并簽訂合約(這是避免日后誤解而引發法律訴訟問題的保障),然后對設計問題作深入的溝通和討論,加大中標的可能性,在這一階段,設計者還應協助業主咨詢,確定設計任務書,進行前期可行性研究,提出地段測量和工程勘察的要求并落實一些建設條件等具體工作。
2、設計階段。這是景觀投標方案程序中的關鍵階段,也是整個景觀設計構思基本成型的階段,方案設計中要考慮景觀的場所性景觀的合理布局、空間和交通聯系合理,景觀的藝術效果等具體問題,在保證取得良好藝術效果的同時,還應考慮和結構的合理性與技術要求的可行性相統一等的`技術問題,為今后的技術設計、施工圖和詳圖的表現,作好準備。
只有新穎合理、技術問題考慮周全的方案,才會在投標中勝出(業主是通過招標選擇最好的方案和實力最強的設計者)。
設計方案動手之前,要充分了解景觀的外部條件和客觀情況,收集研究相關資料,比如自然條件、人文條件、現場條件等。資料全,分析研究的透,方案才能有的放矢。設計過程就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提的多、細,主次矛盾分析得當,層次分明,就說明設計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方案才能出眾,設計師經常講條件的限制處也就是靈感的得來處。
3、制作標書。方案需要通過各種手段表現出來,將方案的構思、立意、理念、形態等諸多方面,淋漓盡致的傳達給業主和評委。一份準確完整精彩的標書可以為方案增彩,提高中標率。
三、方案設計表現形式:
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文字、圖表、數據、分析圖、平面、剖面、軸測、效果圖、動畫、模型、多媒體演示、精彩的解說,這些方面的人力、物力、時間均需提前計劃。
設計方案 篇2活動準備
教具①色彩鮮艷的花一束;
②兩組圓形組合圖一幅;
③花瓶圖片一張;
④彩色轉筒一個。
幼兒錯覺游戲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轉傘、陀螺、風車、扇子、硬幣、色盤、小鳥和籠子雙面轉片、動畫游戲等。
感知眼睛看到的錯活動目標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游戲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指指點點”形式導入
師:“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兒隨指令馬上指點相應感官。
(評析:教師以輕松、愉快的“指指點點”游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進入活動狀態。)
二、體會、了解眼睛的用途
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變出一束花,問:
1.我變出來的是什么?你用什么看到我變出來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還看到過什么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東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動物園看見了大象;我在幼兒園看見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見了公共汽車;我在公園里看到了許多的花、樹和草坪;我和爸爸、媽媽去旅游看見了大海……
(評析: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神秘地變出一束色彩鮮艷的花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兒體會了解眼的作用并進行發散思維,擴展生活經驗,產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體驗。)
三、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錯覺現象
師:看見花兒紅的是眼睛,看見草兒綠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瞧,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1.觀察兩組圓,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初步體會錯覺。
①圖上有兩組圓,兩組圓中間的兩個圓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
幼:左邊中心的圓大,右邊中心的圓小。
②將兩個中心圓重疊對比,是一個大一個小嗎?
幼:哦,原來兩個圓一樣大呀!
教師小結:由許多小圈圍繞著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大,由許多大圈圍繞著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小,通過對比得知,原來兩個中心圓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2.觀察花瓶圖案和彩色轉筒,進一步體會錯覺現象。
①出示花瓶圖案。
師: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幼:一個藍色的花瓶、杯子、馬桶、臺燈……
師:如果只看黃顏色部分,你能發現什么?
幼:哇!我看到了兩個對臉說話的小人兒。
教師小結:小朋友只看藍顏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臺燈、馬桶,只看黃顏色部分時,卻發現了兩個說話的小人兒,這也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②觀察彩色條紋的轉筒。
師:看一看轉筒上面有什么?
幼:轉筒上有彩條……
教師正反兩個方向轉動轉筒,問:看看彩條有什么變化?
幼:彩條一會向上跑,一會向下跑……
教師小結:對,老師轉動小筒的時候,小朋友看到花紋一會兒向上跑、一會兒向下跑,這也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評析:教師以詩一樣的.語言總結眼睛看到的現象,并提出疑問: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適時出示兩組圓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兩個中心圓的大小,初步體會錯覺現象。接下來分別觀察花瓶圖案和轉動起來的彩條轉筒,進一步發現、體會錯覺現象,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操作探索欲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試一試,難道眼睛真的會看錯嗎?為下一環節的操作探索做了極好的鋪墊。)
四、操作、探索,發現錯覺現象
師:眼睛變的魔術真有趣,這里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請小朋友動 ……此處隱藏3787個字……護理、休息活動指導、大小便護理、出院健康指導;(6)團結協作、關愛病人。
1.6教學條件
教學條件應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及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客觀反映,包括教師與學生情況、教學場地、設備、學習資料。特別是教學設備應盡量根據實際工作過程的需要在課前做好準備,如本次課教學設備有胎心監護儀、開口器、吸痰管、血壓計、稱、給氧設備、多功能護理人模型、多媒體設備、護理記錄單等。
