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之美》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圖書,本書定價:,頁數:,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日常之美》讀后感(一):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缺乏發現美的能力,跟豐子愷先生來探索嵌入生活的美意
盧梭說:“從我們心中奪走對美的愛,也就奪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世界上的美有千千萬萬,文藝大師豐子愷在《日常之美》一書中,帶我們體驗易被忽視的“生活之美”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漫畫鼻祖”,被稱為“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中國現代文藝史上名家不少,而豐子愷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位。
郁達夫說:“人家只曉得他的漫畫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反遠出在他的畫筆之上。”
《日常之美》一書中包含了豐子愷先生,36篇精選美學散文,28幅經典漫畫,以及20幅世界名畫,從書中我們可以深度挖掘過去未曾看到過的“藝術的生活”。
01為何你會對“美”心向往之
你是否一直行走在追求“美”的道路上?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美能給人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在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不斷點燃火柴,是獲取溫暖,也是獲取火光中令人感到美好的東西。
小女孩最終還在被凍死了,讀者認為小女孩是被祖母用愛和溫暖帶走了,這樣她不再是孤苦伶仃的一個人。
看似悲劇的故事,其實也顯示著人類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
詩經中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求美乃是人類的天性。美貌、美景、美味、美名,古往今來,有誰不愛呢?
02“日常之美”,始于生活點滴之間
豐子愷先生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奇人,用漫畫和散文為我們展示了生活中那些奇妙的“美”。
那么我們如何找到日常生活中的美呢?
你所追求的美,可能存在于海市蜃樓;可能存在于燈火闌珊的城市;也有可能存在于煙火人間。
而在豐子愷先生眼中,乞丐衣衫襤褸是美,兒童蹣跚學步是美,蚊蟲翁翁、蛙聲呱呱,一切自然皆是美。
宇宙森羅萬象,美也多樣而不統一。在豐子愷先生眼中的“美”都是“神”的手所造就的,一切自然而生,未經修飾的“美”是他所追求的“日常之美”
03 體驗生活之美,活出藝術人生
冬奧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花樣滑冰正是一個關于“美”的極致展示運動。每一個旋轉,每一個跳躍都是視覺盛宴。
選手們在賽場上翩然起舞,向我們述說了他們的藝術人生。把比賽放到一旁,我們更能體會到的是他們的姿態美,挑戰美,與執著美。
而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也并不缺乏藝術的美。比如美景有藍天白云,綠草青蔥,山路蜿蜒。
再如山間玩耍的兒童,屋頂冒起的炊煙,河邊垂釣的漁翁等,用心生活,生活處處皆藝術。
豐子愷說:“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知道了你為何會追求美,以及如何發現美,接下來只需跟隨內心,去體驗生活之美,活出藝術人生。
結語: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缺乏發現美的能力。
豐子愷先生的這本《日常之美》,刷新了我對于“美”,對于“藝術”的認知。
你是否覺得生活被各種各樣的煩惱圍繞?不妨來看看本書,向豐子愷先生學審美,成為一個更會生活,更加快樂的人。
《日常之美》讀后感(二):擁有發現美的能力,造就美好人生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這是豐子愷先生留下的名句,大徹大悟的把人生說了明白,教給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用美好的目光去看待周遭的一切。
世事難料,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很多波折磨難,就看你用什么樣的眼光看待,什么樣的心態接收了。看淡一切,內心才能安然。
豐子愷是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一生共出版畫集、著作和譯著170余部。他是中國現代漫畫的開端,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
今天的這本《日常之美》收錄了文藝大師豐子愷的36篇精選美學散文,28幅經典漫畫以及20幅高清世界名畫。大師以帶我們體驗“藝術的生活”為目的,為我們擦亮眼睛,去發現生活中那些深藏的繪畫、音樂、建筑之美。
拿到這本書,就被書籍的排版、色彩吸引,目光所及淡淡的養眼綠色、搭配自然筆觸的繪畫可謂賞心悅目,翻開讀來更是一場精神盛宴。
1.美的極致是自然
“任天而動”就有“神”的美妙的姿態出現了。這是書里的一句話。顯示豐子愷先生崇尚自然之美的根本審美。
當下醫美當道,很多人趨之若鶩。記得抖音里有一個搞笑視頻,一對小夫妻新婚當晚,新娘子卸妝后宛若另一個人,給新郎嚇跑了。
這雖然是一個笑話,卻令人深思,的確有很多人在談戀愛的時候,會有這個顧慮,我看到的真的是真實的她的嗎?
