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蛙(插圖珍藏版)》是一本由[古希臘] 阿里斯托芬 著 / [英] 約翰·奧斯汀 / [美]著作,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320圖書,本書定價:148.00元,頁數:2022-1,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鳥·蛙(插圖珍藏版)》讀后感(一):誰看了不得說一句:那時候真敢啊
不由感嘆,人類的千百萬年的發展,在人性這塊似乎從未成長,憂其所憂,煩其所煩,白活了上百千年?或許這就是無人能逃的人性基礎。
《鳥·蛙》書名簡單明了,本書包含 “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兩部劇著。作為雅典三大喜劇詩人,阿里斯托芬、克拉提諾斯、歐波利斯,是流傳下來作品最多也最受人喜歡的,而古希臘戲劇在人類戲劇史上的極高藝術位置,被無數后人膜拜學習,影響深遠。
兩部作品,《鳥》烏托邦文學發軔之作,《蛙》古典與現代的交鋒。
粗糙、嚴肅、幽默、諷刺、荒謬、抒情……或許因為是“喜劇之父” 奠定了戲劇寓莊于諧的基本風格,在閱讀的過程并不陌生,閱讀的生澀感不重,隨文的詳盡注釋提供了解讀和便于查閱。張竹明教授譯文優美,細膩、嚴謹,極大盡心盡力的呈現阿里斯托芬作品魅力與對古典精神的追思。所以倒也不用被書名嚇到,覺得閱讀有門檻。相反你會在故事中,時不時會意一笑,真是無法言語的興奮感和無力感。
此部作品,誰看到不得發出一聲感嘆,可真敢說啊。那時候的古希臘真是開放啊,故事無論是烏托邦也好,文化交鋒也好,你都能從故事中感受到,那種針尖對麥芒的尖銳感和嘲諷感,也能看到人們對于當下的放棄,想要尋找新的出路或者找回某種救贖,帶著的渴望又不現實的荒誕感,優美感。
作為詩人,戲劇中也有大量詩歌,穿插在交談中,這些歌詞承上啟下,具象的放大的城邦的可笑,人類的貪戀、觀眾的共鳴。讓作品在超現實主義想象力和低俗的幽默中,隱隱作痛。
令人驚嘆的是,那時候戲劇里穿插了大量與觀眾互動的情節,無論是開場的熱場,還是后面氛圍互動,讓作品的趣味性進一步提升。此外是作品的節奏感。前者《鳥》單刀直入主題,干脆利落,將吸引點放置在前移,通過迅速高潮點帶觀眾回落細細品味人性的荒唐與可笑。后者《蛙》先是緩慢的進場,通過一個個小高潮點推動劇情逐步到達一個大高潮點,再經過幾個小高潮點回落結尾。
真真的,必須要豎起大拇指,那時候的藝術家們,真是超厲害的。不愧是“喜劇之父”,給我們后人提供了作品參考和效果檢驗,或許也是那時候,已經探索出來,并養成了創作模式,以及觀眾的看劇習慣?