1.7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
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能反映出教師組織教學的基本特點。本情境學習將全班分為多個小組,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以正面課堂教學和獨立學習為輔。教學方法以項目教學法貫穿教學全過程。
1.8組織流程及教學時間
組織流程反映一個學習任務完成的整體構思,是教學組織形式與方式方法的具體反映,必須有可操作性。本學習情境總學時:11學時。組織流程如下:(1)教師提出學習任務,提示完成本任務的工作流程及所需要準備的相關知識,提出學習要求(1/2學時);(2)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任務,制訂完成本任務的基本工作程序、小組成員分工等(1/2學時);(3)通過教材、學材、網絡、醫院采集相關案例,學生自主收集“妊娠高血壓疾病病人的護理”相關信息(3學時);(4)小組交流每個人的學習體會,討論、匯總已收集的信息,展示成果(1學時);(5)在教師的指導下全班討論、歸納出妊娠高血壓疾病病人的護理計劃(3學時);(6)實施護理措施,采用臨床綜合技能場景教學。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完成專科知識與基礎護理技術的臨床實際運用(2學時);(7)總結與評價:階段性(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及終結性評價相結合(1學時)。3.9學業評價在常規的終結性評價基礎上,更注重整個教學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并采用自評、學生互評及教師評價三位一體的形式。根據護理工作的特點其評價內容主要有:(1)能按時完成任務;(2)積極、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3)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4)團結協作、溝通能力強;(5)綜合能力較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能力;(6)技術操作運用正確、嫻熟;(7)有較強的應變能力。
設計方案 篇5指導思想:
以《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以培養和發展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為總體目標。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研究課題:
拓展學生課外詞匯
行動主體:
XXX小學六年級全體40名學生及其家長
選題動機:
1、班級學生的詞匯量總體偏低。優生不“優”,優等生的詞匯量都僅局限于所學教材。與其他學校學生同場競技,找不到好苗子。
2、探索如何豐富學生詞匯,特別是課本以外的詞匯。
3、學生沒有課外閱讀的途徑、能力與習慣。
4、多數學生家長因自身英語水平過差,無法在家對學生擴充詞匯量給予幫助。
預期目標:
1、將班級優等生培養成詞匯更加豐富的優等生。在一學期內,教材外的詞匯增加100詞以上。
2、同步拓展班級所有學生的詞匯量,中等生增加課外詞匯50詞左右,后進生增加課外詞匯30詞左右。
3、學生獲得一定課外閱讀的途徑與能力、有較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4、通過教師指導讓學生家長能采用恰當的方法,在拓展學生詞匯過程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實施結果:
1、20xx年8月26日召開了全體學生家長會,教師與家長進行
座談,家長明確了拓展學生詞匯的重要性;教師指導家長在家擴充學生詞匯的方法,并對家長提出了配合要求。學生家長均比較配合,都為學生準備了各種形式的課外閱讀材料。
2、開學初教師召開了學生主題班會,指導了學生擴充詞匯的方法,并提出了要求。學生應做到:
a) 每日閱讀課外讀物50詞或觀看影音材料10分鐘以上。
b) 將遇到的新單詞記錄到專用筆記本上。
c) 每日從新單詞中挑選1—5個進行抄寫記憶,并試著默寫。
3、根據學生水平,將40名學生分為A、B、C三檔,A檔15名學生每日默寫教材以外的單詞3—5個,B檔10名學生默寫2—5個,C檔15名學生默寫1—5個。默寫時間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每天上午8:40或下午4點,活動由班長和學習委員主持、監督。教師每周進行查閱,清數一周默寫對的`單詞數量。
4、對于沒有完成教師最低要求的學生,教師及時與其對話。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個別輔導。
5、學生3—5人自愿組成合作小組,利用課余時間交流自己所學到的新單詞,當小老師進行分享。教師每周一利用班會課組織各合作小組進行小組間的默單詞比賽。對默寫單詞總數最多的小組給予表揚。以此激發學生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
設計方案 篇6為迎接20xx年教師節的來臨,著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激勵全體教師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于學校的教育事業,為學校事業上新臺階作出更大的貢獻,學校決定組織開展以“師恩情深,感謝有您!”為主題的教師節感恩活動。
一、 活動目的
本次活動倡議學生用樸素的行動、自由多樣的形式表達對老師的真情和感謝,發揚尊師重教光榮傳統,使學生學會向師長感恩,感恩老師的愛心,感恩老師的勞動,感恩老師的教誨,同時通過這次活動加強師生交流,增進師生感情,構建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 活動主題:
“師恩情深,感謝有您!”教師節感恩系列活動。
三、 活動內容:
1。學校在醒目位置懸掛橫幅,渲染教師節慶祝氣氛。
2。周一舉行“師恩重如山”升旗儀式活動。
3。向市級媒體報刊推送優秀教師事跡,力爭發表。
4。開展“愛要說出來”活動。
要求各班在9月10日教師節當天,在每一位老師剛上課時統一大聲說“老師,您辛苦了,”等感恩話語(各班也可自擬感恩話語)。
5。“祝福送恩師”活動。
從9月9日開始,各級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感恩教師活動。要求各班認真發動、積極準備,號召學生用樸素、多樣的'形式表達對老師最真誠的感謝。提倡自己動手,鼓勵積極創新,但以表達心意為主,反對鋪張浪費和相互攀比。
6。校園廣播站感恩教師聯播活動。
廣播站教師節特別活動——“送上一首歌,遞上一篇文采”,周一至星期五廣播與感恩、感謝老師有關的歌曲。
7。開展“感恩主題班會課”活動。
各班級在9月9日星期一“感恩主題班會課”召開主題班會,用意在于希望學生學會感恩,懂得老師的付出和辛苦,今后更加努力學習。
要求:主題班會圍繞“感恩”話題進行,建議全班學生為教師朗誦一首歌頌老師的詩歌、全班學生為老師唱一首歌。(詩歌和歌曲各班自選)。黑板上要寫明“‘師恩情深,感謝有您!’教師節主題班會”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