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稀奇事,土坷垃村還真發生過這么一件“天方夜譚”一樣的怪事:
這天,村里來了兩個人,他們拉了一卡車布匹,說是要賒給村民們,那兩個人信誓旦旦地說,誰家需要多少就賒多少,只要記上村民們的名字就可以啦,五年后來村里要錢,按十塊錢一米收錢。
村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做買賣的,他們圍著卡車,仔仔細細地看了起來,他們要好好檢驗檢驗,看看這些布是不是好布,現在騙子可多了,村民們可不會輕易上當。經過很多人的認真檢驗,沒發現有什么不對勁兒的地方,有人還專門叫來了村里的裁縫,據裁縫說:這是上好的布,市場上要賣的話,應該在四五十塊錢一米左右。
村民們一聽全傻了:市場上要賣四五十塊錢一米,而這兩個人卻只要十塊錢,而且是五年后來收錢,這……這是怎么回事啊?答案只有一個,這兩個人的腦袋進水了,而且進的水很大,可以養魚了!可再看看這兩人,神態自如,談吐正常,沒有精神病呀!
賒布的那兩人一再聲明:誰家確實需要這些布,他們肯定履行上面說的那些話。前一陣子,村里連續受災,一時間缺吃少穿的,現在事情這樣好,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這樣大!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反而不敢動了,這光景就像一條大魚突然從天而降,掉在一只貓的嘴邊,貓想:怎么會有這樣的好事呢?這魚里會不會下了毒啊?
半天過去了,村里許四家的大兒子說:“記上我的名字,我們家人口多,就拿走一匹布吧。”那可是五十米啊,許家的大兒子扛了布就這么走了,可那兩個賒布的人連眼皮都沒抬一下,真的就是記了個名字,讓他把布拿走了,就這么簡單。這一下很多村民的心全動了,他們開始賒布,這個五米,那個十米,還有要三十米、五十米的,也有不少村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們拿不定主意,還在觀望,這時已經晌午了,那兩個賒布的人說,村民們可以認真合計合計,他們會在傍晚時離村。
許四的大兒子把五十米布扛回了家,許四知道后死活不相信會有這樣的好事,他去問村支書,該怎么看這事,村支書瞇著眼睛沉吟半晌,說:“還真說不好,說是騙子吧,那么多人都把布已經扛回家了;說是沒有貓膩吧,誰見過這樣天上掉餡餅的事?所以,我看應該好好合計一下,家里需要幾米就賒幾米,不能多要。”
許四認為村支書說得對,回去就讓老婆盤算著家里需要多少布。經過核算,許四家留下二十七米,剩下的又給退了回去。
村支書對許四說的話很快傳了出去,而且村民們發現**的干部都沒有積極地來領布,于是大家也都冷靜了,都認真地經過核算,需要多少就賒多少,于是,滿滿一卡車布,全分給了土坷垃村最需要的人。
五年過去了,當年賒布的人都記著這事,可奇怪的是,當初來村里賒布的那兩人卻再也沒有露面,這是怎么一回事?
其實這事村支書心里最清楚:那時,土坷垃村連續受災,村里向鎮里上報,鎮里向縣上匯報,報紙、電視臺也都作過報道,這事讓一個人知道了,這人叫崔亮子,當年在土坷垃村插過隊,如今已是南方一家私營布廠的大老板了,他從互聯網上得知土坷垃村的災情后,表示愿意為村民提供一卡車布匹,其附帶條件是:這批布應該分發到最需要的村民手中。
村支書為這事直撓頭皮:現如今**的一些干部和村民們都有這樣那樣的關系,誰最需要?誰都說不清!為了真正做到公平,村支書想了三天三夜后終于想出了這個辦法,他從外面雇用了兩個人,演了這么一場“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