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顆子彈》是一本由劉瑜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裝圖書,本書定價:48.00元,頁數:2020-12,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送你一顆子彈》讀后感(一):關于孤獨和育兒
這種隨筆從懷孕之初就一直陸陸續續地看,隨便從哪篇開始看都行~這種沒有緊迫感的閱讀,導致我都快生了才看完。書里有很多話很受觸動,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她對孤獨的排解和解答。
摘錄幾段如下:
“充實,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羅素說他的生活的三大動力是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渴望、對苦難的憐憫。以前一個朋友寫過一首詩,叫《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我想在文學圈外寫作的王小波就是這樣的人,懷才不遇,逆水行舟,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自己的心靈和頭腦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我積攢這種耐心(指過稀薄的生活)的方式,是用感受來彌補事件的貧瘠。在一定程度上我相信,這是度過有意義人生的唯一方式。至少我希望帶動讀者響應、實踐蘇格拉底的號召:不被審視的人生不值得度過。山寨的說法是:沒有無聊的人生,只有無聊的人生態度。”
印象次深的,是她成為母親后的感悟,這感悟簡直讓我打開一個新世界。摘抄如下:“生孩子是件很自私的事,所以母親節那天,看到鋪天蓋地‘感謝母親’之類的口號時,我只覺得不安。……甚至,我想,應該被感謝的是孩子,是他們讓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讓他們的空虛有所寄托,讓他們體驗到生命層層綻放的神秘與欣喜,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體驗到盡情的愛——那是一種自由,不是么?能夠放下戒備信馬由韁地愛,那簡直是最大的自由。作為母親,我感謝你給我這種自由。”
也有啟示育兒的:“自由這個東西的神奇,不在于它會帶來多少洪水猛獸,而在于,這些洪水猛獸出現之后,你發現他其實也不過如此。”我想,放任孩子發展,只要在道德、安全底線之上就行,孩子反而能順利成長、收獲快樂。
《送你一顆子彈》讀后感(二):《送你一顆子彈》一些摘抄
1、檢驗友誼的唯一標準,就是兩個人能否湊在一起說別人的壞話。
2、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3、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4、在蘭德的觀念里,成功與成名就沒有什么關系,成功就是一個人捍衛自己的完整性。
5、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6、如果要給美好人生一個定義,那就是愜意。如果要給愜意一個定義,那就是三五知己,談笑風生。
7、認識更多的人,忘記更多的人。被更多的人記住,被更多的遺忘,吹出更多的肥皂泡,然后看到更多肥皂泡的破裂。
8、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癥,而有些人只是一個噴嚏而已,這一切,據說都是“因了冥冥之中的緣分”。
9、后來我發現凡是令你煩躁的,其實幫助你防止抑郁。
10、如果沒有經歷過沉重的灰暗,誰又會對“幸福”如此敏感。
11、敏感與力量的成全
12、每一個活著的事物都有義務去養活自己。
13、怎么任何東西走到極端看上去都像是智慧呢。也許虛無主義只是笨蛋故作聰明的姿態。
14、我的瘋狂依然茂盛,但是它屏住呼吸,內向生長,尚屬“非正式瘋狂”。
15、一切洗腦的成功要旨,不過在于幫助人們逃避自由。當一個體系能夠用邏輯自洽的方式替你回答一切問題,并且保證這些答案的光榮偉大正確的時候,的確,為什么還要去承受“肩負自由的疲憊”呢?
