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川德陽市中江縣人。20年的人生,他看著身邊的親人一個個先后離他而去。幼年時,父親因精神疾病被送進精神病醫院治療,母親帶他到外地打工謀生。后來,母親無力承擔生活壓力,將他送回中江后杳無音信。回到中江后,他跟著爺爺生活,后來爺爺奶奶也先后去世。
2012年,10歲的龔魁和幺爺爺(即爺爺的弟弟)一起住進中江縣太安鎮敬老院,兩年后幺爺爺也去世。從此,他孑然一身地居住在敬老院至今。但身處逆境,他并沒有放棄努力,靠著助學金、政府救助以及愛心人士的幫助完成學業。今年高考,他取得571分的好成績。
高考結束第二天,龔魁選擇到汽修廠打工籌集學費。7月24日,他查詢得知自己已被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對于為何選擇學醫,龔魁坦言,學醫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報效社會,感恩幫助過他的人,將愛心延續下去……
暑期打工:
高考結束第二天
到汽修廠打工掙學費
高考結束,考生們心中緊繃的弦終于可以松弛下來。畢業季,有人選擇在家里“休養生息”,有人選擇結伴旅游放松身心。但對于龔魁來說,高考結束后的這三個月假期,是打工賺學費的好機會。
6月10日,高考結束后的第二天,龔魁就開啟了“打工模式”,他打工的地點在中江縣一家汽車修理廠,目前已打工1個多月。
烈日當頭,室外溫度達到33℃,汽修廠風扇嗡嗡轉動著,卻絲毫無法降低室內悶熱的高溫,龔魁彎腰打掃著衛生,汗珠從他的臉上滲出,不時滴在地上……7月20日,紅星新聞記者在汽修廠見到龔魁時,他正忙著打掃衛生、給工人師傅做幫手。
問及打工是否辛苦,他露出一臉燦爛的笑容,“不苦,有事情做,有錢賺,比閑著強多了……”
龔魁介紹,高考結束后,他通過好心人介紹來到這家汽修廠打工,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掙點學費。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龔魁也會萌發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但這個想法很快被現實所打消。“條件還不允許。”龔魁向紅星新聞記者坦言,他最遠就去過成都,連德陽都沒去過,唯一一次去成都是參加當地組織的一次公益活動。
在汽修廠里,工人們通過聊天得知了他的身世,對他在逆境中苦讀并考上大學的經歷尤為欽佩,工作上對他也特別照顧。
“龔魁考上大學,暑期過來打假期工,廠里為他提供了一個輕松的崗位。”汽修廠廠長張千斌介紹,廠里為龔魁提供了一個公益崗位,解決食宿問題,還為他每月提供1500元的工資。
▲ 龔魁回敬老院收拾東西▲ 龔魁回敬老院收拾東西
逆境人生:
20年來親人先后離去
堅持學習考上醫學院
7月20日下午,龔魁向汽修廠請假,準備回幾十公里外的中江縣太安鎮敬老院看看,他已經好幾個月沒回敬老院了。此行,一是看看敬老院里的老人;二是準備去收拾行李,等開學后直接到大學報到。
從10歲開始,龔魁在敬老院整整住了十年,是一個在逆境中長大的孩子。
據中江縣民政部門提供的消息,龔魁,2002年12月27日出生,中江縣永豐鄉柏楊村12組人,父親因精神疾病長期在中江縣精神病醫院治療,母親十幾年前離家出走后杳無音信,龔魁一直和爺爺生活。2012年爺爺去世,他和爺爺的弟弟(幺爺爺)來到敬老院生活。2014年幺爺爺去世,龔魁一直居住在敬老院至今,慈善會聯系到德陽愛心人士、北京圣商基金會,每月向他資助800元。
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龔魁回憶,在他幾歲時,父親因患病被送進精神病院,母親帶他到外地打工謀生,斷斷續續上了兩年學。后來,母親無力承擔生活壓力,將他被送回中江,從此再無音信。再后來,爺爺奶奶也先后去世。
現在,身邊的親人只剩下父親一個。龔魁說:“偶爾會到精神病院看一下父親,和母親斷了聯系,已有10年沒見了。”
龔魁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他先后在永豐鄉小學、豐鄉中心學校完成了小學初中課程,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中江中學。“初中時基本上是年級第一名!”說到學習,向來平靜的龔魁稍微有些激動,言語中有了更多自信。