這樣建立在互相懷疑的戀情,彼此的試探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情感的消耗也不會少,徒增煩惱。
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美,還是自然為最高級別的。
2.真情實感最是動人
豐子愷的文風平易純樸,充滿童真天然之趣,是現代文學中備受推崇的佳品。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說求真求實才是自然情感的流露,才是最能打動人的。
好的文章,不需要有多么華麗的辭藻,多么高深的技巧,真實,樸素才是寫作的最高境界。
我們學習寫作的時候,老師常常給我們講要說人話,其實就是要我們用簡單的話說出深奧的道理。所謂,大道至簡,越是簡單越是難得,于簡單樸素中見大智慧才是大家之風。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語言樸實平易,讀來就像是在看自己家的瑣事,那種與讀者的親近自然,讓人讀來很是受用。
豐子愷的文章之所以受歡迎,有很多還被選進了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是因為他的文風自然樸素,不做作。
3.模仿是成功的開始
豐子愷說:鑒賞就是被動的創作。
百度了一下,鑒賞就是人們對藝術形象進行感受、理解和評判的思維活動和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對你的所見所聞進行篩選,篩選出對你最有觸動的,最入你眼的那個素材。
這中思維活動的結果,就是你的審美標準,這個標準可以說就是你的目標,有了目標你就會有方向,會想辦法去實現。那么,模仿就是最好的辦法。
富蘭克林只上過兩年學,但是他最后卻成為了著名作家,他的秘訣就是模仿。他每次把讀過的文章總結一下寫下來,過幾天再看看,用自己的語言再寫出來。這個過程中,富蘭克林很用心的思考,其實就是對素材的再度創作。
孩子們學習繪畫,大部分都是從臨摹大家的作品開始的。
我們學習寫作,拆解優秀的作品是很好的方式,通過對作品的鑒賞,先模仿內化,然后在創作,寫出自己的文章。
寫在最后
有人說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你就是什么樣子的人。
美,無處不在,就看你能不能發現了。只有我們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才會擁有一個美好的世界。
你的人生,取決于你發現美的能力。
讓我們都能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做一個有能力發現美的人,懂審美 ,會生活。
日常之美
評價人數不足
《日常之美》讀后感(三):豐子愷《日常之美》:發掘身邊的“美意”,過最有趣的生活
中國一代美學大家朱光潛先生說過:
就像是那句俗語,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正是因為世間有太多的人不善于發現身邊的美,才會變得越來越無趣,以至于越來越“俗”。
如果你也因此而困擾,不妨讀一讀豐子愷先生的《日常之美》。這本書精選了36篇美學散文,28幅經典漫畫,以及20幅高清世界名畫。
文藝大師豐子愷先生以藝術家的眼光、散文家的文筆,為我們擦亮雙眼,帶我們體驗藝術的生活,并且告訴我們:藝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只要用心感受,必定能發現其中的美。
日常之美
評價人數不足
01
這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一書中的經典臺詞。
夏洛蒂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外貌雖然不漂亮,精神卻十分富有的女孩簡?愛,并通過簡?愛之口告訴所有人:真正的美不在外表,而在于內心。
豐子愷先生在《自然》這一節中,也同樣告訴我們:真正的美必是出于自然的。
書中說,這里的火車站旁邊有一個傴僂的乞丐,天天在那里向乞討,每次豐子愷先生下了火車之后,迎面先看見這個乞丐。
然而在他看來,這路上一身襤褸的乞丐就像一幅米勒(Millet)的木炭畫,頗有藝術氣息。
相比較而言,那些時裝美女就太假了:“女性們煞費苦心于自己的身體的裝飾。頭發燙也不惜,胸臂凍也不妨,腳尖痛也不怕。”
就像豐子愷先生說的:真的女性的美,全不在乎她們所苦心經營的裝飾上,我們反在她們所不注意的地方發現她們的美。
有個成語是“東施效顰”,講述的就是丑陋的東施想變得像西施一樣美貌,于是模仿西施的動作,沒想到卻貽笑大方。
真正的美是自然的美,是源自內心的美。
02
網紅視頻博主“阿木爺爺”因手藝活而火遍國內外。
阿木爺爺是干木工活的老木匠,從2018年起,他把做木工的視頻發到網絡上,得到了網友們的喜愛與贊揚。
