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極其重要的母親河文化。自古以來黃河流域的人民在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創造的燦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是中華民族之根。
在黃河魅力的影響下,濟南市歷下區歷山雙語學校一(6)中隊尋訪員李宜潼和趙紫丁探訪了令人震撼的母親河——黃河。在探訪過程中,兩名小小少先隊員被黃河的氣勢磅礴深深地震撼,九曲的黃河奔騰而瀉,夾雜著厚重的泥沙滾滾而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在中華文明進程中,黃河中下游地區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了適宜的有利條件,人們逐水而居,繁衍生息,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在訪尋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在歷史的長河里,黃河水患頻繁。從先秦到新中國成立的2540年里,黃河共決溢1590次,改道26次;洪水過后,河渠淤塞,良田沙化,滿目瘡痍,生態環境長期難以恢復。
新中國成立后,黃河治理由歷史上以防治下游洪災為主,轉向全流域大規模除害興利,綜合治理,傳統治河技術與現代水利技術相結合,確保下游歲歲安瀾,改善了生態環境,為流域和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治理黃河的過程中,熔鑄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的靈魂,涌現出了一批批治理黃河事業的開拓者和貢獻者,王化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潛心治理黃河長達四十年之久,對事業的忠誠與奉獻使他成為人們心目中名副其實的大禹傳人。被人稱頌為“一代河神”“當代大禹”。通過他,隊員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治黃事業從無到有,從初創到輝煌的曲折歷程。他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奉獻與求索的精神正是我們尋找的薪火相傳的火種,為黃河歲歲安瀾治理開發和水利人才培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何其有幸,生于華夏,出生在這片幸福的土壤里,享受著前輩給人們創造的幸福生活。在感悟黃河文化后,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和社會主義接班人,會用實際行動來傳承“團結、務實、開拓、拼搏、奉獻”的黃河精神。少先隊員會一起努力,共同保護母親河,共同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并能及時督促身邊人共同保護好母親河,大家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