后來,他就讀于中江中學基地班,這是該校30個班級中最好的兩個班之一。最終,在逆境中堅持學習的他,通過不懈的努力,今年高考取得了571分的成績,被川北醫學院錄取。
▲ 收拾完東西,龔魁(右一)準備離開敬老院▲ 收拾完東西,龔魁(右一)準備離開敬老院
敬老院生活:
平時幫老人洗衣整理床鋪
考上大學仍為他留了一間房
“拿到通知書沒有,應該快錄取了吧?”在前往太安鎮敬老院的路上,中江縣慈善會辦公室主任楊翔波關切地問道。
“還沒有,網上也還沒查到,快了!”龔魁平靜地回答。
楊翔波格外關注龔魁,從部隊轉業的他性格豪爽,熱心公益,龔魁有時候周末沒地方去,楊翔波總會邀請他到家里吃飯,住上一晚,此外還會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幫助。就連龔魁填報志愿,楊翔波也忙前忙后,提供了很多參考。
經過一個多小時車程,一行人乘車抵達中江縣太安鎮敬老院,這是坐落在鄉村的一個三合院,一共兩層,敬老院里一共住著41名老年人,主要是一些特困戶、低保戶和五保老人。
“魁娃子回來了?”走進院子,除了工作人員,還有一些老人也認出了龔魁,主動和他打招呼。
在敬老院度過10年的龔魁,是這里最特殊的成員。敬老院也是龔魁最熟悉的地方。
在敬老院二樓,有一間10多平米的房間是龔魁的房間。一盞電燈、一個電扇、一個衣柜、一個床頭柜,一張床,房間陳設簡單,除了生活用品,更多的是書籍,其中有教輔資料,也有勵志類書籍。
“這個娃就是在敬老院長大的。”太安鎮敬老院副院長蔣奇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一般放長假,龔魁都會回敬老院,除了寫作業,也會幫助老人整理床鋪、洗衣服,掃地或者到廚房幫廚,打掃衛生。
“他特別自律,也努力,現在考上醫學院了,我們都很開心。”蔣奇說,龔魁的經歷在中江縣民政系統特別罕見,盡管已考上大學,敬老院還是給他留了一間房,“這里就是他的家,他隨時都可以回來!”
當天晚些時候,收拾完行李,龔魁與大家揮手道別。臨行前,一名老人前來問道:“考上大學了哇?考上哪個大學?研究科學還是研究數學?”老人像個孩子似的,一連串地追問,逗樂了眾人。
▲龔魁已經被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錄取▲龔魁已經被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錄取
高中班主任:
他學習刻苦懂得感恩
悄悄送的小月餅感動老師
最近幾天,班主任周光榮每天都在關注班上學生的錄取情況,他更關注的還是龔魁。
在周光榮眼中,龔魁是班上較為普通的一員,也許受成長環境影響,性格內向的龔魁平日比較嚴肅,不茍言笑,“但是他很誠實,做事很踏實,生活上非常節約,學習上比較刻苦,情商還比較高。“
周光榮給紅星新聞記者講了一個有關龔魁的小故事:2021年中秋節,所有科任老師辦公桌上多了一個小月餅,都不知道誰放的。班主任后來私下了解,原來是龔魁給老師的禮物。“這是一個特別的禮物,感覺預料之外,很暖心!”周光榮說,這個小小的細節讓老師們特別感動。
“這三年,不僅國家和政府對他有照顧,很多愛心人士也為他提供了幫助。”周光榮介紹,除了中江當地民政部門的幫助,高中三年學校為他爭取了助學金,并免除了一切能免的費用;高一高二,學校安排了勤工助學崗位,讓龔魁利用休息時間在學校食堂幫忙,食堂免費為他提供了飯菜。高三那年,還有一名不記名的校友資助他每月500元。“對方不希望他任何回報,只是希望他在有能力后回饋社會。”
“龔魁沒有感受到家庭溫暖,但感受到了濃濃的社會溫暖。”周光榮介紹,他也曾和龔魁交流,建議他拿到錄取通知書后,主動感謝曾幫助過他的愛心人士,其實龔魁也有這樣的想法。“龔魁很善良,有一顆感恩的心。”
對于學醫,龔魁向紅星新聞記者坦言,希望將來學成歸來報效社會,感恩幫助過他的人,將這份愛延續下去。
得知龔魁被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錄取的消息,周光榮也很開心。他說,醫生是神圣的職業,龔魁想學醫救死扶傷,“我也很支持,希望他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