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貓和它們的化石親屬》是一本由﹝美﹞阿蘭·特納 著 / ﹝西﹞毛里西奧·安東 繪圖著作,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精裝圖書,本書定價:78.00元,頁數:299,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大貓和它們的化石親屬》讀后感(一):如何閱讀一本《大貓和它們的化石親屬》
因為今年是大腦斧年,拿到這本書很是開心,出于對自然科學的熱愛,決定好好認識一下大貓這種迷人物種。作為一本科普類書籍,覺得比較適合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面的方法來閱讀。
??首先閱讀的四個層次,也是方法: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本書主要可在第二、三個方法。
《大貓和它們的化石親屬》讀后感(二):用規范的科學研究和直觀的復原圖片,展示大型貓科動物的科普世界
當我們去動物園,最希望看到的動物是什么呢?大型貓科動物一定的必不可少的必然選擇,獅子、老虎、豹子等等,就是我們觀看的重點。 但對于我們現代的地球來說,大型貓科動物的生存現狀都面臨著困境,自然環境越來越影響著它們的生存,它們只能生活在少數保護區之中,也許再過幾十年,我們真的只能在動物園中看到這些大型貓科動物了。 關于于大型貓科動物的前塵往事和現實狀況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這本就是科學工作者們必然要研究的課題。而這也就是對于大型貓科動物最全面的整理和科普。美國自然博物館著名古生物學家艾倫·特納就從事著新生代哺乳動物的研究,而他的這一本《大貓和他們的化石親屬》就是以明晰易懂的詳細介紹著這些大貓。這本書包括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在化石記錄中出現和保存的情況、個體(及系統分類)鑒別特征,以及與其生活方式、生存和適應性有關的基本解剖結構、生理、社會和行為特征方面的大量細節描述。
對于地球上大量的大型物種來說,其實在近一千萬年內都出現過滅絕問題,這可能是受到過氣候、地震或其他類自然災害的影響。大型貓科動物也一樣,我們現存的所有大型貓科動物都是近500萬年內誕生并發展起來的。而這一變化過程以及過去產生過哪些大型貓科動物?在我們現今能夠發現的化石中都可以去追尋其整個發展脈絡。 這本《大貓》也就是延著化石發現的脈絡,梳理著大型貓科動物的發展歷程以及他們的生理、行為和生態發展。這里有著每一種大型貓科動物的具體介紹,比如已經滅絕的劍齒虎亞科、貓亞科等等大量過去的貓科動物,當然也有通過化石可以看到我們現存的獅、虎、豹等動物的發展道路。
關于貓科動物的生理解剖,科普作家也有著詳細的介紹。貓科動物都有著差不多的身體結構,這從我們最熟悉的家貓身體結構就可見一斑。家貓也就是這是大貓的縮小版,當然,他們不同的種類中還是有一些差異存在,這就是我們區別他們的基礎。 對于大型貓科動物,我們可以借助了解的內容還有限,畢竟我們能夠看到的很多內容都來自于化石。而這本書《大貓》的內容就是這些化石的研究成果。艾倫·特納給我們提供著古生物知識的積累,而毛里西奧·安東作為古生物插圖家,更是為本書貢獻頗多,他致力于滅絕生物的科學復原工作,而我們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么多精美的圖片,也都得力于他的工作。
《大貓》用規范的科學研究和大量直觀的圖片帶我們進入大型貓科動物的科普知識世界,讓我們了解這一在過去和現在已經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的大貓們。
《大貓和它們的化石親屬》讀后感(三):貓科動物的前世與今生
眾所周知我們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星體,一些生物在這里不斷地進化發展,從水生生物到到陸地生物,最后又變為兩棲生物,它們隨著地球的變化努力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已達到適應大自然優勝劣汰的目的。
但是地球上仍然在不斷地出現滅絕以及瀕臨滅絕的生物,在這其中我們最為熟知的當屬消失了6500萬年的恐龍,古生物學家利用化石讓人類知曉了恐龍的存在,同時也讓化石研究的過程反映出其它古生物的之間的聯系,例如日漸稀少的貓科動物。
說起這些大貓你會想到哪些動物?豹、獅、虎還是貓?其實貓科動物的種類有很多,在經過了幾千年的重大而高度多樣化的輻射演化,也僅僅只有7個大型物種存活至今。分別為現存的豹屬(獅、豹、虎、美洲豹和雪豹)、貓屬(叢林貓)和獵豹屬(獵豹),美國自然博物館著名古生物學家艾倫·特納將在《大貓和它們的化石親屬》一書中利用這7種現存的貓科動物結合化石研究重現這些大貓與它們的化石親屬。
