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號,《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發布,并將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正式施行,它包括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學科的課程標準。現行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2011年制定的,距離現在已經十多年了,而課程方案更要追溯到2001年,就更久遠了。所以這次新標準的頒布,首先是對老課標的一次升級完善。另外,在雙減的大背景下實施,也能體現出國家對未來教育改革方向和規劃。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家庭教育應該如何助力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新課標主要變化
(一)首先是培養目標更加體現國家意志。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全面且科學的課程實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三有目標培養,進而完成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這個說法并不夸張,因為咱們自古就有“3歲看大,7歲看老”的說法;
(二)課程設置的變化,主要分析關鍵變化。將原來的品生品社和思想品德合并成一門,統稱為道德與法制,這體現了國家對學生思想價值和法治意識的一貫制培養,也提示著家庭教育要注重良好家風的創建,助力孩子打好思想根基;將勞動課程和信息課程從綜合實踐課程里面獨立出來,這就對家庭教育導向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再就是將科學和綜合實踐課程改為從一年級開始實施,可見國家對科學實踐能力的重視,希望也引起廣大家庭的重視;
(三)對教材編寫要求的變化。對教材編寫也提出了思想性、科學性、適宜性、時代性原則要求,新教材要吸收學習最新的科學成果,強化內容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內在聯系,不要拿著過去的知識,培養現在的孩子,去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這個很關鍵。從這一點來講,咱們平時家庭教育說教的素材也要與時俱進、真實科學。
(四)課程實施層面的變化:
1.對核心素養的解讀具體到位。何為核心素養?理論上講是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即學生學習該課程之后逐步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價值觀念。關鍵能力就是學生能做事,必備品格就是學生愿意并習慣做正確的事,價值觀念是學生尋求或堅持把事情做正確。以學習駕照為例,我們的背誦交規屬于知知識層面,我們的倒庫、側方位停車等屬于能力層面,一旦上路開車能夠基于交規和技術能力從容靈活處理各種交通駕駛過程中的問題,成為一名文明司機就屬于素養層面了。從原來課標注重知識、能力到現在注重核心素養是巨大的突破,真正理解了這個概念,新課標下家庭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2.對學業質量標準的重新定位更加全面、科學。2001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2011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主要是內容標準,而新課標則是對全過程的學業成就綜合評價標準。簡單講,以學習魚為例,之前的課標是要求學習認識魚頭,理解魚身,簡單應用魚尾,這種理念下的學習,學生即使考了100分,也不知道什么是魚。而現在也學魚頭、魚身、魚尾,但是首先是從整體上認識魚,然后再去關注魚的各部分,最后落腳到魚類的存在有什么價值或意義,魚類與人類的關系,這才叫完整意義的學業質量評價,所以從現在開始家庭教育樹要立正確的考試觀和成績觀。
3.更加重視學科實踐探究。即用學科的方法學習學科知識,杜絕“用不言語的方式”學習語言,我們常說的啞巴英語;用“不著地的方式”學習地理,不會看圖、識圖,甚至連方向都辨別不清;用“不藝術的方式”學習藝術,不張嘴的音樂課,學生不會彈唱、不懂欣賞;用“不科學的方法”學習科學,沒有實驗操作、不會動手等奇葩的教學現象。
4.重視素養本位的大單元教學設計,即通過大觀念、大問題、大任務、大項目的設計,借力學科內整合或者是跨學科整合,切實推進綜合課程實施,各學科每學期必須拿出不少于10%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和復雜問題解決能力,這種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啟蒙應該最早是在家庭;
二、家庭教育助力層面
(一)情境教育助力
當前日常家庭生活也在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相關能力,可能還沒有和新課標這種體系化要求結合在一起。其實我們有些家庭教育還是存在一定誤區,更多關注了孩子知識方面的培養。比如有些家長給孩子輔導功課或者檢查作業時,只關注孩子答題結果的正確與否,并不不關注孩子的思維過程和元認知缺陷分析;再比如對于孩子向父母提出的一些生活問題、現象問題、社會問題等,家長只是機械化、簡單化、直接化的給予答案,而不是去引導孩子自我觀察、思考、分析與表達能力。現實的家庭生活中我們還是有很多機會去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能力的,比如孩子向家長索要物品是經常之事,有些家長就直接給孩子買來滿足需求,這就錯過了一個很好的培養機會,可以讓孩子論證想要這個物品的必要性和意義(邏輯思維、表達能力),這個物品的價格處于什么級別(數字意識與概念意識),個人能夠通過什么方式籌集一部分資金(方案制定與動手能力),在哪里買比較合適(對比意識與優化能力),任何保護或保存這個物品(價值觀念和仁愛之心)等,總結來說就是把孩子的興趣或是愿望變成真實情景下的問題驅動,讓孩子去思考、分析與解決。