16、靠著這點虛張聲勢的忙碌,我獲得了一種濫竽充數的成人感。
17、為什么勇氣的問題總是被誤以為是時間的問題,而那些沉重、抑郁、不得已的,總是被叫作生活本身。
18、世上本沒有深邃,“只說一半”的話說得多了,也便有了深邃。
19、大腦是多么溫柔的一種事物,它知道,這世界上的一切都容易揮發,便是凝聚了,還要揮發,所以它小心翼翼鎖住一些東西,慷慨地施舍給我們擁有的幻覺。
20、幸福其實往往比我們所想象的要簡單很多,問題在于如果我們不把所有復雜的不幸都給探索經歷一遍,不把所有該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給爬一遍,我們就沒法相信其實山腳下的那塊巴掌大的樹蔭下就有幸福,這話雖然聽起來那么知音但它的確很肺腑。
21、我老覺得自己跟大多數人交往,總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個維度,很難找到和自己一樣興趣一望無際的人。謙虛版:很難找到一個像我一樣神經錯亂的人。
22、懷才不遇,逆水行舟,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23、在遼闊的世界面前,一個人有多謙卑,他就會有多快樂。
24、如果你還在為自己孤單寂寞,懷才不遇,舉世皆濁我獨醒而深深嘆息的話,那么讓我告訴你,你買不到那個**的,別再把你時間的積蓄兩塊,兩塊地花出去,回到你的內心,尋找你自己,與心靈深處的他,他們一起出發去旅行。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戶而周游世界,身無分文而腰纏萬貫。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不可求,真的,也許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25、可以絕望,但不要嘮叨。
26、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感,又恰好擁有與這個夢想相匹配的能力,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與其夢想成比例的能力。
27、一個自由制度就像一條公路,沒有無數清潔工、修理工持之以恒的清掃修補,它將很快在風吹日曬中退化為荒野。
28、現實很白開水,電視很麻辣燙。
29、經濟學家說:一個事物的價值取決于它的效用,而效用永遠是主觀判斷。
30、沒有無聊的人生,只有無聊的人生態度。
《送你一顆子彈》讀后感(三):我曾經短暫的熱烈的愛過你
英文里有個單詞,叫crush。如果查字典,它會告訴你,這是“壓碎、碾碎、壓垮”的意思。后來我到了美國,才知道它作為名詞,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短暫地、熱烈地但又是羞澀地愛戀”。比如,“I have a crush on him”,就是“我曾經短暫地、熱烈地、但又羞澀地喜歡過他”。
Crush的意思,這么長,這么微妙,我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中文詞倆翻譯。“心動“似乎是一個很接近的譯法,但是“心動”與“crush”相比,在感情強度上更微弱、在時間上更持久,而且有點朝戀愛、婚姻那個方面夠的雄心。Crush則不同,它曇花一現,但是讓你神魂顛倒。
我覺得crush是一個特別實用的詞匯。它之所以特別實用,是因為我意識到,其實人生體驗中的大多數“愛情”,都是以“crush”的形式存在的。如果讓我掰著指頭數,我這30年來到底真正“愛”過多少個人,那恐怕絕對不超過。但是如果讓我想想,自己曾經對多少人有過crush,那就多得,這個這個,反正我是不好意思數了。
愛情是一場肺結核,crush則是一場感冒。肺結核讓人元氣大傷,死里逃生,感冒則只是讓你咳點嗽、打點噴嚏,但是它時不時就發作一次。