路板凳、拱橋、將軍案……一個個木工視頻拍下來,海內外網友對阿木爺爺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之所以喜歡那些作品,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大家出于對手工藝術的興趣。
其實生活中,像阿木爺爺這樣的民間藝術家還有很多。他們用一支筆、一張紙、一塊木,將藝術文化展現在大眾面前,這不僅代表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額追求和創造,還使大眾增加了文化認同感以及強烈責任感。
藝術文化也是一種美,就像豐子愷先生在《深入民間的藝術》這一節中所說,故深入民間的藝術,不是嚴格的,是泛格的;不是狹義的,是廣義的;不是純正的,是附飾的;不是超然的,是帶實用性的。灌輸知識,宣傳教化,改良生活,鼓勵民族精神,皆可利用藝術為推進的助力。
03
余光中先生把鄉愁寫成了藝術,把鄉愁的“美”融入到這首小詩當中,短短百余字,不知唱出了幾代人的眼淚。
而豐子愷先生,也把他理解的鄉愁,全都寫到了這節《鄉愁與藝術》之中,在他看來,鄉愁是淡然,且柔弱溫順的。
鄉愁是一種渺然的、淡然的情緒,當一個人處于漂泊的境遇時,往往多生感觸,感觸多則生愁緒。這種愁,是一種無端的愁,無名的愁。
鄉愁也是柔弱溫順的。先生在書中這樣說,鄉愁,尤其是像肖邦的態度,表面看來似乎是偏于“柔弱”“陰澀”的“女性化”的,其實并非這樣簡單。肖邦的作曲,越聽來一面“優美纖雅”,一面又“溫厚”“正大”,也絕不是“弱”的,“晦”的之謂。
04 寫在最后
針對美學,歷來有多重觀點。
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這樣說,“美的東西,就是最適合于其用途及目的的東西。”
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也是思想很好的美學者,在他看來,“美是給我們快感的”。
近代德國美學家鮑姆加登認為,“圓滿之物訴于我們的感覺的時候,我們感到美”。
無論各位美學家、哲學家提出哪種學說,在豐子愷先生看來,“這不過是美的外部的情狀,不是美本身的滋味。美的滋味,在口上與筆上決不能說出,只得由各人自己去實地感受了。”
因此,我們只有用心去感受多種多樣的藝術,細細品味,必定能發現其中的美。
《日常之美》讀后感(四):《日常之美》:豐子愷,發現日常之美,過上藝術的生活
2021年,埃克隆.馬斯克首次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而他的成功,離不開他身后的硬核母親梅耶.馬斯克。
梅耶.馬斯克天生麗質,稍加化妝,便美若天仙,七十多歲還活躍在世界時尚的舞臺上。她的巨幅模特廣告肖像,曾在紐約時代廣場多個醒目的公共場合上矗立數月。
能夠擁有天生麗質的美麗資本,自然給梅耶.馬斯克的人生帶來了精彩的人生,還有更多的物質財富。
可是,生活中,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人,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我們又該如何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去發現生活中的美,讓這種日常之美來滋潤我們的生活呢?
俗話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今天,我將從豐子愷先生的《日常之美》一書中,去學習如何尋找平凡生活中蘊藏的點點滴滴的日常之美。
《日常之美》一書,精選36篇美學散文,28幅豐子愷經典漫畫,20幅高清世界名畫,是一本文字與美術相結合的美學書。
本書的作者是文藝大師豐子愷,他以藝術家的眼光、散文家的文筆, 為我們擦亮雙眼,帶我們體驗“藝術的生活”, 深度挖掘日常生活中深藏的繪畫、音樂、建筑之美。
豐子愷,是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一生共出版畫集、著作和譯著170余部。他代表了中國現代漫畫的開端,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他的多篇散文,被收入中小學的語文課本里。
《日常之美》將帶給我怎樣的美學體驗呢?
這本美學著作,將會給我帶來以下美妙的體驗:生活之美,自然又平凡;想要過藝術的生活,就接受藝術教育;安頓好心靈,就接受音樂與繪畫之美。
1.生活之美,自然又平凡
豐子愷先生說:“美”都是“神”的手所造的,假手于“神”而造美的,是藝術家。
豐子愷先生就是一名真正的藝術家。他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乞丐,身上全無一點人造的裝飾,但也覺得他比時裝美女美得多。因為,這位乞丐,天天用木炭畫出一幅米勒的肖像畫,畫上充滿了哀怨之情。
而那些煞費苦心于身體裝飾的美女,顯得那么做作,反而妨礙了她們真正的女性之美。
人體真正的美的姿態,必須是自然而平常的。老乞丐用最自然又平常的筆法,把米勒的情感自然流露出來,難怪豐子愷先生那么喜歡,每次經過老乞丐身邊,都忍不住買下一幅老乞丐畫的木炭肖像畫。
其實,生活中可以稱得美的東西,哪樣不是自然又平常的呢?