再比如說讓孩子擔任家庭水電管家,孩子可能就會有意識的觀察家庭每月的用水量、用電量,進而到關注每月繳納水電費的多少,再到節約水電方案的制定,最后形成節約水電的意識和習慣,這也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過程。可能有些家長說,孩子對這些家庭瑣事不感興趣,我們可以想策略,比如說節約剩下的錢可以歸孩子自主支配,孩子們可能就會很樂于這個崗位的。當然,只要我們有心,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事事皆教育。
(二)科學成績觀助力
新課標的核心素養立意以及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的變化是學校教育教學升級的指揮棒,也是家庭教育扭轉方向的燈塔。隨著新課標的頒布與實施,全省中考統一命題工作將于2024年落地,屆時就沒有了之前的考試大綱、雙向細目表、備考提綱等“得分神器”,整套試卷將會是核心素養的真正落地,這種變化就意味著只能用素養去涵養成績,不會再出現短時間突擊高分或者“背多分”的現象了。所以新課標下的考試如果只想著一味的要成績一定得不到成績,正如之前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苗禾鳴總校長說過要“對于成績的追求,要顧左右而言它”,這個“左右”就是一個整體化和系統化的素養培養過程,當然這個任務并非學校教育所能獨自支撐的,需要家庭教育的正確啟蒙和持續助力。
從新舊試題的命制理念上就可以證實上述所言:比如晚清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以往歷史考試通常考什么時間、什么事情、什么內容等。核心素養立意的考試命題會怎么考呢?比如《馬關條約》簽署以后,清政府被迫允許外國人在中國投資辦廠。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也允許外國人來投資辦廠,這兩者有什么不同?這不僅僅考學生歷史知識掌握情況,更主要的是考查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方面素養的綜合表現。孩子平時如果沒有這種綜合思維、分析辨證能力的培養與積累,是很難應對的,而這些能力就是恰恰需要家庭教育從小一貫培養的。
新課標下的命題不再是單純知識點的考察,而是在用所學的知識點去解決、解釋不同情境下的問題或現象,如果家庭教育還是一味的只注重知識學習,而不注重學生核心素養能力或真實情景下的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孩子們即使能夠把教材倒背如流,也未必能夠適應新課標、新中考、新高考的要求,最終很可能會被淘汰;新課標教育的本質是為未來社會培養能夠解決問題或難題的優秀公民,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絕不再是培養“高分低能兒”,甚至是“書呆子”式的學生了,否則就會使孩子向“無翼之鳥”“無尾之魚”,根本無法在未來社會立足。
(三)身體素養助力
新課標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占比達到了10%-11%,除對基本運動技能、體能等奠定學生一生身體素質大項的要求,新課標中的“專項運動技能”版塊收錄了六大類運動,分別是田徑、球類、體操、水上或冰雪、中華傳統體育和新興體育,由此可見國家對學生身體素養的重視程度。但是在電子產品普及的今天,我們孩子的近視率、肥胖率在升高,身體素質卻在下降,很多家長對此擔心與無奈頗多,有以下幾條建議可以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興趣驅動:體育新課標要求學生要掌握幾項項體育技能,不妨采取中國著名的教育實踐家馮恩洪先生的“合格+特長”的培養理念,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適當的專業技能項目訓練,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最大的動力,相信孩子們就愿意堅持了,甚至還可能把興趣鍛煉成特長;
以賽促練:借力目前比較成熟的APP,尤其是那些能夠打卡積分的平臺,利用孩子們的競爭欲和上進心,幫助孩子增加訓練的時間和強度;親子契約:親子共同商定訓練計劃及目標,互相對比、監督,用親子的情感基礎和契約意識幫助孩子養成堅持鍛煉的好習慣;強化學生對眼操的重視程度,改善廣播體操的形式和方式,啟用跳操、流行操等學生喜歡的運動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還可以將適當的家庭勞動教育的特定任務與訓練相結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心理素質是身體素質的決定因素,一定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化,只有內心積極陽光,身體才會健康健壯。
(四)課余時間助力
國家自去年實施雙減政策以來,我們明顯的發現學生的學業負擔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也輕了,但是大家要清楚的意識到雙減政策不是不要學業質量,而是要優質輕負,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不同的孩子可能課余時間的長度是不一致的。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課余時間是落實新課標的絕佳時期,我們上面談到了新課標的核心素養立意,絕不是一本教材所能培養的,所以要鼓勵孩子博覽群書,尤其是學科拓展類的書籍,用濃厚的素養和能力涵養成績;
家庭成員可以基于生活問題、社會問題等共同設計大項目作業或任務,親子共同思考、完成,幫助孩子培養真實情景下的問題解決能力;尊重孩子們的興趣選擇,利用課余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力爭把自己的興趣變為特長和專長;
(五)思想價值助力
2022版新課程標準的育人目標是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助力“三有”培養目標的落地?