Crush一般來勢迅猛。初來乍到的時候,會讓你誤以為那就是愛情。它的爆發,一般是受了某個因素的突然蠱惑,導致你開始鬼迷心竅。比如,你就是喜歡某個人長得好看,帥得天理難容。比如某個人說話的方式讓你特別舒服。比如你在網上看了某個人的一篇文章,你覺得,寫得真好啊,這么好的人,怎么允許他和我沒關系。有的時候,crush的原因小到莫名其妙。可能僅僅因為一個人的手長得特別好看,而那天他親自用那雙手給你夾菜來著,你就會喜歡他三天。還可能因為一個人笑起來的神態特別孩子氣,你整整一個星期都無法忘記那個表情。
但是開始時,你不知道那只是三天、一個星期的crush,你捧著自己“怦怦”跳動的心,想,他真好,真是無與倫比,真是我找了一輩子的人啊。
然后你開始幻想。有那么一段時間,少則幾天,多則幾個星期,你活得騰云駕霧,你幻想他來看你。你幻想你們走在大街上,過馬路的時候,他拉住你的手,然后不肯放開。你幻想你們呆在房間里,換了三百八十種擁抱的姿勢,但還是沒有把要跟對方講的話說完。
等你把該幻想的幻想完畢之后,這個crush也就燃油耗盡了。
Crush和愛的區別就在于,那份幻想還來不及變成行動,它就已經煙消云散。它之所以沒有轉化成行動,也許是因為你很羞澀,不好意思表達,然后一不小心就錯過了這個人。也許是因為你們沒有“發展”的機會,時間或者空間的距離,讓那份心動慢慢因為缺氧而窒息。也許是因為等到對方走得更近,你看清他的全部,他身上那個亮點慢慢被他的其他缺點稀釋,以至于那份感情還來不及升華,就已經腐朽了下去。
愛情它是個小動物,要撫養它長大,需要每天給它好吃好喝,沒有點點滴滴行動的喂養,crush就那么曇花一現,然后凋零了下去。
對方可能甚至不知道你曾經“短暫、熱烈而羞澀地愛戀”過他,你自己事后可能都不承認或者相信自己曾經“短暫、熱烈而羞澀地愛戀”過他。但是,的確有過那么一小段時間,因為這個人,你心花怒放七竅生煙六親不認,你擺脫了地球吸引力而在火星上騰云駕霧。
Crush是速朽的。它的殘酷和優美,都在于此。
當crush試圖從一個火花變成一個種子,在現實中生根發芽時,種種“計較”開始出現:哎呀,其實他好像挺尖刻的……“事業”不怎么樣……他還挺花心的……長得也不是那么好……然后“責任”啊、“道德”啊、“家庭”啊,世俗的一切噪音,開始打著“愛情”的名義,潛入crush,把它從一聲口哨腐朽成一個拖沓的肥皂劇。
糟糕的是,人們總是把crush誤以為是愛情,敗壞那份幻想的輕盈。人們迫不及待地要從那瞬間的光亮中,拉扯出一大段拖沓的故事,最后被這份拖沓淹沒,深陷泥沼、積重難返。
然而閃電怎么可能被固定住呢?某同學說,面對有些可能性,轉過身去,是個美麗的錯誤,但是迎上前去,則是一個愚蠢的錯誤。
所以當crush來臨的時候,放任它,但無需試圖抓住它,把它的頭強行按到愛情的糧草當中去。你可以托著下巴,設計那些明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的每一個細節,與自己辯論下一次見到他時該穿的衣服、該說的話,與此同時,你深深地知道其實下個月,你就會將他忘記。你看著手中的那根火柴,那么短,慢慢地燒到了指尖,然后熄滅。熄滅之后,你心存感激,感謝它的光,也感謝它的稍縱即逝。
《送你一顆子彈》讀后感(四):boom~
文章中看過一句話:“在我心底,有一個人,比馬東的“娛樂收割”更精致,比許知遠的“質詢困惑”更坦蕩。她就是劉瑜。”
透過現象看本質,劉瑜厲害到可以把內心感受精準表達還說的很接地氣,這是一種能力。
他人//
不要讓某種集體的意志或者情感蒙蔽自我,你比你想象的更自由。
如果要給美好人生一個定義,那就是愜意。如果要給愜意一個定義,那就是三五知已,談笑風生。
認識更多的人,忘記更多的人。被更多的人記住,被更多的人遺忘,吹出更多的肥皂泡,然后看到更多肥皂泡的破裂。自己川流不息的生活,不過是別人手機里的兩個音節而已。而過幾個月,就連音節都不是了,僅僅是被消耗掉的無法追回的那段時間,躺在煙灰缸里的幾截煙灰而已。
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癥,而有些人只是一個噴嚏而已。這一切,據說都是“因了冥冥之中的緣分”。
不能因為“感動”這種情緒不太酷,就把它藏著掖著。就算它是農村來的二舅,土點,也是家庭一員吧。
//自我
毛姆給我最大的感覺是溫暖。讀他的小說,很像和一個普通老頭子喝茶,邊喝邊聽他講自己身邊的瑣事。他寫作的目的,不是文學史上的一個位置,而是他對面那個喝茶的朋友的一聲嘆息。
人為了避免痛苦,總是可以創造出無窮的道理。