這是一部具有極高的科普教育意義的古生物研究書籍,它將從全球背景下追溯貓科動物的前世與今生,重現貓科動物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是如何演化、發展、滅絕與存續,從化石研究記錄中分析它們的生活習性、生存技能,帶領我們從解剖結構中窺見大貓的演化史與生命史。
我們為什么要從化石中去了解大貓和它們的化石親屬?其實原因很簡單,在這個地球上曾經生存過許許多多的生物,但大多數生物隨著時間的流逝,地球的變化已經絕滅在很遙遠的年代,它們的骨骼、牙齒與地質沉積物相融,逐漸形成了生命的遺存——化石。
它不僅記錄下當時生命體的生活遺跡、生存環境,甚至能完整地展現出絕滅生物的整體框架。我們可以通過化石的年齡來分析生物絕跡時的年代,大貓的那些化石親屬們便是通過此種方式來完整再現那些絕滅的至少8屬24個物種的大貓親屬。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從劍齒虎亞科(后貓族、鋸齒虎族、刃齒虎族)到貓亞科(貓族),大貓們幾乎是立于食物鏈的最頂端,為何仍擺脫不掉滅絕的命運呢?全球氣候極端變化,各類物種之間的更替,大貓們所捕食的物種逐漸消失,這些都是自然進程與滅絕相伴隨的結果,我想這便是大自然對人類無視自然環境保護的一種懲罰吧,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只能在動物園里看到這些令人著迷又敬畏的大貓了吧。
《大貓和它們的化石親屬》讀后感(四):貓科動物的骨骼和化石都能告訴我們些什么?
這本書是由美國自然博物館著名古生物學家艾倫?特納所編寫的一本關于大型貓科動物的科普著作,書中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全面地介紹了有趣又引人注目的大貓科,對貓科動物特征和功能進行了全面的剖析,對它們的社會和行為因素進行科學探討。
大多數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現在已經滅絕了,但我們周圍以及腳下的地質沉積物中仍有許多動物骨骼、牙齒,甚至是動物軟體部分化石的存在,這些動物遺跡能給我們提供很多的信息。經過仔細地挖掘以及出土后合理地處理,這些骨骼和化石能夠在后世得到更加細致的觀察和研究,也給人類還原動物生前樣貌遺跡它們的生存環境提供了最為重要的依據。
作者在書中以如今能夠觀察到的現生貓科動物生活方式、社會活動、捕獵等行為,與現生動物骨骼與化石進行對比,對化石類貓類的行為和演化作出合理的推測。
演化是地球上各種動植物連接過去和現在的紐帶,貓科動物的演化歷史可以看成是地球生命復雜演化圖景的一部分。書中從化石記錄的變化規律展示了貓科動物的演化過程,并討論了貓科類群的成員構成,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物種的進一步消息,幫助我們了解貓科動物的多樣性和廣布性。
同時書中也澄清了一些我們常犯的錯誤,例如:貓科動物里的劍齒虎屬中的“劍齒”一詞很好地描述了某些貓類牙齒的特征,實際上它們與真正的虎并沒有密切的親緣關系。但是劍齒虎類的滅絕并不是因為它們在某些方面遜色于現存物種,它們不過是踏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演化道路。
當然,化石記錄能傳達給我們的信息也是有限的,部分內容僅限于推測或演繹,諸如后貓族的組成等內容至今仍存有很多疑問。作者通過對貓科動物的解剖特征和功能的闡述,展示了他們對一些化石物種的行為、功能進行推斷的過程。
本書根據現有的骨骼證據,基于所研究物種的骨骼形態和比例,以彩圖的形式對這些貓科動物的特征及生活場景進行合理的相近還原,復原圖既是對動物曾經狀態的一種呈現,也是對相關文字的一種解讀。
?。▓D片源于網絡)
《動物世界》一類的節目當中經常會出現一頭獅子或者一頭豹子追捕獵物的情節,解說員常常會隨著鏡頭在節目中給我們解讀它們的種種行為特征。其實本書許多章節看起來也與觀看節目類似,不同的是,書中是以手繪圖展示貓科動物靜態特征,但配以文字描述則同樣能給我們腦海中帶來動態的呈現。
現實生活中,我們與許多貓科動物的接觸機會并不多,但這個身懷絕技的類群始終能引起我們極大的興趣。盡管我們能從動物園中觀察它們的一些行為和特征,能從科普節目中獲悉野生動物背后的信息,但若你對貓科動物充滿好奇,你的好奇心仍能從書中得到進一步的滿足。這本書不僅展示了動物生存和演化的一些謎團,也引發我們思考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氣候、環境、人類之間的依存關系,讓我們對物種滅絕和演化趨勢保持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