家長幫助孩子進行人生規劃教育,盡早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和階段性目標,一旦成功,這將會是孩子發展的巨大推動了,正如周總理的“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那樣的力量,即讓孩子有理想,這是內因,也是決定性因素;幫助孩子養成自主規劃的意識與習慣,以年、月、周、日為單位去自主設計規劃與目標,并及時對標自己的計劃目標進行自我評價與矯正,自主是發展的基礎,也是動力因素;根據計劃和目標,讓孩子在完成相應的學業質量基礎上能夠具備一技之長,即有本領;培養孩子敢于迎接大挑戰、大問題的勇氣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綜合實踐活動及項目任務,鼓勵孩子養成觀察、思考、分析、實踐、反思、對比、提升的思維慣式,時刻把生活和社會當作教材和項目,提升孩子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即有擔當;“戰友”式陪伴,其實孩子有時對自己的家長也有攀比心和嫉妒心,所以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不要刷手機或刷劇,讀書陪伴,共筑戰友情深,先共情,才有可能共鳴,這是情感基礎。
(六)思維習慣助力
新課標核心素養真實落地關鍵在于學生思維習慣的升級,這就需要家庭教育的一貫助
力,家長們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培養孩子的優秀的讀書習慣,所謂的優秀的標準之一是要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可以用親子共讀的形式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但是一定要重視孩子的讀書思考能力,不要蜻蜓點水式的讀書,只要是讀書就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標準之二就是博覽群書,核心素養立意下的學習,沒有“課外書”這一說了,只要是健康的、合適的書籍,不分門門類都可以讓孩子去讀,見多才能識廣,所謂的問題解決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培養孩子的關聯思考或者聯想的意識與能力,受原來課標或者家庭教育的影響,可能孩子的單一知識學習能力或者單一任務完成能力尚可,但情景和任務一旦復雜,孩子便沒有了應對之力,所以從家庭教育啟蒙就應該及時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與習慣,助力孩子們善于從全局觀察,從不同方面分析,能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和策略,并能做出最佳選擇。正如2020年字節跳動公司的面試題“請盡可能多的說出一支筆的用途?”很多人就反駁道:筆除了寫字和畫畫還能夠做什么?其實如果有足夠的關聯思維和發散思維,我們可以從筆的形狀、把筆拆開以及賦予筆抽象意義等方面找,當時應試者最對給出了22種用途。試想:如果孩子從小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培養,估計也就直接被機會淘汰了。
培養孩子的綜合實踐能力與動手能力。這也是新課標重點變化和要求,核心素養的要求不僅僅是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過綜合實踐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這在我們之前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欠缺的,所以我們培養了一些“巨嬰”式的初中生、高中生,甚至是大學生,這些孩子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足,更不要說復雜問題的解決能力。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教育,更是啟蒙教育,我們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們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及其他方面的綜合實踐能力。
結語:
2022版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在我們義務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的實行也將決定著我們下一代國民的素養,影響著國家未來人才層次與儲備,對于實現國家民族的復興大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通過精細研讀新課標,我們意識到新課標的要求是全面的、系統的,單頻學校力量很難圓滿完成,還需要家庭教育正確助力和社會資源的統籌協調,新課標才會發揮出更大的功效和魅力。(辛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