《鳥·蛙(插圖珍藏版)》讀后感(二):政治與文學的詮寓
關于阿里斯托芬(約前446年—前385年)的生平鮮為人知,對此也是知之甚少,其為雅典公民,約前427年開始他的戲劇生涯,是公元前五世紀,雅典三大喜劇詩人之一。本書所選《鳥》《蛙》均為其所作喜劇名篇。
《鳥》由兩雅典人歐埃爾庇得斯和佩斯特泰羅斯對話開始,他們跌跌撞撞地穿過山坡荒野,希望在其它地方重新開始生活,遂欲尋找傳說中的色雷斯國王忒瑞斯,相信其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建議,竟不知忒瑞斯已化身戴勝(鳥)。
戴勝講述了他與鳥類一起吃喝玩樂的快樂生活,交談之際,佩斯特泰羅斯突然有了一個絕妙的主意,鳥類應該停止像傻瓜一樣飛來飛去,而是在天空中建造一座偉大的城市——即為云中鵓鴣國。戴勝喜歡這個想法,他同意幫助他們實施,前提是他們可以說服所有其他的鳥。他和他的妻子夜鶯開始歌唱將世界上的鳥類聚集在一起,當它們到達時形成了新的合唱團。新來的鳥兒對人類的存在感到憤怒,因為人類長期以來一直是它們的敵人,但戴勝說服它們給他的人類客人一個公平辯駁機會。佩斯特泰羅斯解釋了這些鳥是如何成為原始神靈的,并建議它們從新貴的奧林匹亞人手中奪回失去的力量和特權。鳥們被說服了,它們敦促雅典人帶領它們對抗篡位的神。
《鳥》構建了一個烏托邦之國,同時該劇中包含了大量的話題可供參考,包括雅典政治家、將軍和名人、詩人和知識分子、外國人以及歷史和神話人物。在這阿里斯托芬展示了他在令人信服的環境中令人信服地描繪人性的能力。雖未直言戰爭,但從中亦能感受到對雅典的生活及其法庭、政治、虛假的神諭和滑稽軍事行動感到一絲失望。
到了《蛙》,其實更有同感,它講述了狄奧倪索斯對雅典悲劇人物的現狀感到絕望,于是與他的家奴克珊提阿斯一起前往冥府,欲將歐里庇得斯從死里復活(《蛙》為前406年歐里庇得斯死后不久,阿里斯托芬創作)。那一幽冥斗詩,古典與現代的對決,絕對稱得上名場面。參考時代背景,時起伯羅奔尼撒戰爭(前431-前404年),這場戰爭本質上是帝國主義雅典與保守的斯巴達之間的沖突,因此長期以來一直是雅典政治中的主導問題。所以可以明顯感受到阿里斯托芬作品中關注雅典本身的社會、文學和哲學生活,以及由雅典引起的主題。
所以阿里斯托芬在劇中毫不猶豫地攻擊和嘲笑的狄奧倪索斯,在最終對決后卻決定帶走埃斯庫羅斯而不是歐里庇得斯的反差對比,何嘗不是對當代悲劇貧乏狀態失望的表達。
前者重政治性,后者更偏文學性。無論他的目標是戰爭還是文學,顯然阿里斯托芬的聲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他的作品既粗俗又細膩,將嚴肅的政治諷刺與煙火般的夸夸其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特別是阿里斯托芬那雙關語、俏皮話和局部典故的味道,時至今日想必仍是能引起笑聲和思考的。
《鳥·蛙(插圖珍藏版)》讀后感(三):為真實問題提出荒誕建議,是所有人最開心的結局
這本書包含了阿里斯托芬的兩部喜劇,《鳥》和《蛙》。阿里斯托芬的喜劇讀感非常好,很大程度上因為他的作品雅俗共賞,是古希臘時期的經典作品,甚至是“網紅”作品。這些作品充滿想象力的表達,針砭時弊的諷刺,具備了超強的傳播性和狂歡性。可以想到的是,作為古希臘的受眾,在一部聚焦當下城市的高時效性故事中,同時體驗到超現實主義想象力和荒誕不羈的現實下流笑話,興奮感是爆棚的。
而阿里斯托芬作為“喜劇之父”,同時也是雅典三大喜劇詩人之一(另外兩位分別是克拉提諾斯和歐波利斯),迄今流傳下來的作品最多也最受人喜歡。不僅因為他本來就是寫華麗詩歌出身,還因為在他的喜劇里,他尤其擅長用詩歌、笑話和嘲諷為當下的雅典出現的真實問題嚴肅而故作正經的提出最荒誕的建議。
《鳥》是阿里斯托芬的超現實主義幻想代表作,描述了一個2000多年前雅典人所向往的烏托邦之境,“云中鵓鴣國”。在這個處于天地間的,由鳥建造起來的理想國里,人間城市是污濁和苦悶的,眾神是懶惰和投機的,而云中鵓鴣國是美好的,是由樸素的“避世”觀念衍生出來的快樂王國。歐埃爾庇得斯和佩斯特泰羅斯就是將這種逃避現世創立新世界付諸實踐的主角。
