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4日,話劇《戀愛的犀牛》在山東省會大劇院上演。這部由孟京輝執(zhí)導、廖一梅編劇的經(jīng)典話劇,已經(jīng)是第三次來到濟南演出。
首演于1999年的《戀愛的犀牛》在誕生之初是一部先鋒實驗話劇,如今已上演多達3000余場,成為中國戲劇史上長盛不衰的奇跡作品。“生命不息,戀愛不止”,《戀愛的犀牛》如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近日,《戀愛的犀牛》主創(chuàng)人員接受了齊魯晚報記者的采訪,講述這只一直奔跑著的“犀牛”。
2019年和2021年,《戀愛的犀牛》曾經(jīng)來到濟南演出。這一次,它有了一些新變化。該劇制作人高睿祺介紹說,《戀愛的犀牛》男女主演有過9個版本,這次馬路和明明的扮演者王宇升和王穎,都是90后。除了演員,這一版《戀愛的犀牛》最大的改變在于舞美設(shè)計。“之前的舞臺布景主要是跑步機和床,這次導演重新設(shè)計了舞美,換成了大臺階,和之前所有的版本都不一樣。”此外,《戀愛的犀牛》還在這一版中添加了一些貼近當下時事的“梗料”,增加了趣味性。
新版馬路和明明的扮演者分別是王宇升和王穎,他們都是孟京輝戲劇工作室的簽約演員。王宇升今年剛剛25歲,當?shù)弥?a href=http://www.zzjyg.cn/jiaoyu/15822.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自己將飾演馬路的時候,激動、興奮、開心的情緒一齊涌來,但很快,壓力便隨之而來。這其中既有自己給自己的壓力,也有段奕宏等前輩給其帶來的無形之中的壓力。如何從之前的表演者身上汲取經(jīng)驗?在王宇升看來,學習表演并不像學習數(shù)理化知識,表演更講究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我能吸收到的主要是能量,是看他們的表演給我內(nèi)心帶來的沖擊感。”
王穎也感受到了這種戲劇能量的傳遞,“看前輩們的表演,真的能感受到他們對于表演這個事業(yè)的熱愛。他們能夠為了一個角色,在舞臺上傾盡自己的所有,這是最觸動我的地方。”雖然業(yè)內(nèi)常說,盡量不要去看前輩們的表演,因為會不自覺地去模仿,但王穎有不同的看法,“我反而是看得多了以后,才明白原來每一個人演得都不一樣,所以我會更加堅定地去塑造自己心中‘明明’的形象。”
這一版《戀愛的犀牛》從2019年10月開始排練。在那個時候,表演的內(nèi)容和王穎的個人生命經(jīng)歷產(chǎn)生了交匯、共鳴,讓她覺得自己真的和《戀愛的犀牛》融為一體。“當時排練很累,壓力也很大,有一天我看到廖一梅老師寫的一句話,‘有時候愛不是幸福和快樂,有時候愛會以一種折磨或者是痛苦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眼淚瞬間就掉了下來,這讓我覺得自己跟《戀愛的犀牛》這個戲有很強的共鳴感和交流感。”
看完9月3日晚《戀愛的犀牛》濟南站演出之后,李女士久違地發(fā)了一條朋友圈:“終于圓了夢想!”原來,李女士早就聽聞這部名氣頗大的話劇作品,有好多次想要買票觀看卻都遺憾地錯過了,這回終于得見真容,成功圓夢。
作為90后觀眾的王先生,則被觸動了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在觀劇過程中釋放了自己的淚腺。“身邊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經(jīng)歷過這些,追過人,也被追過,傷過人,也被傷過,看劇有點像情景再現(xiàn),很有代入感。”劇中,馬路和明明都把愛情當做生命的全部意義,這看起來有些偏執(zhí),但是這種追愛的勇氣也讓王先生覺得很感動,“勇氣,在任何年紀都是非常寶貴的。雖說年輕真好,但讓我回去,我是不想了。偶爾看看這樣的劇牽動回憶,大哭一場,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