我一年358天憂國憂民,另外7天坐在世界盡頭發呆。
有朋友曾問我:“怎樣讓年輕女孩放棄依靠男人得到一切的想法,意識到獨立發展的重要性?”我抓耳撓腮,能說:好像沒有什么辦法,除了被命運反復羞辱。
懶惰是人的一種本性,但是戰勝本性是人的另一種本性。馬克思說什么來著,歷史是螺旋式上升的。
//意義
每個人的心里,有多么長的一個清單,這些清單里寫著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們總是被推遲,被擱置,在時間的閣樓上腐爛。為什么勇氣的問題總是被誤以為是時間的問題,而那些沉重、抑郁、不得已的,總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在青春的掩護下,頹廢是勇氣,懶惰是反抗,空虛是性感。
啊,那些我們“不得不”做的事,多么像一個包辦婚姻中的又丑又壞的老頭子,擋住一個少女向往私奔的心。
幸福其實往往比我們所想象的要簡單很多,問題在于如果我們不把所有復雜的不幸都給探索經歷一遍,不把所有該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給爬一遍,我們就沒法相信其實山腳下的那塊巴掌大的樹蔭下就有幸福。
我想檢驗一個人對一件事是否真有興趣的標準,就是這件事是否能把他或者她從網絡灌水/八卦/游蕩中拽開。
真正的絕望跟痛苦、悲傷沒有什么關系。它讓人心平氣和,讓你意識到你不能依靠別人,任何人,得到快樂。它讓你謙卑,因為所有別人能帶給你的,都成了驚喜。它讓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內心。
懷才不遇,逆水行舟,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我想自己終究是幸運的,不僅僅因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為我還挺結實的。總是被打得七零八落,但總還能在上帝他老人家數到“九”之前重新站起來,再看到眼前那個大海時,還是一樣興奮,歡天喜地地跳進去,在遼闊的世界面前,一個人有多謙卑餓,他就會有多快樂。
當羅素說知識、愛、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動力時,我覺得簡直可以和這個風流成性的老不死稱兄道弟。
因為這種幸運,我原諒自己經受的挫折、孤單,原諒自己的敏感、焦慮和神經質,原諒他上帝老人家讓X不喜歡我,讓我不喜歡Y,讓那么多人長得比我美,或者比我智慧,原諒他讓我變老變胖,因為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質給了我: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今天被確定的知識,明天時過境遷之后,可能又會重新坍塌。
一個人得多么鞠躬盡瘁地浪費時間,才能在如此漫長的人生中做到一事無成啊。
//愛情
約會文化的風靡,在某種意義上等于人類承認了自己的雙重無能:在**欲望面前的無能;在培養感情方面的無能。
真愛是一個對深度而不是對數量的體驗。
連愚蠢,也只是青年人的專利。
你所能想到的全部理由,都是對的。
愛情的偉大之處在于它可以遮蔽一個人存在的虛空,愛情的渺小之處在于它只能遮蔽這個虛空而已。對于解決自我的渺小,愛情只是偽幣。
自我是一個深淵,它如此龐大,愛情不可填補。
所以我現在勸別人也好,勸自己也好,一概都是:年紀不小了,該干嗎干嗎去,別一頭扎進那美麗的憂傷,一邊拼命往里鉆一邊喊救命。
///社會
重估并不一定意味著否定,重估意味著審視和追問,意味著從傳統、從權威、從成見、從經典、從集體、從他人那里收復自己的頭腦,對每一個塞給自己的信條問“為什么”。
很多時候,你以為你的所作所為是出于愛,其實還是不夠愛。另一些時候,你忙著轟轟烈烈地愛人類,卻忘記了愛身邊一個一個的人。(羅翔老師也說:愛具體的人,不要愛抽象的人。愛生活,不要愛生活的意義。)
改造世界不是將一個制度連根拔起,而是從給予身邊的人一點一滴的溫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