這是一個厭世雅典小人物,忽悠鳥界,贏得擁護,罵遍所有官員,并與神談判娶得美妻,逆襲成為君王的故事。這是一場白日夢,一場酣暢淋漓的白日夢,夢有多浪漫美好,有多嬉笑怒罵,有多上帝視角,醒來之后的世界就有多悲涼和凄慘,伯羅奔尼撒戰爭帶來的陰影就有多想讓人逃避。
在大量的笑料包袱中,可以真實體驗到劇場中雅典觀眾的捧腹之感,因為2000多年前的笑點放到現在也是“哈哈哈哈 **啊”的效果。歐埃爾庇得斯和佩斯特泰羅斯忽悠鳥界反神造新國的理論基礎竟是人間流傳的歇后語式的寓言段子,仿佛寓言一出,鳥群便有了神力。這種荒誕感也存在于歐埃爾庇得斯與眾官員的battle和與眾神的談判中,一切都不可思議的順利進行著。最后在這個超脫塵世間的理想國里,我們看到了最真實的諷刺,也是喜劇特色的大團圓,所有的理想,憧憬,批判和重塑在“和平協議”“談判”和“婚姻”中走向結尾。
《蛙》,是一個花花公子閑來無事去冥間撈人的故事。這個花花公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酒神狄奧尼索斯,他認為世間再無最好的詩人,便要去冥王那里撈回一個喜歡的詩人回到人間。阿里斯托芬的這部喜劇中,開場就是名場面,我們居然看到了酒神和大力神之間的嘮嗑場景。
酒神在這部劇里是膽小的善變的懦弱的,他想找到一個不冷不熱的去冥間的路。于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對這位小老弟嚴肅而不正經的討論起了“自殺”的不同方式,不管是上吊還是喝毒藥,都被酒神拒絕了,最后選了一條坐船去冥間的路,路上還和“冥河”里的蛙群互懟了一番。
終極對決還是在幾位詩人在歐里庇得斯、埃斯庫羅斯和索福克勒斯之間,他們就政治文化和教育進行了各自取向上的辯論。精彩程度在于你對三個詩人的作品越熟悉,你就越能get到里面的梗。最終在整個對決中一直插科打諢、亂接爛梗的酒神選擇帶走了埃斯庫羅斯,但他帶走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位詩人在桂冠對決中的排名其實是阿里斯托芬心中的排序。
這部喜劇奇幻的是,人間是冥間,冥間是人間。人間有冥間的荒蕪,冥間有人間的百態,那么誰更適合在人間,誰更適合在冥間。讀完或許就有自己的答案了。
阿里斯托芬的喜劇在幻想與現實之間,在華麗辭藻與低級笑話之間,嘲弄了自己的城邦,擁護了民眾的需求,深刻的本質始終在雅典城邦的劇場里伴隨笑聲,一直沉淀。
最后,伏爾泰曾經評價過阿里斯托芬的喜劇,“他的喜劇就是他那個時代的愚蠢和弱點生動寫照”。他是厲害的。
《鳥·蛙(插圖珍藏版)》讀后感(四):理想需要戲劇,生活需要喜劇
封面
從古代的戲劇到現如今的話劇、電影,用藝術形式來表達人類的思想和情感這件事情,一直都存在著,并且人類對此一直有著強烈的渴求。現代電影或者舞臺話劇,其實發源自古代的戲劇,當然,我不是這方面研究的專家,所以在我準備開始看這本古希臘三大喜劇作家之一阿里斯托芬的代表作的時候,我覺得我有必要先補補課,了解下古代戲劇之背景。
在古希臘時代,戲劇分為悲劇和喜劇。所謂的悲劇,其特點是更具嚴肅性,不同于我們現在對悲劇的定義,那時的悲劇,其結局不一定是悲慘的、遺憾的,但是必須一定是嚴肅的,且悲劇主角的結局都必須是他們本人的行動所招致的,因此悲劇在其嚴肅的敘事和強烈的個人情緒的感染下,觀眾會有很強的代入感;相比之下,喜劇的模式、節奏和情節更為靈活,喜劇更看重故事的情節,而這部分情節不一定需要通過敘述來表達,它可以是借用人物/動物的動作、形態或其他組合形式來呈現,由一些夸張或者不現實的情節,來講述道理和思考,并且引起觀眾的共鳴,這里頗有一鐘宣泄之意,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是,喜劇更看重的就是它情節的荒誕性。這一點,在我們現在的喜劇作品中也是有保留下來的。
和現在的作品一樣,以前的戲劇作品,作者也是希望可以通過它們來展現一些道理或者是思想,現實生活總是有種種束縛,限制我們不能直截了當地去講很多事情,或者展示某些情感、情緒,所以我們要通過一些夸張的戲劇手法來或直接或隱晦地表達我們的想法,不管是作者還是觀眾,都有這個需求,于是戲劇便自然誕生,且以其他種種更為豐富的形式保留至今。
那么,阿里斯托芬又是誰呢?他的作品的代表意義又在哪里?