姍姍是一位中學教師,她從來不會在臉上涂脂抹粉,可她每次與同事或朋友一起照相,效果最好的,總是她。大家都笑她長了一張天生用來照相的臉。
那是因為姍姍平時見到每一個人,臉上都是一副發自內心的十分自然的微笑。照相時,她的微笑就顯得十分自然而平常,給人一種自然的美感。而其他人呢,則聽從拿相機的人的擺布,以致于手足無措,全身緊張,姿態自然顯得局促不安了。
誰說不是呢?我就十分害怕照相了。每次照相,總要聽從拍照者的各種要求,弄得我內心越來越緊張,以致照出來的照片,沒有一張是自己感到滿意的。
生活之美,是自然而平凡的。
2.想要過藝術的生活,就接受藝術教育
人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從未想過這世界是狹隘而令人窒息的。
能夠讓自己保持平常心,盡情享受生活之美的人,內心幾乎是保持了像白紙一樣的童心。
可是,大部分人,在成長中,經歷了太多的壓抑,“所有怒放的、熾熱的感情萌芽,屢被折磨,不敢再發生了。這種感情的根,依舊深深地伏在長大成人后的我們的心靈中。這就是人生苦悶的根源。”
該如何發泄這苦悶呢?豐子愷先生告訴我們:“藝術的境地,就是我們所開辟的、來發泄這一生苦悶的樂園。”
其實,作者是希望我們,要學會過藝術的生活。
因為,在藝術的生活中,可以暫時放下一切壓迫與負擔,解除我們平時處世的苦悶,過上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認識自己生命的價值。
什么是藝術的生活呢?
藝術的生活,就是把創作藝術、鑒賞藝術的態度來應用在人生中。即教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出藝術的趣味來。
怎樣做到藝術的生活呢?
接受藝術教育,就是教你如何過上藝術生活的。而藝術教育,就是教人用像作畫、看畫一樣的態度來對待世界。簡而言之,就是教人學做孩子,培養小孩子的“童心”,使他們的童心,長大以后也永不泯滅。
保持童心,有什么作用呢?
童心,對于大人來說,就是一種趣味。培養童心,就是涵養趣味。
小孩子天生就有藝術的態度,作為教育孩子的父母、老師,不能把孩子這一特性呵斥為癡呆,切不可把兒童大人化。因為這癡呆,其實就是童心。
然而今天,大部分的孩子,被繁重的學業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去年,還推出了“雙減”的政策。
可是,到了地方,為了追求所謂的“成績”,師生的負擔不減反增了。在我市的不少小學里,孩子們整個學期沒上過一節美術課和音樂課,連每天一節的體育,也經常被占用了。
連最基本的藝術教育也沒有,孩子的童心又怎樣培養呢?將來他們長大成人,又哪來生活的趣味呢?
想要過上藝術的生活,接受藝術教育,那是必不可少的。為了一時的高分成績,剝奪了孩子接受藝術教育的機會,那是拔苗助長,受害的是我們的下一代。
3.安頓心靈,接受音樂與繪畫之美
過上藝術的生活,保持一顆快樂的童心,這是很多人都想過的生活。
記得多年前,在全鎮舉行的元旦文藝匯演上,一個由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女教師跳的一支舞蹈,獲得了全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舞蹈的音樂伴奏是《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在悠揚的旋律中,這幫年紀不輕的“舞蹈演員”翩翩起舞,全情投入,那效果,堪比專業的舞蹈演員。
最后,這支由中老年教師組隊演出的舞蹈隊,獲得了本次全鎮匯演的特等獎。她們都是我們鎮中心校的開心老寶貝。
這群舞蹈了得的老教師,課余時間最愛干的事情,就是組隊唱革命歌曲。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她們時而悠揚,時而激昂的合唱。歌聲里洋溢著快樂與安祥。
正如她們當中的“頭兒”黎貞老師所說:“有人笑我們窮開心。可他不知道,我們的精神多么富足,我們的心靈是安祥的。歌聲讓我們忘記了工作的辛勞、生活的艱辛。為什么人們要笑話我們呢?”
開心老寶貝們用音樂來安頓心靈,讓她們盡情享受生活之美,而豐子愷先生,在《日常之美》一書中告訴我們,音樂可以安頓我們的心靈,繪畫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特別欣賞書中的一句話:“晴天空閑時喜看畫,雨天空閑時喜讀文;白晝空閑時喜愛看畫,晚上空閑時喜讀文。”
喜歡這句話,是因為近來我讀書寫作遇到了瓶頸,感覺堅持不下去了,可是心里又很不甘心:堅持了一年多的讀書寫作,真的舍得放棄嗎?
產生這樣的想法,是我內心的浮躁所致。看書面對一堆文字,寫文章,又是面對一堆文字,厭煩之心日盛。我為什么就不能學習豐子愷先生呢?讀文、看畫穿插進行,不就減輕了天天面對一堆文字的厭倦了嗎?
無論你是喜歡音樂,還是喜歡繪畫,都是安頓心靈的靈丹妙藥,好好利用它們吧。
寫在最后:
豐子愷先生說:“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界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這句富有哲理的話,正是《日常之美》一書中所有美學文章里的體現。
是呀,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看似平常的,卻也是美麗的,哪怕是在飛蚊的狂轟濫炸中拉拉二胡,在月光之下用木炭畫畫竹影,都是日常生活中充滿藝術感的美。
把心放大些,看淡世界的滄桑,內心安然,享受豐子愷先生筆下的日常之美,過上藝術的生活。這,就是我今后追求的人生。