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交換理論」中有一句話:“任何人際關系,其本質上就是交換關系”。深以為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系,從來就不是單方面的。只有雙向的奔赴,才能讓一段關系長久地維系下去。換一句話來說,就是你想要得到什么,首先要付出。
婆媳關系也是如此,“十年看婆,十年看媳”,這句話的本質就是婆婆和媳婦之間相互交換精神和物質的過程。
在剛結婚的頭十年里,對于一個兒媳婦來說,不管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是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而這個時候的婆婆,相對來說,在時間上和經濟上都比較寬裕,能力所能及地幫兒媳一把,勢必會讓兒媳婦感動。
作為“交換”,在婆婆的晚年生活中,曾經得到過婆婆盡力幫襯的兒媳婦,自然在照顧婆婆的事情上,多了幾分真心和溫暖。
但我們周圍,有不少婆婆,她們也知道,十年看婆,十年看媳,這個道理??烧諛訉傔M門的兒媳婦,處處刁難,端長輩的架子。原因很簡單,她們認為萬事都要靠自己。所謂的靠自己,就是手里頭有錢,又有兒子和女兒。
簡單一點來說,這一類婆婆認為自己有錢,又有女兒,再不濟還有兒子,自己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落在兒媳婦的手里。所以現在也無須對兒媳婦諸多幫襯,反而可以端起長輩的架子,隨心所欲地生活。
殊不知,孝順父母雖然是子女的義務。但因為各種客觀原因,老人的晚年生活中,都離不開子女伴侶的照顧,有些甚至是子女伴侶的照顧,超過了子女的照顧。也就是說,作為公婆,不要把話說死,把事情做絕。
陳雅和婆婆的關系,在外人眼里,還算和諧。但事實上她結婚之后,受了不少來自婆婆的冷言冷語。兩人的關系,雖說不是水火不容,但真的沒有看上去這么和諧。之所以外人不知情,還是因為陳雅性子軟,又不想傷了夫妻之間的感情,所以一直隱忍。
說起來,婆婆對這個兒媳婦的不滿,從陳雅還和自己兒子談戀愛的時候,就開始了。原因很簡單,大多數婆婆都看不上兒子找的兒媳婦,總覺得兒媳婦配不上自己兒子。陳雅婆婆也是如此,她嫌棄陳雅身材瘦小,不好生養,還嫌棄她娘家經濟條件不好,會成為小夫妻的拖累。
不過兒子堅持,最后陳雅還是進了這個家門,這么一來,日子肯定不好過。陳雅知道婆婆不喜歡自己,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但她沒想到不管她如何低眉順目,婆婆還是對她不好。我們都知道,有些時候,言語上的冷嘲熱諷,更能傷人。
陳雅的孕期,沒有任何特殊的待遇,因為婆婆說女人都有這一遭,沒啥好矯情的。坐月子自然也是如此,婆婆不同意陳雅回娘家,但又不同意請月嫂,最終自己也沒照顧多少。陳雅為此落下了不少月子病,也沒了結婚當初想要和婆婆處好關系的心思。
隨后的日子里,陳雅除了表面上的客套,對婆婆也少了很多噓寒問暖。婆婆自然能感受到兒媳婦的不滿,但她毫不在意,她不僅不在意,還時不時在陳雅面前說:“你有啥小心思,我都知道。我手里頭有錢,還有一個貼心的女兒,我的晚年不指望你養老,你沒有機會報仇的。”
陳雅有一個大姑姐,出嫁多年,但和娘家母親的關系,一直很親密,幾乎每天都會通電話,互相訴說生活中的瑣事。婆婆對女兒以后照顧自己的晚年生活,確實有足夠的底氣。
但陳雅婆婆忘記了,自己的女兒也已經結婚成家,有些時候,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更何況,人心隔肚皮,即使是親人之間,你作為父母,也不能保證完全了解已經長大成人,結婚成家的兒女們的真正心思。
本來陳雅以為自己和婆婆的關系,會一直持續到最后,畢竟婆婆對自己有成見,而自己也沒了當初的心思。但前段時間,婆婆生病住院,短短一個月,婆婆就改變了對陳雅的態度。因為她發現,真正用到人的時候,陪在她身邊照顧她的人,是她一直都看不上的兒媳婦。
陳雅婆婆剛剛確定要住院的時候,第一時間就給女兒打了電話,女兒著急之余,對照顧母親也是滿口答應。但親家借口自己身體也不舒服,拖住了兒媳婦。又加上孩子還需要照顧,老公又出差了等等原因,最終陳雅婆婆住進了醫院,還是沒有等來女兒。
女兒最后給自己母親了一點錢,讓她請護工,陳雅的婆婆失望之余也只能照做。但護工的照顧,哪里有自己的家人盡心盡力。看著同病房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兒媳婦在陪床照顧,陳雅婆婆心中不滿。她開始和兒子抱怨,說陳雅沒有盡到兒媳婦的責任。
可能是前幾天陳雅來看婆婆的時候,陳雅的婆婆態度不好,語氣也不友善。以及這幾天以來,陳雅婆婆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語氣,所以隔壁床的兒媳婦說話了,她說:“做人要將心比心,講究一個你來我往。你光看我對婆婆好,愿意在醫院照顧婆婆。你是不知道我婆婆值得我對她這樣,因為結婚以后,她拿我當親女兒一般疼愛。”
“要是我攤上一個萬事嘲諷,不幫忙還理直氣壯的婆婆,我今天是不會出現在這里的,能同意老公出錢請護工,就算是仁至義盡?!币环捳f完,陳雅婆婆沒了脾氣。陳雅一開始是不愿意來醫院照顧婆婆的,但最后還是不忍心,她的細心照顧,比起護工,讓婆婆感受到了溫暖,婆婆也徹底明白了自己當初的想法有多荒謬。
陳雅婆婆出院后,一改往日對兒媳婦的態度,開始在能力范圍內,能幫則幫。陳雅雖然也知道婆婆對自己的態度轉變是為了什么,即使有目的,她也接受了。事實上,不僅僅是婆婆想通了,陳雅也想明白了。
婆婆和媳婦之間,沒有血緣關系,比起傳統的親情來說,更講究一個相互付出。即使婆婆現在態度的轉變,是為了以后的晚年生活有保障,但自己現在畢竟承受了這份恩情。自己現在也需要這份幫助,所以陳雅愿意接受這樣的交換,來維系兩人之間的關系。
有一句話說:“先有好婆婆,才有好媳婦”。深以為然,就和父慈子孝一樣,有了長輩的付出,才會有晚輩的回報。有時候不要去較真付出是不是有目的,是不是不夠純粹。我們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質上就是一種交換關系,婆媳關系如此,所有關系都如此。只要遵循互惠原則,人際關系就會最終平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