我們現存所能看到最早的古希臘喜劇作品就是他所著,再往前,確實是有其他的劇作家,但是很可惜,他們的作品都沒有能夠留下來。那么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就自然而然變成我們去理解古代人的思想,了解他們的生活和他們的信仰最好的途徑,他的作品經過后人的整理之后,是共有44部喜劇的。通過對這些作品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距離我們幾千年之前人類的思想,他們向往和崇拜的事物。而當你真正去閱讀這些作品之后,你會發現,這其中居然沒有太大的隔閡,現今我們對生活和理想的憧憬,與那公元前的人居然是如此接近。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兩部作品。
第一部是《鳥》,它創作于公元前414年,很難想象這樣的作品,這樣的想象力是那么多年前的人能擁有的。全篇都是源于作者的一種想象,故事開篇是兩個雅典人要尋求一個舒服的國度,以期可以過上“像在棉襖里面睡覺”這樣的日子,結果多方打聽都沒有,但是其中一個人說,為什么你們(鳥)不能自己搭建一個呢?故事就由這里開始,進入高潮。
于是兩個雅典人開始歌頌鳥兒們(非常長的一段,那個時候,由于對諸多現象的不理解,人類非常崇拜大自然,自然而然體現在作品中),然而雖然人類歌頌鳥兒,鳥兒卻不信任人類——“人類天性:時時事事狡獪”,可想而知,那時候人與動物之間已經發生沖突且作者已經意識到這種沖突的不正確性。經歷了一番來回的互相辯論,人類不斷自證自己的堅定與忠誠,終于打動了鳥兒們,鳥兒們愿意與人類一起建立一個充滿希望、美好的“云中鵓鴣國”。但最終,人類又因為自己的貪婪和無知,背叛了曾經的伙伴(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
這當然是一個象征。
在這部戲劇作品創作的那一年,正值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第二階段,當時雅典出兵介入西西里島希臘城邦之間的爭端,各國戰火紛爭,我們可以想象,那普通底層人民的生活,我想,作者通過這部作品,想表達的是理想和美好和人性的現實,這其中的真實感令人震驚,無論什么時代,對最純真的理想的追求,和最丑陋的劣根,都是一樣的,
第二部作品是《蛙》,這同樣也是阿里斯托芬的代表作,它創作于前405年,此時作者已有近10部作品的產出,于是整體的語言文字確實能見其愈加有魄力,這個故事簡單來說,就是酒神狄奧倪索斯想去冥界帶回他喜歡的詩人歐里庇得斯,在路上他遇到了一群青蛙并與他們進行了非常長的一段對話和辯論,最終他還是到達了冥界,只不過他最后并沒有帶走詩人,而是帶走了與之進行辯論的埃斯庫羅斯。這部作品相對來說,更具文學性和可讀性,但也更加深奧,我對其中表達的一些更深刻的想法都是似懂非懂,于是查閱了資料,想看看埃斯庫羅斯是個何許人也,原來他雖然沒有歐里庇得斯那么出名,但他也是一個悲劇詩人,而且他出生于公元前465年,那個時代,雅典正處于繁榮與和平,我想,這里作者應該是有更深刻的含義,更希望能從冥界中帶回來的,是那個和平、沒有流血和悲痛的和平時代吧。
現在的我們,要去完全理解古代的戲劇,當然是很難的,但我依然能夠從這些文字中看到戲劇中夸張的表現手法,那些諷刺的對話,那些思辨的爭論,我想文明的傳承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